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的体会(一)

风岩风雨

<p class="ql-block"> 学习哲学的体会</p><p class="ql-block">一、 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学习哲学是从1977年初中开始的。那时“文革”刚刚结束,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都还保留着“文革”时期的一套东西。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学习,仍然是仅次于语文课的重点。那时人们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尚未开始(或者刚在中央上层开始),政治课教材没有合适的内容,老师(我从初一到高中毕业,虽然经过高中并校,政治老师一直是郑学成老师。一位儒雅随和教学严谨的知识分子,文革前的大学哲学科班出身,消瘦的身材,有些谢顶,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四川达县人。)就教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这是最安全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在自己看哲学方面的书籍时,反刍这些知识,却觉得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在看书的过程中,由于思考、由于兴趣,慢慢地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拓展开来。1985年至2000年前后,看了一些西方现代哲学,如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与虚无》,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胡塞尔的现象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尼采的悲剧等等。2000年以后对国学中的传统思想进行了一点哲学思考和学习。</p><p class="ql-block">二、 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哲学是人们反思的产物。所以,我认为反思也是学习哲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两场讨论对我的影响非常深刻。一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一是《中国青年》杂志署名“潘晓”的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大讨论。它们直接引导我思考: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如何产生的?主观为自己对吗?为别人(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无私奉献等等)真的是客观的被动的吗?</p><p class="ql-block">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和毛主席的《实践论》的思想,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很快让我们摆脱了思想教条。</p><p class="ql-block"> 然而,主观为自己在当时是很难理解的。从接受教育开始,我们就被灌输了要——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先解放全人类再解放无产阶级的自己。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敝天下寒士聚欢颜”。但是,主观为自己有错吗?似乎没有错。根据现象学的理论,人们一切思考(所有意识活动)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我”,而且是纯粹的绝对的主观的“我”。</p><p class="ql-block"> 这种困惑伴随着我多年。1984年我在马鞍山钢铁学院书店看到了一本书——《真理是怎样产生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买回后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书中使我第一次了解到近代西方的一些哲学思想,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刘姥姥进大观园、发现并打开潘多拉的盒子的感觉。特别是法国哲学家让·保尔·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随后又买来了萨特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由于基础太差看不懂。于是又买来北京大学杜小真教授的——《一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参照学习。这样才能管窥一斑。</p><p class="ql-block"> 存在主义最根本的特点是要把人的存在——人的个体存在作为哲学研究的首要对象。是一种正视人的存在的渴求,一种要思考人的存在的有效性的渴求。</p><p class="ql-block"> 萨特的存在主义,就是要把人重新放在首要地位,不放过人身上的任何方面。特别是看到自己的人之尊严。</p><p class="ql-block"> 萨特的哲学的魅力来自一种精神:它的论述实际是要说明世上绝没有什么绝对的价值,人应该自己创造自己的存在,应该从世俗的安之若素的沉梦中猛醒过来,去进行选择,去介入,去干预。</p><p class="ql-block"> 萨特认为:唯物主义是用意识以外的东西来解释意识、解释人。所以他企图建立一种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哲学体系。萨特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存在主义最终还是落入了唯心主义的哲学范畴。萨特到老年自己也承认存在主义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是一种无神论哲学。萨特认为改造世界必须寄托于人而不是上帝,而且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萨特看来:世界是丑恶的,没有希望的。然而我正在反抗,我将在希望中死去。</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认为:没有意识的光照,存在是没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对没有“希望”的丑恶的世界的关注,就是一种希望。所以这个世界是有“希望”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然而,黑格尔的哲学不仅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也可以认为是尼采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等的哲学思想源泉。3H大师(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20世纪西方哲学。法国哲学家德贡伯指出:从1930年起至1945年,黑格尔哲学发展成为经典哲学的顶峰,并且成为一切现代思想流派的初源。</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身后仍然在不断发展,一两百年经久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