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济南战役纪念馆 看解放战争史

善斌影视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英雄山脚下的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内,陵园正门坐东面西。</p> <p class="ql-block">  陵园正门两侧门为塔型结构,塔门顶镶嵌红五角星。</p> <p class="ql-block">  进陵园景区正门就是通往纪念馆略有些上坡的柏油大道,道路两旁的松柏枝叶茂盛、坚韧挺拔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走到大道东端,拾步而上两个层级的石阶梯路,就是济南战役纪念馆的大门了。</p>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纪念馆是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98年,2003年正式建成使用,总投资3800万元,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由陈列厅和全景画馆两大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是山东省、市烈士纪念重大活动的开展场所和示范窗口。</p> <p class="ql-block">  陈列展厅共有2层,分为序厅、和战博弈、生死较量、运筹帷幄、剑指济南、八天八夜、鏖战古城等8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手握冲锋号的前言展板,介绍了攻打济南的战役概况和取得济南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  济南北靠黄河、南依泰山,位于漳浦、胶济两铁路交会点,是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枢纽。</p><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的济南,已是处于解放军重重包圆的孤城。蒋介石为了屏障徐州,隔断华东、华北解放区的联系,并牵制华东野战军不能全力南进,决定以10万余兵力固守济南,并以徐州3个主力兵团17万兵力备援,以确保济南无虞。</p><p class="ql-block"> 遵照中央军委"攻济打援"的作战方略,华东野战军以14万兵力组成攻城集团,以18万兵力组成阻援打援集团,攻城集团又分为东、西两个兵团,于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p><p class="ql-block"> 经过8天8夜激烈的攻坚作战,9月24日攻克济南,争取吴化文部2万人起义,合计歼灭国民党守军10.4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p>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国民党军重兵守备、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战,也是蒋介石集团以大城市为主的"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毛泽东同志盛赞济南战役是一场"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解放战争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中旬以后,国民党即开始调集兵力准备内战,美军出动飞机、军器将国民党5个军陆续运到青鸟、天津、北平等地,在骑兵控制战略要地的同时,蒋介石电蓄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彻底结束战乱。争取和平民主,中共中央政治局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赴重庆周国民党谈判,经过中共代表多方努力,国民党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10月10日,正式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p><p class="ql-block"> 但是国民党背信弃义,攻占解放区,国共内战开始。</p> <p class="ql-block">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人民解放军由战争初期约128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国民党军从战初的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仅174万人,被迫由分区防御改为重点防御,以东北的卫立煌、华北的傅作义、中原的刘峙、华中的白崇禧、西北的胡宗南5个重兵集团为依托,收缩集中兵力,企图挽回败局。</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提出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根据九月会议精神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攻势作战,其中一个重要战役是夺取济南。</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初,根据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指示,中共济南市委、中共渤海区委济南工作委员会(亦称"渤海工委")、中共冀鲁豫区委济南工作委员会(亦称"鲁西工委")分别成立调查研究会,在济南市内秘密开展敌情、市情和社会调查。8月,华东局以"青州建设研究会"的名义将调查材料汇集成册,为党、政、军各方部署济南战役、制定接管政策和培训接管人员提供了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在曲阜开各地委书记专员联席会,部署济南战役支前工作,确定了济南战役支前方针,充实健全了山东支前委员会。适值山东解放区刚刚度过灾荒,粮食积存不多,而参加济南战役的华东野战军攻济部队、阻援打援部队、随军民工及后方临时民工多达93万余人,参战人数在山东战场是空前的,每天物资消耗数量也是空前浩大。解放区的人民群众在各地党政机关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了济南战役的物资供应。后方人民的全力支援,为解放军夺取济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强的后盾。</p> <p class="ql-block">  济南军事防御工事经由多年修整,日臻完备,易守难攻。外围防御地带分为警戒阵地和主阵地两层,基本防御地带由商埠阵地、外城阵地、内城核心阵地组成。四郊有永备性碉堡30余座,半永备性地堡200余个,多层火力网交叉。</p><p class="ql-block"> 内城有护城河和高大城墙阻隔,形成了完整严密的防御体系。国民党守将王耀武将济南沿城北黄河洛口至城南八里洼为界,划为东西两个守备区,东守备区由曹振铎指挥,西守备区由吴化文指挥,总预备队由晏子风指挥。王耀武自诩济南城防"固若金汤","外围能守半个月,市区至少能守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  9月16日,"攻济打援"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以6个半纵队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8个半纵队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以苏北军区、江淮军区、豫皖苏军区担任破袭钳制任务配合攻济打援作战。战役发起后,攻城东西兵团同时向济南国民党守军发起猛烈攻击,由徐州北援的国民党3个主力兵团,惧怕被歼,未敢贸然北上。</p><p class="ql-block"> 经过八昼夜激烈的攻坚作战,华东野战军于9月24日攻克济南。