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西部

张向经

<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甘肃省西北部,是</span>黄河以西祁连山脉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的</p><p class="ql-block">一个呈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几公里,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甘肃省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和敦煌市。</p><p class="ql-block"> 敦煌市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紧邻它的是往东的嘉峪关市,姑且把它们称为河西走廊西部。</p><p class="ql-block"> 敦煌和嘉峪关之所以令人神往,原因在于:敦煌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有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和古代丝路上的两大边关阳关、玉门关遗迹;而嘉峪关则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先来看看敦煌 。</p><p class="ql-block"> 据称,延续近两千年的敦煌文化,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  敦煌市区的敦煌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相关资料显示,该博物馆馆藏有汉、唐以来的文物1万多件,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百多件。</p> <p class="ql-block">  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就是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一绝”的鸣沙山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由细沙堆积而成,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峰起伏,棱角分明。鸣沙山很</span>奇特:人从山上往下滑,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在沙山上留下的脚印和蹬踩垮塌下去的沙,晚上又被风吹回到山上,第二天痕迹全无。 所以,它叫鸣沙山,它一直保持着不变的高度和形状。</p> <p class="ql-block">  环抱在鸣沙山中的那一湾清泉,因形如玄月而被称为“月牙泉”。月牙泉形成于10多万年前,在三面沙山环抱的低洼处,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它未被流沙湮没,未被干旱蒸发,而一直存在。至今,月牙泉仍保持着水域面积8200平方米、平均水深1.5米左右的水平。据称,正是这里松散的地质结构、独特而低洼的地形、区域性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以及风力的作用,成就了沙水共生、山泉相依的“沙漠第一泉”的沙漠奇观。</p> <p class="ql-block">  出敦煌市区往西行,走出敦煌绿洲后,下车举目四望,进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戈壁荒漠。车行160多公里,是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从这里往回走,依次是玉门关、阳关、敦煌古城等景区。</p> <p class="ql-block">  据称,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和阳关。据相关资料,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即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四郡为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两关为玉门关和阳关。玉门关和阳关均为敦煌郡管辖的军事重镇,两关相距约60公里,之间有长城连结,在敦煌以西一南一北分扼丝绸之路南路和北路的咽喉,成为丝绸之路南路和北路必经的关隘。</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戈壁滩上,黄胶土垒就。现存残垣高不足10米,宽24米,长26米多,建筑面积633平方米。城西、北各开一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北坡下有东西向大车道,是当时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之路。玉门关</span>现遗存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遗址等遗迹。</p><p class="ql-block">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表现了塞外的苍凉。</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小方盘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汉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玉门关大方盘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  阳关。阳关称得上中国最早的海关。当时除军事用途外,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大抵从这里通关。现存遗迹包括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汉长城塞墙等汉代遗迹。</p> <p class="ql-block">  古阳关遗址</p> <p class="ql-block">  古阳关烽燧</p> <p class="ql-block">  仿古建筑阳关博物馆前,张骞出使西域的雕像。这里必须说一下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作出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直至秦统一中国后,玉门之外广阔的西域(新疆地区),其实还并没有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及。到了汉武帝时期,在汉武帝授意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河西走廊还在匈奴控制中,加上沙漠无人区的高温干旱,300多人的使团历经凶险、九死一生,只剩下张骞等两人,历时十三年才返回长安。这次出使西域得到的相关资料,为中国</span>开辟丝绸之路、将西域(新疆地区)纳入实际控制之下、建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联系,提供了全面的决策依据,成就了汉武帝时期治国理政、开疆拓土的千秋功绩。</span></p> <p class="ql-block">  仿建的阳关关城</p> <p class="ql-block">  阳关景区内唐代诗人王维雕像。雕像一手执酒杯,一手指前方,造型有点张扬,有点疯癫,有点轻狂,感觉未能准确表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维送别朋友元二时劝酒的情形。王维或许</span>到过阳关,不过他送别元二劝酒是在千里之外的咸阳。</p> <p class="ql-block">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是王维在咸阳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今新疆库车)时所写。诗句表达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王维举起送别的酒杯对元二说,老兄啊,再喝一杯吧。你此去路途漫漫,出了阳关后,就没有老友陪你喝酒了。据传,王维此诗写成后,在信息传递极不发达的当时,却迅速得到广泛流传,并被人谱成古琴曲《阳关三叠》传唱。王维的诗和古琴曲《阳关三叠》,均成为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站在阳关故址向西眺望,更能体会到王维诗中表达的离情别绪的感伤和对西部空旷苍凉、生活艰辛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神秘而深邃。</p><p class="ql-block"> 说它神秘,是因为它生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的敦煌,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内地人难于涉足,自然很难看见其真面目;说它深邃,是因为它既是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光芒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 去莫高窟的前一天,曾与当地开小车的秦师傅有几个小时的交流。在谈到莫高窟时,他居然提到了“王圆箓”这个名字,这让我吃惊,并立马对秦师傅刮目相看。他感觉到我的惊讶,解释说,他爷爷当时是警察,时不时要去莫高窟一带巡查,常看见王圆箓和一只黄狗在莫高窟附近化缘、转悠。</p><p class="ql-block"> 王圆箓,一个平常不过的小人物,却与莫高窟有重大的关系。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少有人知。至清末,莫高窟仍无人打理。此时,当过兵、学过道士、四处漂泊的王圆箓辗转来到这里落脚下来,俨然成为石窟的守护者,并四处化缘筹钱修缮莫高窟。1900年,他在现在编号为第16窟的洞窟中发现并打开了另一个隐秘的小石窟(现在的第17窟),里面隐藏着堆得满满的4至11世纪的经卷和画卷。至此,莫高窟开始轰动整个世界。当时处于衰落和混乱状态的中国自然无睱理会这些,而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不少学者及一些心怀鬼胎的人却纷至沓来。英国的学者兼骗子和小偷斯坦因,在中国无耻汗奸蒋孝琬的全力协助下,连蒙带骗、用区区30英镑从愚昧无知的败家子王圆箓手中掠走经卷9000多卷及绘画500多幅;法国人、日本人也相继掠走大量经书等文物,俄国人、美国人还盗取了一些壁画。至今,这些国宝还飘零在上述染指国家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在莫高窟工作人员的引导和讲解下,参观了8个洞窟(目前最多开放8个洞窟)。特别关注了第16号窟内右边石壁上那个第17号窟——当年轰动世界的藏经洞。参观过程中,眼睛看见的是莫高窟的彩绘、雕塑和壁画,脑子里浮现的却是莫高窟讲述的信仰、演绎的故事和历代莫高窟人鲜活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至此,好像多少理解了余秋雨说的那句话:看莫高窟,𣎴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活着,而且精神矍铄。</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九层楼</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第16号窟和第17号藏经洞所在窟在一层</p> <p class="ql-block">  再来看看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span style="font-size:18px;">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也</span>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p><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嘉峪关是明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即: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多年前去过山海关,后来也去过镇北台,如今到了嘉峪关,明长城三大奇观均已见识,因此颇有点自得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的故事实在太多,特别是河西走廊西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相关资料参考《百度百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