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需要变革课堂教学——金昌市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学习记实

金昌市第五中学

<p class="ql-block">  九月天水,天高气爽,秋景如画。2024年9月22日,金昌市30名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走进伏羲故里,感受伏羲文化的熏陶与渲染,聆听专家的讲座,和天水市的教育同仁交流探讨。</p><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由金昌市教育局联合兰州城市学院举办,开班仪式上,市教育局领导和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领导分别对培训提出要求,金昌市第三中学张积春校长代表全体学员进行表态发言,我们一定珍惜本次培训机会,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管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正式培训拉开帷幕,兰州市教科所副所长高国君首先分享《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与设计》。</p><p class="ql-block"> 高国君语文正高级教师,兰州市金城名师,临夏州优秀校长、甘肃省特级教师、陇原人才,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特聘专家、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西北师大、扬州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国培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任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在《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材教学》《教育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三尺讲台心忧天下》《行走在温暖的语文中》《教育就是唤醒》《从认知走向审美的语文》等。主持参与多个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8年、2022年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高所长的讲座,从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开始,结合甘肃教育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是走进“核心素养”的未来教育;二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学的变革;三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教育改革步伐逐步加快,2022年,依据新时代教育变革和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国家对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修订,2024年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版教程在各学段起始年级开始实施。</p><p class="ql-block">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中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还意味着与国际接轨,各国际组织与经济体为应对时代变化与未来发展需要纷纷制定21世纪核心素养。OECD提出关于素养的权威报告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所用为“Competence”,在《新英汉大辞典》中解释为:(1)能力,胜任,称职,对工作的胜任,足以过温饱生活的收入;(2)Competent:有能力的,能胜任的,合格的;(3)Competency:作证能力。中文语境中的“素养”———既超越知识,又超越能力,用所涵养的态度重新融合生成的,既包含知识,又转换为能力,还指向态度与人格的培养目标,在英文语境中对应的却是Competenc(胜任力)———这一来自经济组织、工作世界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这一核心概念来自职业教育领域,所指为对工作、职业的胜任能力,随着教育普及化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成为一个热词。OECD所研制的21世纪核心素养,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人成功的生活与发展健全的社会,它认为核心素养应该为人人所需,并在多个实用领域都有特殊的价值,素养的选择应考虑其在多种情境中的适用性,包括经济与社会、个人生活等领域以及一些特定的领域,如商业等行业,尤其突出劳动力市场对技能与素养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时代,教学运作单位“课时+知识点”的时代将束,“大单元+素养(人)”的时代已经到来。</p> 一、走进“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教育 <p class="ql-block">  早在1907年,圣雄·甘地就尖锐地指出:“真正的困难在于人们不知道教育是什么。我们用评估土地和股票的市场价值的方式,来评估教育的价值。我们只想提供能让学生赚更多钱的教育,我们几乎不考虑提高受教育者的品质。”时过一个世纪,我们是不是就都懂得了什么是教育?我们今天在用什么方式评价教育、评价老师?</p><p class="ql-block">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p><p class="ql-block">版)》: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p><p class="ql-block">版)》: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p><p class="ql-block">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核心就是通过通过教育评价改革,推动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的实现。一所学校好不好,其实评定标准就六个字:“立德树人成效”。什么是好老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何上好每一堂课课?其根本不是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根本就是如何依据课程标准,落实好核心素养的培育。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正是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核心素养如何关联的问题。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对应,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通向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表征。教师如果对课程目标定位不准,核心素养培育则无法实现,所以教师需要变革课堂教学视觉,视觉变了,教学的思维也就变了。</p><p class="ql-block"> 就拿语文学科来说,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共有4个: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学生通过系列语文学习活动,在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得语文者得高考,到底有没有道理?看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一是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课程打下基础;二是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三是语文课程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p> 二、核心素养时代教学的变革 <p class="ql-block">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中阐述:在一项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中,课程应来源于丰富的公共知识,并包含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生产知识,同时培养他们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育既服务于当下,更重要的要着眼于未来。我们必须脱离狭隘的教育观念,努力实现其更大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1.知识为基,能力为重</p><p class="ql-block"> 第4次工业革命正在构建一个更高的智能时代,一个高智能化的未来已经到来,“知识就是力量”也正在被改写。现在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科目技能,在面向未来的时候,绝大多数就可能会很快“过时”甚至“没什么用了”。</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的就是交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的信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p><p class="ql-block"> 2.深度学习,批判思维</p><p class="ql-block"> 纵观国际教育近十多年来的深度学习研究,其“超越学习程序、学习技术、学习时间等单一要素改变的局限性,把学习的根本宗旨定位于学生从理解世界,到进入世界,再到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华中师大·郭元祥《让课堂向现实世界敞开——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感》)</p><p class="ql-block"> 教育部课程中心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p><p class="ql-block"> (1)如何建构从“浅表学校”走向“深度学习”的学习范式?</p><p class="ql-block"> 深度学习,学生是自主而非被动。</p><p class="ql-block"> 教学氛围面向人人并注重生成。</p><p class="ql-block"> 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被激发、被唤醒。</p><p class="ql-block"> 课堂不生疏、不空洞、不僵硬。</p><p class="ql-block"> 评价呈现出多维与多面。