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剧《君子与小人》9

寸草心1

<h3><br></h3><div>&nbsp;&nbsp;&nbsp; &nbsp; 为什么说“人是一部难以破译的天书”?这是因为人性具有弱点,而人性之所以具有弱点,是因为不管是谁,只要他是人,他的人格结构都具有多层性。</div><div>&nbsp;&nbsp;&nbsp;&nbsp; </div> <h3>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先生认为: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完整的人格结构由3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3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3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h3><div> </div> <h3>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管理机构 ”,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即一方面,它接受本我趋乐避苦的的要求,力图实现本我的意图,另一方面,它必须正视外部现实世界的条件,区分主观心理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从而能动地支配人在现实世界的活动。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是以“自我理想”和 “良心”为尺度,它追求理想原则。</h3><div> </div> <h3> 弗洛伊德同志的理论比较难懂。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只要知道,人由于具有多层人格,因而同一个人对待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下的看法、态度、行为往往不同。有时是本我在说,有时是自我在讲,有时却是超我在谈。</h3><div> </div> <h3>  孔圣人肯定不歧视妇女。他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话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情绪下说出了与他的身份特别不相符的话!这句话的出口并被记载下来,只不过是孔圣人率真不虚伪的又一次表现而已!</h3><div> </div> <h3>  我们又可以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孔老师之所以成圣而且是圣人之首,主要是因为在其思想认识中更多的时候在讲话的是他的“超我”,而且其“超我”几乎达到了“止于至善”——大真、大诚、大爱、大智的镜界!</h3><div> </div> <h3>  但即使是孔圣人,其“止于至善”也只能用“几乎”这个词来表述。他说过:“君子道者三,吾无能焉。”绝不是故作谦虚之言!绝对的“君子”谁都当不了!</h3><div> 首先,人格的多层性决定了人的言行不可能永远保持一致。“言必信,行必果”之类的准则在特定的情景下也有可能失灵。毛主席就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div><div> 其次,客观上的现实生活往往也不让人总当君子。故有“老实人吃亏”、“防人之心不可无”之言及“先小人后君子”之说。</div><div> </div> <h3>  于是,我们会感到沮丧。我们在孔府君子学院学习了那么多课程,到头来“却发现又回到了原点”。只能唱出了:“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之后,发现我们领到的君子毕业证书原来只不过是一张“旧船票”!</h3><div> </div> <h3> 但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沮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在追求达到君子的境界的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多对于我们来说是终生有益的东西:也许我们已经更加不忧和知足、更加不惑和明智、更加不惧和勇敢。同时,我们也舍去了很多东西,比如贪欲、功利和浮躁。而且在不屑于小人行径的同时,也掌握了识别、防范小人的方法。</h3><div> 套上一句时髦话:君子之道,永在路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