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任副校长。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后来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1943年1月,抗大总校返回陕甘宁边区。全民族抗战八年间,抗大共培养了10多万名党政干部,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干部学校的典范,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抗大也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父亲说,张琴秋特别勇敢善战,是四方面军的妇女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在华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过</p> <p class="ql-block">游靖边波浪谷灿烂壮丽</p> <p class="ql-block">游陕西乾坤湾美景,游清水关,当年毛主席东度黄河时,在这里观察设计战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