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中秋——关于月亮的遐想

KKL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夜,本来是赏月的好时机,然而大自然很多时候却又并非是天遂人愿。因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作为宇宙中的自然现象,各有各的规律,各有各的个性。今年的中秋夜,齐鲁大地特别是鲁中南地区,就赶上了阴雨天气。出现了八月十五云遮月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中秋夜的天空积雨云密布,本应皎洁的月光被遮挡得严严实实。中秋日晚餐之后,吃了月饼再出门赏月的设想实现不了了。不过待到明月升起的时刻,我还是决定不能坐在家里,当机立断,关上电视走出家门,穿过门前的文体小广场,来到凤凰河边散步,回望赏析留存在内心里那一轮轮月亮。</p><p class="ql-block"> 密云虽然遮住了月光,<span style="font-size:18px;">却遮不住内心的渴望与想象。望着凤凰河里那片片莲荷,我边沿</span>着河湾徜徉,边开始回忆过往那些令人难忘的中秋之夜。</p> 1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搬来嘉和北区,在全新的居住环境里喜度第一个中秋夜,小区夜晚的园林式幽静,竟使我找到了儿时在乡野里过中秋的感觉。整个宿舍大院里,除了草木偶尔发出的窸窣轻音之外,可谓是万籁俱寂。随着月亮的升起,特别到了明月当空的时刻,那种超然的静谧与透见式明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月光如洗”的纯真境界。</p><p class="ql-block"> 沐浴在明亮皎洁的月光里,让人不由而然地生发出一种温情满满密爱难抑的感觉。彼情彼景中,曾经听过的唱过的与月亮有关的歌曲,便接连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到80年代的“月亮走我也走”,乃至后来的“十五的月亮”等等。在那个火热纯真的年代里,人们抒发离别、相思、相恋等男女情感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借助于月亮来表情达意,用它的温柔与圣洁来象征情感的纯净与真挚。</p><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全面开放,人们的思维空间不断拓展,抒情方式也在发生着明显变化,借助月亮来抒情达意的思域越来越宽泛。就我熟悉的歌曲中,既出现了《月亮之上》那种以月亮为支点,面向广阔宇宙进行直抒胸臆式的发散性的恣情宣泄,也出现了《望月》那种以月亮为中心,将万千思绪千般情愫总揽心底的柔情式孤吟。从风格上说,可谓是多彩纷呈,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再联想到有关月亮的诗词,由月亮而营造出的静谧幽深圣洁朦胧的美,古往今来,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审美热点。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我读的第一首入眼入心的诗,即是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再大一点,当我对绘画开始着迷之后,最想追求的画意境界,则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然而当儿子问我什么是文学的“意境”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古代诗词,给他吟诵的是这样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有独钟的自然物象。作为纯洁、亲和的象征,人们有情感需要抒发,有心思需要寄托的时候,往往都会将月亮作为可以交心寄情的知己。正因此,中秋之夜,那轮离人最近的月亮,不但成了人们欣赏的当红偶像,更是有心人借以抒展胸怀传递情意的好时机。</p> 2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妻子受儿子之邀出国探亲。中秋那天,我一个人回老家陪母亲吃过团圆饭,随即赶回泰安,来到凤凰河边赏月。朗朗夜空下,河水就如同一面镜子,月亮映在上面,像极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描述的景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p><p class="ql-block"> 天空洁净如洗,圆月明亮异常,那河水映衬下的中秋明月,更加显得纯娴无暇、温婉可亲。静静地望着它,内心里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感动、缠绵而浪漫的情愫,使中秋的夜晚,变得多彩生动、韵味无穷。看那水中的月亮,静静地叠印在天上,沉稳、明静而安详。倏忽间,平静的水面因小虫的爬行蠕动荡起了轻微的涟漪,那月亮便随着涟漪扭动身姿,显露出瞬间的顽皮后,很快便又恢复了常态。</p><p class="ql-block"> 领略了水中月亮妖娆的一面,马上抬头看那天上的月亮,它却依然一如既往不动声色的悬挂在那里,让人感觉到平静默然遥不可及。为何这遥不可及的月亮映在了水里,就不但让人感到距离近了,而且还会平添几分凡俗的气息?这种难以解释清楚的感觉,使你不得不承认,这世间万物里,真是蕴藏着令人思索不尽的神秘。</p><p class="ql-block"> 中秋的月亮,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哪个才更真实、更浪漫、更令人着迷?我不禁想起了彭邦桢,想到他的诗《月之故乡》。