这是人民解放军攻克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据守大城市"重点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商埠地区是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第二绥靖司令部(邮电大楼)所在地,是王耀武的重要防御阵地之一,主要街道巷口都筑有两层火力的地堡。</p><p class="ql-block"> 吴化文部起义后,王耀武被迫将绥靖区司令部移至内城省政府院内。邮电大楼是一个坚固的独立抵抗据点,设有上中下三层火力网,可以封锁附近每一条街道,由徐州空运来济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172团(7个连)固守。</p><p class="ql-block"> 19日,攻城集团总预备队第13纵队出击,加入西兵团作战。20日,第3纵队、第10纵队、第13纵队和鲁中南纵队,从南、西、北三面同时对商埠地区发起攻击。22日傍晚,全歼商埠守军,战斗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商埠失守,王耀武被迫将司令部移至城内,企图凭借第二道防御阵地继续抵抗。 </p><p class="ql-block"> 外城城墙高7至8米,城墙周长10余公里,东北有永靖门,正东有永固门,东南有中山门,正南有新建门,西南有永绥门,西面有麟祥门、普利门、永镇门,西北有小北门,正北有艮吉门。</p><p class="ql-block"> 城墙顶部每100米筑有一个母堡,10米左右设一子堡,有地道通向城内。为配合攻城部队突破外城,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首次参加城市攻坚作战。</p><p class="ql-block"> 22日晚,外城攻坚战打响,23日下午,攻城集团兵临内城城下。</p> <p class="ql-block">  内城是济南国民党守军的核心防御阵地。城墙高12至14米,厚10至12米,明碉暗堡密布,三层交叉火力网,城墙顶部间隔10米筑有一子堡,30米筑有一个母堡,70米至100米筑一炮台,护城河水深2至5米不等。 </p><p class="ql-block"> 23日下午6时,华野攻城集团总攻内城的战斗打响,但数次突击都在高大城墙和密集火力网下受阻。24日凌晨,攻城部队发起第四次突击。狭路相逢勇者胜,9纵73团与13纵109团先后从东西两侧突破城垣,杀出一条血路。攻城部队从突破口冲进城内,一鼓作气全歼国民党守城部队,24日黄昏,济南战役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展陈济南战役的文物多达374件,内容更为丰富详实。</p> <p class="ql-block">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p><p class="ql-block"> 无线电波载着胜利的捷报传到了远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30日,新华社发表经刘少奇、周恩来修改,毛泽东最后审定的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济南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军南下歼灭国民党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济南战役中体现出的"党政军民上下同心的统一意志,攻坚克难战则必胜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奋勇争先的担当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辽沈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秋,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至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兵力达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国民党军队55万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地区内,长春、沈阳的国民党军队通向内陆的陆路交通已被切断。</p><p class="ql-block"> 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新一军主力和新六军全部。人民解放军兵员数量首次超过国民党军队,中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华东、中原两军区,以及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共约60万人,发起淮海战役。</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队总兵力80万人。人民解放军在战场兵力对比相对弱势的情况下,经过66天激烈战斗,首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又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再歼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兵团于永城地区,共计55.5万余人,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第5军和第18军在内的国民党南线精锐部队被歼殆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29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约80万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约13万人,连同东北、华北军区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发起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 人民解放军先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战术,至12月21日完成了对平津塘国民党军的包围和分割。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总攻,15日,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25万人完全陷入绝境。为保护古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p><p class="ql-block">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p> <p class="ql-block">  为解放济南战役英勇顽强的华东野战军将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华东野战军以伤亡2.6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 在8天8夜激烈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团队和模范,每一支英雄部队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位英烈的故事都可歌可泣。硝烟已散,英雄未远,他们的信仰、担当与情怀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在展厅外的南面陈列有大炮坦克等重兵器。</p> <p class="ql-block">  出来济南战役纪念馆向北走就是革命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高高耸立的红色花岗岩革命烈士纪念塔,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金光璀璨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