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家柳舍村口新建“国字号”大学</p><p class="ql-block"> 柳舍村马家角是我出生地。它位于太湖之滨(当地称为西太湖,村子西侧隔条河有桥,二三十米就到环太湖大道),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石舍行政村(原吴县渡村公社西湖大队一队)。</p><p class="ql-block"> 柳舍村很小,村域面积才0.7平方公里,包含了石脚盆、后方堂、马家角、张家堂、陆家浜、浜果角6个小村坊,加起来仅262户、1048人。</p><p class="ql-block"> 柳舍村历史不长,才600多年,明初渐成村落。洪武五年(1372年),有大批兵卒屯垦水东之西滩,取其首领之姓氏命名,故驻地为柳舍也!人民公社期间的柳舍村称呼西湖大队,直至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才改为柳舍村。2003年柳舍村与石舍村合并,便形成目前的石舍行政村柳舍自然村。</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小的自然村,能够成为美丽乡村的网红村,首先得益于2016年园博园(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统一规划和建没。</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个世外桃源式的小村子,又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利好,那就是村口正在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p><p class="ql-block"> 中国中医科学院,就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在单位。听人讲<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5周年,提出要建成一所“国字头”中医院校,暂命名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国字头”院校可不是说建就能建的,2020年8月31日教育部出台规定,规范全国高校命名,“中国”字样不可轻易使用在高校校名中。</span></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凡名被冠以"中国 XX 大学"或"中国 XX 学院"的高校,通常被人们叫作"国字号"大学。据最新的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名单,目前共有28所"国字号"高校,其中大部分为"双一流"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p><p class="ql-block"> 还有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p><p class="ql-block"> 这28所"国字号"大学,其中位于北京市的就有15所。现在,加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国字号"总共已有29所。</p><p class="ql-block"> 作为由国家举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起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将设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主干学科。以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体,以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span style="font-size:18px;">致力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发挥“国家队”的高端引领作用,将优势科技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起点、少而精、广兼容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苏州市中医院和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将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以满足学校临床教学科研需求。大学建成后,预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为5000人,本、硕、博学生比例约为2:5:3,包含留学生人数500人。</span>它的目标是,致力于建设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该大学起码是211高校的水平之上。</p><p class="ql-block"> 原先只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这两所科学院大学,</span>现在增加了一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都是带“科学院”的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字号"冠名,可能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中医药实在中国的瑰宝,世界独一无二;另一个是苏州的中医文化资源丰富,大学建在苏州,就是要不断传承和创新中医药事业。</p><p class="ql-block">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在苏州的太湖湖畔,也十分不易。<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公开报道来看,至少有山东、浙江等省市加入了争夺行列。</span>选择苏州,可能有这样几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地级市,能够给予学校好的优惠政策和足够资金支持。另一个是产业结构优,包括正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期望成为具备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再一个是太湖环境美。遥望太湖,碧波万顷,美不胜收。湖面烟波浩渺,远山如黛,水天一色,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还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即丰厚的中医文化和资源。</p><p class="ql-block"> 苏州历来名医辈出,吴门医派久负盛名,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吴门医派凭借“多名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吴中名医录》记载,苏州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著作500多部。