</p><p class="ql-block"> 学生学习的获得感进一步被释放。</p><p class="ql-block"> 学生呈现的思维灵动而深邃。</p><p class="ql-block"> 深刻体现全员、全情、全方位。</p><p class="ql-block"> (2)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事件 的“必备品格”</p><p class="ql-block"> 批判性思维是高阶思维,它不是简单的“否定、批评和质疑一切”,它是具有丰富建设性的思维品质。</p><p class="ql-block"> 批判性思维内涵的三个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 (1)基于论据的逻辑性的、不偏颇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2)有意识地琢磨、反思性的审思自身的思维过程;</p><p class="ql-block"> (3)旨在更好地适应目标与情境的目标指向性思考。</p><p class="ql-block"> (——华东师大·钟启泉《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p><p class="ql-block"> 3.价值引领,素养导向</p><p class="ql-block"> 面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学必须从“知识立意”层面的方式中跳脱出来,走向“素养立意”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教学变革的意义,就是通过实现教学的美好境界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教学的两重境界</p><p class="ql-block"> 一是基本境界: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认知共振、思维同步与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 二是深层境界:表现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精神相遇、智慧碰撞与灵魂震撼。</p><p class="ql-block"> “好课堂”的五重境界</p><p class="ql-block"> 1.学生感觉安全、轻松;</p><p class="ql-block"> 2.学生拥有自主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3.确保建构过程;</p><p class="ql-block"> 4.充分地人际互动;</p><p class="ql-block"> 5.充分地输出运用。</p>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将“压缩”而成的教材“解压</p><p class="ql-block">”成学生可理解的“学材”,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建构学科“大概念”乃至“大观念”,让学生最终形成多向度的高阶思维。</p><p class="ql-block"> 1.基于问题的情景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学习都是情景性的。只有通过创设情景才能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课程实施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学生卷</p><p class="ql-block">入情景化学习之中。</p><p class="ql-block"> (1)具身教育就是让学生从“做中学”(杜威)</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种自然过程......教育成效的获得并不依赖于听讲,而是依赖于在环境中获得的经验......心理发展必须与动作相联系,且必须依赖于身体动作。这是一种新的观念,必须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贯彻。【——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ontessori,M.)】</p><p class="ql-block"> (2)具身实践体现了跨学科主题教学与学习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从具身教育中引申出来的具身学习,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全身心地积极参与,这会广泛地体现于学生“勇于探究、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和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而非单纯获得知识”。(——华南师大·曾文婕《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来自历史、共时和未来维度的探问》)</p><p class="ql-block"> ★学习作为一种高级认知过程,创造思维与身体的感知运动系统存在着紧密联系。(——广州大学·叶浩生《具身心智与具身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以具身实践为教学形式的情景化学习中,会突破一般性的认知定势,从而激发更具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之策。</p><p class="ql-block"> (3)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p><p class="ql-block"> ★学习不是一项简单的交易业务,它始终是一种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的体验。(——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Andreas Schleicher)</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创设,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从基本“认知”走向“元认知”。</p><p class="ql-block"> (4)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真、美、情、思”。</p><p class="ql-block"> 学习情境的设置</p><p class="ql-block"> ★情境创设要符合核心素养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p><p class="ql-block"> ★情境创设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建设开放的学习空间。</p><p class="ql-block"> ★情境创设要整合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情境创设要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p><p class="ql-block"> 2.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p><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基本路径:</p><p class="ql-block"> (1)主题统摄(大单元的“凝合剂”)</p><p class="ql-block"> (2)目标导向(课程素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p><p class="ql-block"> (3)任务驱动(在任务或活动驱动下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4)成果/作品展示(学生学业及成就表现)</p><p class="ql-block"> (5)评价跟进(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达到教学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6)大观念提炼(核心观念和核心概念的总称,是明确且有价值的智力因素,是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观念(〔美〕格兰特・维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大观念的素养意义:深挖知识背后的机理,是从表面现象到世界运行基本规律的钩沉,是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进程,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温州大学・梅培军)</p><p class="ql-block"> 3.基于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群。以主题为统整的项目化学习,旨在打破学科知识边界、培养学生内驱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是用“学科叠加”搭建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梁,同时也用“学科融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重庆二师院·袁丹)</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围绕一个“主题”,以某一个学科为中心或载体,将两门及以上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通过问题导向的整体性设计,不同学科专业教师进行的合作性融合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意义建构中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跨学科教指委·任学宝)</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生动地体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1)学科知识:从“纵向知识深挖”走向“横向知识联结”。</p><p class="ql-block"> (2)教学实践:从“掌握学科识”走向“获取知识结构化”。</p><p class="ql-block"> (3)教学取向:从重视“学科知识价值”走向重视“学科育人价值”。</p><p class="ql-block"> ★项目化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有核心素养就必然有项目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最好载体和路径是项目化学习。</p><p class="ql-block"> ★项目化学习是实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路径,本质上就是通过跨越学科界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聚焦核心素养,走好课堂教学这个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