这位身在异乡的游子,通过“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的反复吟咏,传递出了辗转漂泊下思念故土的情感。“望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上个世纪80年代,这首诗被谱上曲子,在歌唱家们倾情演唱之后,引起了极大反响。歌曲通过“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的不断回环往复,在视角转换中引导人对生命进行深入地自我思考。</p><p class="ql-block"> 诗仙李白曾写过一首《把酒问月》,如果从人生的大主题上来看,《月之故乡》应该是与之一脉相承的。</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诗,通过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出一种旷达的胸襟和潇洒的个性。当然,在借月亮来宣泄自我情绪的时候,诗人多少显出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由无奈而逆反,进而生发为放荡不羁的任性。所以,对于“人生得意须尽欢”、“月光长照金樽里”等等诗句,就不能理解得太具象。只有提升审美的坐标,<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更宽广的宇宙视角上来理解,</span>也才能够体察出诗中那种浪情而有则、亲切又神秘的美学意味——</p><p class="ql-block"> 世事如斯,人难以永攀明月,明月却可以长与人随行。如何才能改变明月长存不变、人生倏忽短暂的无奈,唯有以自我的意愿为基础,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活在当下,珍惜点滴光阴,在时光流逝中把握人生真谛,进而在瞬间里追求到永恒。</p> 3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中秋之夜,还有适逢超级大月亮的那一年。</p><p class="ql-block"> 因为媒体一直在宣传那年的超级大月亮是多年一见,所以到了中秋的夜晚,我在门外小广场稍事赏月拍照之后,随即便回到自己的小院儿里,想着重感受一下闲居小院儿把酒赏月的环境氛围。</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那氛围的确不一般。待月亮当空,整个小院儿被皎洁的月光灌注的满满的。周边的樱桃树、柿子树和石榴树的浓密树冠,还有门后那一丛毛竹,全都沉浸在月光所营造的温馨之中,好一派幽美纯静的家园!置身其中,让人有理由相信,所谓的物华天宝,本来就不是指单一的物质品性,它应该就是天地万物达到高度和谐兴奋的状态。融入其中的人,体验到的是一种全方位全身心的美妙。</p><p class="ql-block"> 举目观看,大叶的柿子树,树叶在月光下显得越加丰厚饱满,那枝杈中的一颗颗微黄的大柿子,在树叶的掩映下,与月光遥相辉映,朦朦胧胧而又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如梦如幻、扑簌迷离的美感;石榴树上的红石榴,白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抖擞着精神争红竞艳,到夜晚估计都有些累了,再也抵御不住月光的温柔,一颗颗都收敛起凌厉的容妆,尽显慵懒之态,恣意地享受着月光的抚慰。</p><p class="ql-block"> 让人兴奋的还有门后的那一片毛竹,在月光浸润下,犹如一幅鲜活的水墨画。我打开手机里的拍照功能,试着从“竹林筛月”的角度拍了张照片,下载下来一看,还真是有点水墨翠竹的意境。人们一直以为,月亮不同于太阳,她的光是没有颜色的,以至于词典在解词释义的时候,把“月色”就解释为“月光”。可那年中秋的夜晚告诉我,月光也是有颜色的,所谓的月色也是多姿多彩的。</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不大的小院儿中,观赏着月相,沐浴着月光,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自然万物交汇互应的美妙体感之中,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即是其中一种吧。夜深了,怀揣着内心的充实和丰富,我打开推拉门,走进客厅前的门廊里,在藤椅上坐下来,开始换拖鞋准备进屋休息。可当我俯下身子的时候,忽然发现,那天空中的月亮,透过推拉门的玻璃,反射到了门廊地面砖的光影里,带着微微泛红的色润,安然而含蓄地在与我对望。</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一阵惊喜,这中秋的月亮,与人相随,形影不离,陪着我漫步健身广场,又相伴我在小河边来回徜徉,特别是在小院儿里,她配合着我在不同树影下的情绪变化,观相沉思,选景构图,定格拍照,至始至终保持着一种善解人意的面貌。当我走进门廊,她又温柔无息地跟了进来。我明白,这是以特有的默然温情提醒我,一定要把她留存在内心里……</p><p class="ql-block">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在默念着张九龄的这两句诗,想象着处在不同时空中的亲人和朋友,他们肯定也在寄望着这同一个月亮,在相思相念中体验着人生的美好时光。社会在发展,交通与通讯的高度发达,为“团圆”提供了更多样化更富现代意义的渠道与方式,那种“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的月光式牵挂已经不存在了。在交流如此及时便当的环境里,无论是相聚一起还是相隔两地,只要彼此都在对方的心里,那人与人之间依然能够是蜜意满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