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是故乡明

白鸽

<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琳琅满目的月饼又呈现在店铺里,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来了。此情此景,我也就自然地想到故乡,想起儿时的中秋节。</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在川北的一个乡村,我们那时过中秋节,称作过八月十五。而八月十五这是正值秋收的季节,大人们虽然在田间地头非常忙碌,但在八月十五前几天也会挤出时间为节日作些准备,整个村庄也就散发出要过节了的气息。节前,父亲到镇上的副食店,买一些用厚纸裹着的芝麻饼回来,而饼中的油浸润了厚厚的纸,饼的香也从纸中渗出。兄弟姐妹们望着那浸出油的饼巴哒着唇,父亲就会分我们一人一个,我们捧着饼,拈着饼上的芝麻粒放入嘴里幸福感爆棚。买这些芝麻饼回来主要是送给住在邻村的二个姨婆的。妈妈会在八月十五的头两天将年新收的老黄豆浸泡、磨浆熬制、作成豆腐,若姨婆家没做豆腐,送芝麻饼时就带上两块。</p> <p class="ql-block">  买芝麻饼只是送亲人以表亲情的一种礼节,而八月十五这天,家乡的风俗是吃糍粑。乡民们将新收割的糯谷碾成米,浸泡几小时,放入蒸锅中蒸至糯米完全熟透,将蒸熟的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石头“对窝”中,用与对窝配套的石棒称为“对窝棒”,捣烂成为细腻泥状,用双手将其团出,放面板上揉捏、按搓使糯米团更加细腻柔韧。这一过程称为——打磁粑。</p><p class="ql-block"> 打糍粑的场面也是充满乐趣,村子里个别人家有私人对窝,大多数人家要到院子中心的保管室门口,用公用的石对窝春糍粑。人们端着一盆刚蒸熟还冒着热烟的糯米排队,排后面的人伸长脖子直勾勾的望着,对窝棒一起一落间,他的头就在脖子上一伸一缩的。若等急了,这人就放下手中盆代替自己排队,而他站到对窝前伸出双手想去助力,可一根不大的对窝棒已经有两双手握着了,他就站在旁边大声地“哟咿吆嗬”的吼叫也示为对方鼓劲。有的人家打发了孩子跑来看还排着多少人,孩子看后就扯着嗓子向自家门里喊“妈,这里还排着几个人哩。”妈妈就回道:“知道了,你就站在那儿排队。”</p> <p class="ql-block">  将已揉捏好的糍粑用刀切成条状或用手掌压成小圆片状裹上蘸料吃。蘸料是用炒熟的黄豆粉、炒熟的白芝蔴,加少许盐调和而成,根据个人口味用也可以蘸白糖或红糖吃,刚做好的糍粑热度合适,鲜香可口。通常妈妈还会用油煎一些糍粑,煎的糍粑两面金黄舒爽香脆。</p><p class="ql-block"> 八月十五这天团圆饭是吃午餐,菜肴略比年三十团圆饭逊色,有自制的红椒酱烧豆腐,在豆腐里酒上花椒粉,葱茉。八月十五还流行吃烧鸭子,父亲在早上在鸭围栏里抓一只公鸭,放血抜毛切块、淖水再放锅里烧,待鸭肉熟了加上冬瓜,一会儿冬瓜烧鸭子就做好了,桌上再添些香肠腊肉的。有一年我们家里喂了兔子,那年的八月十五餐桌上多了一盆麻辣粉蒸兔。当然,菜备好首先要分出一些放在灶台邻墙一侧示敬灶神,还要分装一些菜肴,父亲用小簸箕端着出去祭天。祭过灶神祭过天一家人围桌欢快地朵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大人们聚院子里话家常,待圆月高挂时就开始拜月亮,具体怎么拜的月亮我完全想不起来,因为那时我还是孩子,只顾着与伙伴们拉手围圈,转动着唱“糯米糯米团团……”做着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游戏,直到父母反复催促才肯回家。</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乡的中秋,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没有缤纷的月饼,而中秋的温馨与喜悦在宁静的村庄里刻画得淋漓尽至,孩子们肆意地嬉戏,月色笼罩下的夜空充满了欢声笑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