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小出生在贫穷的家庭,对钱的概念只有借钱,只有饥饿,只有每年年底家庭的“超支”,从没见过“真钱”,直到读高一,第一次去上海姑妈家,每天默不作声早上洗好全家的衣服,下午擦好地板,然后空闲下来打开小黑白电视听一些讲课,临回乡下,姑父掏出两元纸币对我说:这是我一个月的零花钱,我送给你做零花钱,回家后到镇上读书饿了买点零食吃。这是我平生第一笔财富,终身难忘姑父的爱怜之情,拿回两元巨款,舍不得花一分钱买零食,买了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p><p class="ql-block"> 转眼进城读书、工作,成家,每天下班后路过内桥菜市场,就顺带买了菜回去,当家过日子,更知道勤俭持家,买菜难免挑挑拣拣、还价。</p><p class="ql-block"> 一夏日的傍晚,我挺着大肚子,动作缓慢蹲下来一边挑菜一边还价,不知道怎么惹恼了摊主,他骄傲地对我说:买就买不买拉倒,你们坐办公室的有什么了不起?我是万元户,你是吗?!我被他说的一阵脸红,我月薪只有几十元,那时的万元户就是大款,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情景。</p><p class="ql-block"> 两年后老公因公出差去漂亮国,顺道游览了著名的大瀑布,回来后和我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描述那壮观的美景,我沉浸在他的描述中,最后他说:等我这辈子发了财,一定带着你自费去旅游一趟。我问了一句:一个人得多少费用?他说大概四万多,两个人近十万!这个数字吓得我不敢再奢望有去旅游的机会,但是我自语到:如果这辈子我能存到十万元,我一定会捐一万给我家乡的学校,去帮助那些如我一样因家境贫寒而想上学的孩子(这个学校几年后就没了)。</p><p class="ql-block"> 千禧之年后,好像一切都进入高速公路的通道,两元钱掉路上不见得有人捡、万元户不再自豪,身边那些下海的人中出现了百万富翁、千万富豪,除了羡慕还有佩服,机会总是留给那些聪明的有准备的人的。</p><p class="ql-block"> 我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一根筋地在一个单位干到退休,没想到刚分配时属于省级的体制内单位,到退休时变成国企,这一变,退休工资只有体制内的1/4,心情有点郁闷,可是那天还巧遇高中同学,她毕业后做代课老师,后转正,她知道我的退休工资后笑说道:你这个学上的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我一个高中毕业生呢。我笑答:你考不上大学可以当老师,如果我考不上就做农民,我不和你比,和农民比,比拿农保强我就很幸福,这么自我解嘲一说自己真不郁闷了,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再说“钱”!钱越多越好吗?不是;没有钱好吗?当然不好;钱够花才是正好!三十几年前的万元户可以养一大家子,现在万元户吃不饱饭,二十几年前的十万元,我一辈子也攒不起来,现在很多年轻人年薪动辄十万、几十万,还是供不起房养不起娃。</p><p class="ql-block"> 如果年轻人有房子住、养得起孩子 ,钱就正好;如果老人没有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钱就正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