聊聊“没时间阅读”那点事!

孙鑫

近来和一些朋友聊天,谈到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阅读”,朋友说:现在是年龄大了吗,怎么对读书看报这类的事情是一点都提不起兴趣?<br><br>  我也反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得出的答案似乎也很模糊,是时间不允许?内心没有对知识的渴望?对纸上的东西看不进去?还是时间都给了家庭给了孩子,这一系列的答案,我不知道哪个是真正占据不读书的真实原因。后来思前想后的认为最确切的答案应该是“短暂的自由”!是那种躺在床上刷着视频的愉悦和不知道下一个视频的未知探索,这个东西比书更有吸引力,看书几分钟感觉像是看了好久一样,但是刷起视频来,时间不是按照秒来算的,那是转眼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从中学到了什么呢?一个小时无非就是暂且放松了精神压力,难道说书里的内容不比视频的解压吗?这又或许是因为视频的视觉冲击比文字更精彩吧!<br><br>  了解调查了周围朋友,包括刚大学毕业的朋友都说一年阅读书的量加起来不如小学一年级孩子读的课外书多,难道读书真的只是停留在校园里强制性的阅读吗?关于读书,在孔子那个年代,书的种类为数极少,都是竹简木牍,难得搬动,一般人很难读到书。为什么在知识匮乏的年代反而对书的渴望那么深情,而现在却是反之?难道出了校门就不需要读书了吗?由此迁出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目的,比方:为了作者而读书,为了健康而读书,为了享受而读书,为了孤独而读书,为了成长而读书,汉代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把人的成长与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br><br>  唐代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为了把文章写好而读书。宋代真宗皇帝赵恒在《励学篇》说“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可以解决无房安居困难,而且读了书不仅解决无房的忧虑,还会得到好的地段,好的楼层,宋真宗又说“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是为了解决男女婚嫁,那么为了娶得高颜值的女孩,嫁的高大上的丈夫,埋头读书。<br><br>  还有宋代的汪洙做过一首《神童诗》流传久远,耳熟能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见在古代人们把书看的有多高尚多珍贵。<br><br>  或许现在生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羁绊着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又或许阅读不能像一日三餐的那样,但是人需要吃饭,同样灵魂要需要滋润,选择读书的那一刻可能是有点痛苦,一旦读进去就会让你受益匪浅,读书为了改变,而人的一生就在不断认知世界的同时,进一步的认知自己。如果您有时间一定要选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