1982年,卫生部启动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在所列的592种书目中,吴医古籍就有58部,占近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日本拥有超过200家汉方厂,2000多种制剂。据研究,全球范围内,日本汉方占据了90%的中药市场。另据《世界专利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提供的10943个中药古方中,申请国际专利的仅有0.3%,而日本的汉方药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并且,80%的日本汉方药材是从中国进口的。</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地苏州,意义不只是苏州多了一所大学。未来,极有可能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这个载体,推动苏州丰富的传统中医资源创新融合、走向市场。</p><p class="ql-block"> 意义也不限于苏州,更在长三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黄院长表示,将把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成为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为苏州带来中医药行业内顶级的科研、学术平台及医疗教学资源,助力苏州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p><p class="ql-block"> 苏州建校时间重要节点是这样的:2021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原名中国中医研究院)与苏州市政府签约建校,2022年4月确定选址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园博园东北角临湖路999号。北至园博园路,东至临湖路,西至柳舍村,南至园博园东入口。项目选址面积40667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1660. 0平方米。2022年7月2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与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深化合作大会,共同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探索长三角区域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会上,主要领导和嘉宾同擎金锹,扬土培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正式开工。</p><p class="ql-block"> 从开土到陆续峻工,我是无数见证人中的其中一个,因为我常回老家柳舍村。百善孝为先,善待长辈,乃为积德之源、幸福之基。我的柳舍村老宅,原是老母住的。母亲在世时,我每个星期至少有二天在老宅过的,陪陪老母,以尽孝心。三年前她老人家94岁仙逝后,就回去少多了,偶尔回去收拾一下院子和房间,开开窗,透透风。</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乡宅,总是目睹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东区)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机声隆隆,吊车、货物车进出不断……</p><p class="ql-block"> 在两年多时间里,在这610亩区域内,一幢一幢小楼拔地而起。这些建筑,设计新颖,传统和现代并举,更有苏南建筑文化元素。都不是高楼,均是四五层小楼,按使用功能规划设计,外墙、顶瓦很是美观,让人好像又到了一个崭新的家园。近日,这所大学(东区)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部勘定完毕,进入装修收尾阶段。这意味着,这所国家级大学即将面向全国招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天,多云没太阳,秋风爽人。我穿着旧款军用汗衫,开着车,</span>兴致勃勃地去即将全部峻工的大学周边看看。到了大学的正门,见门楼及正面大楼、两侧副楼都已装饰一新。</p><p class="ql-block"> 门楼竖有岗亭,有保安值守。穿着粉黄色施工服的人,三三两两进出。我便将车停车路边,想拍几张照片供友人分享。我走近门楼,刚拍了一张,保安就过来制止:“这里不可拍照。”</p><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学,又不军事禁地,有什么可保密的啊?”我说。</p><p class="ql-block"> 保安看了看我军用汗衫臂袖上的“八一红星”标记,知道我是个当过兵的人,就说:“这是我们上司规定,我们只负责落实,不管不行,万一被上司知道了要受处罚的。请理解我们难处。”</p><p class="ql-block"> “理解,理解!不为难你,我不拍就是。”我收起了手机,随意地在大门口走了走,看了看。站在高处瞭望,大学院内建筑一览无遗。看上去像花园式的,既有美景,更有文化特色,是有志者学习成才的新高地!</p><p class="ql-block"> 据09月23日吴中临湖网上发布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即将投入使用。为助力吴中区“一号项目”,方便学校师生出行,临湖镇携手苏州市公交集团吴中公司,积极搭建公交便民服务“连心桥”,全新升级推出5015路、518路公交线!</p><p class="ql-block"> 9月23日起,新辟5015路(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微循环线),串联临湖镇区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满足师生群体日常生活、购物及换乘常规公交线的功能。同时,对高峰14号进行时刻优化和班次加密,由高峰线调整为全天运营,线路番号调整为518路,方便师生前往轨道换乘。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公交车运行速度,缩短师生出行时间,让公交运行更高效,师生出行更舒适便捷。5015路、518路全线站点实施响应式公交停靠。</p><p class="ql-block"> 网上百度百科也有苏州轨道交通发布的消息:在新一轮的《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35)》中,已考虑吴中区临湖、横泾区域的轨道线网加密,拟新增一条轨道交通17号线(编号暂定),主要作为吴中内部东西向的轨道加密线,强化吴中东西发展主轴轨道支撑,提升吴中对外集散效率以及园博园快速集散,线路起于临湖片区,沿新华路-东方大道-吴中大道-浦庄大道-临湖大道-腾飞路,止于吴中车坊片区,长约40km。</p><p class="ql-block"> 家乡临湖,美丽太湖湖畔,因有了大学,地位更显赫,交通更发达。</p><p class="ql-block">(2024.09.21、23于柳舍乡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