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秋分至 万物齐

冷空气

<p class="ql-block">  跟着南垞,听她讲节气,大坻已有两个年头整整两个轮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见证着这个睿智、清爽、干练、博学的小姑娘,由术至道的转变与升腾。</p><p class="ql-block">  今日秋分,气温恰如其分地在一场雨之后,缓缓地降了下来,是北方秋天特有的干爽与清透。我们所能想到的关于秋分的所有美好词汇,与姗姗而至的美景相映生辉。层林尽染,桂子香飘,五谷丰稔,蟹肥菊黄,碧空澄澈,雁字横秋,风清露冷,秋月如霜,芦花飞雪……你能想到和秋相适宜的色彩、画面、味蕾、视觉,均能得到满足,都可受到撼动灵魂般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南垞今日的秋分之讲,从节气通透到人性,从人性升华至天道。她说,从立秋到霜降,秋分刚刚走到了这90天中的一半,它不仅平分了秋天,也平分了寒暑,平分了昼夜,平分了阴阳。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是很特别的一天。她建议在这特别的一天里,给自己一些特别的体验,比如,选一个特别的时段,不是特别饱,也不是特别饿,不是特别困,也不是特别兴奋,找一个地方,安静地坐下来,闭上眼睛,去体会这个特别的时间里,宇宙空间带给你的公平。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的内部,去感受气缓慢地流动,保持放松又专注,也许你会获得某种力量,以及看到自己的缺失。为什么有缺失?她总结道,我们的生命太不平衡,健康失衡,工作失衡,感悟失衡,心理失衡等等,以至于我们甚至已经完全习惯了失衡,这种习惯让我们麻木而又躁动。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谁也无法保持长久稳定的平衡,但我们要有保持平衡的能力。她提示道,平衡是走向“齐万物”的必经体验。</p><p class="ql-block">  好一个“齐万物”。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因而没有区别。所以,小姑娘给出的结论是:我们之所以失衡,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透本质的这种达观本领,但总是在自己构建的所谓平衡中找寻生命意义,于是失衡更加泛化,公平更加难得,古人“顺应时节调养身心,天人相应,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训诫,也便难入人心,失了遗迹。</p><p class="ql-block">  借聆着听与感悟,顺势完成近日随心随性完成的几本读物小结,是习惯使然,亦或是顺应节气,修养身心,更有一层与当下达成和解与平衡之后的了然自得。</p> 一 <p class="ql-block">  《东京八平米》是日本作者吉井忍的一本小册子,描写自己在东京一间仅有八平米租所内的生活场景。她详细甚至略显琐碎的描述着自己并非日本流行的极简主义生活者,但在不得已却也是综合、权衡诸多利弊后,在没有厨房、冰箱、洗澡间、洗衣机的状态下,如何在八平米的房间里自在地生活。她说,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的状态,但却能够让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创造着新生活,拥有着全世界。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晰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如何在各种选择中权衡得失,找到平衡,妥妥当当地安置好关于生活、爱好、职业甚至未来一切的适切和松弛。</p><p class="ql-block">  吉井忍女士关于电影的描述颇得我意:电影是一个捷径,让你透过荧幕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眼前所发生有一和各种各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读书不也如此么!</p> 二 知道陈行甲是名人,却一直没全面地了解过他的过往与精彩。那天在友人送来的一堆书中,第一本便打开了它。书的扉页上写到,这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公益人的自传体随笔,这更是一本关于爱,关于成长的书,愿每一个读过的人,都活成自由且温暖的自己。全书不到20万字,写母亲,写爱人,写初入职场的菜鸟,写清华园里的孤独奋进,写密歇根湖上的旷达与释放,写与巴东的山山水水中割舍不断的爱与恨,写人生下半场“远看是前行,近看是归乡”的初心和愿望。陈行甲的儿子在回答别人,你的父亲教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时说:我们不该忘记自己走过的路,同情过的人,呼唤过的正义,渴求过的尊重,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深植于生活世界的共通意义的根基。是这根基,让我们即使在日后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名叫“共情”的底色。陈行甲的最好的同学曾冰这样评价他:真诚、善良、积极、阳光、激情、清醒而独立、勇敢而无畏、天然不做作的率直根植于内心的道德,以及唯美而精致的工作与人生态度。<br>  在如此立体且全面的描述之后,我在扉页上留下一行文字:慢慢地习惯接纳,跟不上但始终试着跟的自己。许不准确,但更加有血有肉。 三 <p class="ql-block">  《田园交响曲》是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法国作家的作品,饱含宗教文化,作者纪德更是法国作家中最复杂、最多变、最难捉摸、最喜欢颠覆、最喜欢惹是生非的那一个,我都不晓得自己是依靠着怎样强大的意志力才完成了整本,特别是后两篇《帕吕德》与《忒修斯》的阅读。</p><p class="ql-block">  《田园交响曲》故事线清晰且明朗,但却充满着作者禁欲与享乐、灵魂与肉体、个人幸福与社会规约、信守道德与蔑视戒律、寻求信仰与悲观焦虑的深刻且矛盾的心理。当帮助甚至救赎,毁灭甚至杀戮,都在身边,都是最亲近且最依赖时,“该怎么选择”许真的只能用生命来回应和作答。《帕吕德》是作者的意向,甚至是那暗地里无法言说的自我。读罢,我甚至都没能明白它到底是散文还是小说的文体,却找到了作者试图在生活的散乱无章的重复与循环中,一方面对未知和新事物充满抵制和抗拒,一方面又像一年总要遵循春夏秋冬的顺序一样,遵循着难以打破的“日常”。</p><p class="ql-block">  我猜,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长年累月不变的生活状态能给人一种安全感,虽然低级且极具不确定性,但这种安全感却会让人上瘾,是“难以打破”,是“不敢打破”,或是我们自以为是的完美和平衡。然而,重复的堆砌最终带给人的,是更加缥缈的虚无感。</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再回到秋分。</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天气,一半微凉,一半秋阳,一半热烈,一半清朗。</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然,一半争取,一半随缘。</p><p class="ql-block">  此时最好的生活状态,万事随缘,一半一半,方得圆满!</p><p class="ql-block">  再回到南垞。</p><p class="ql-block">  她说:其实选择是自己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看,我们有没有能力,让身体和心理都去坦然接受所有的结果。你选择熬夜,就得接受精力不济甚至身体上随之而来的各种不适;你选择追求、充盈物质,就得接受精神上的缺失、匮乏以至于焦虑。得失永远是平衡的,有得一定有失,无所得也便无所失。</p><p class="ql-block">  此所谓:“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p><p class="ql-block"> 这是自然规律,更是社会法则。</p><p class="ql-block">  与君共勉,愿君秋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