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剧《君子与小人》7

寸草心1

<p class="ql-block">【怀德怀刑】</p><p class="ql-block">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p><p class="ql-block"> 朱熹同志加以注解:“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孔老师上面四句话可以解释为:君子和小人的想法不同,为人处世也不同。君子心中常常想着保持自己与生俱来的善良,关注的不仅是一己之私,而且还关注公共利益,惟恐违背了道德而成为不肖的人。小人则不关注自己的德行,而是只关注自己的身家性命,凡是起居住处安逸舒适了,就依依不舍,只顾自己方便,基本不考虑公众利益,甚至违背了社会公德也在所不惜。君子思考的是天下的法制,遵循道理不敢放肆,恪守礼制不敢僭越,唯恐犯法成为有罪之人。小人则不知道法规的可怕,心中想的只有小恩小惠,凡是可以获得利益的,都巧心钻营,一定要得到好处,甚至触犯了刑律也敢冒险。 </p><p class="ql-block"> 不当小人法则之九:怀德怀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无为小人儒】</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到殷代就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比如孔老师十五岁就开始学当祭祀的执事。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故“儒”字的本意也有柔弱的意思。因此,一提儒者,总让人联想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后来,儒者便成为“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知识分子虽说也能获得非知识分子的一些尊敬,但读书人普遍缺乏勇者的气质,患得患失是他们的通病(这也与儒者比非儒者更受仁义道德的制约有关)。潮汕人对“读书人”的评价甚为贴切:“北字掠无麻奇”、“嘴响脚扁”等。当今社会,虽说也出了少许“儒商”,但“读书人”仍多为“不读书人”打工。古有“学而优则土”之说,当今的学土、硕士们也大多先要往公务员队伍里挤。当不成公务员,就意味着当不了官。但毕竟要想当官,还得走读书的路。想当年,孔老师的“君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君子”,而当官就是君子们的首选。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君子,还须先培养学生成为儒者。而孔氏君子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勇者不惧”的课程(比如御和射)。主要就是为了改变儒者比较懦弱的毛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因此,孔老师告诫他的学生们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p><p class="ql-block"> 而君子儒和小人儒何以识别?孔明同志(也可能是罗贯中同志)就说得好:“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他还说到了"小人儒”的另一特点“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p><p class="ql-block"> 不当小人法则之十:勇敢地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