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中城,这是怀仁境内的一个行政村的村庄名称。《怀仁县新志·堡寨》篇:“日中城土堡,距城六十里,居民八十户。”村庄位于黄花梁北麓、约三公里处,西有第三作,东邻曹庄村。是怀仁市境内一个有史可证、最古老的乡村。</p> <p class="ql-block"> 村庄里赵、史、刘、尹四大姓氏,尤以赵姓人氏最多,在村的历史最长。曾任过四老沟小学校长、78岁的赵守福先生说,赵姓人在日中城约有二十几代,据传是由洪洞县而来。</p> <p class="ql-block"> 先祖的名字已无信息,能忆及的一位叫赵熔基。这位先祖生下两个儿男,二儿子的门户已然不清,大儿子生下四个孙辈。以后的年月里,这四位传人发展成村里有名的赵家“四大门儿”。分别是“书房院”、“黑大门院”、“窑院”、“小店院”。四大门怎样的有名?皆不可言其状。幸有“黑大门院”这一门,在老村原址上有一废弃的院落。院落为二进格局,座北朝南,一进院已荡然无存,只有一副耐风耐雨的石碾子,似乎仍保留着主人的气息。那个恢弘的广亮大门,在上世纪非常时期,主人为了给女儿治病而出卖,院主人的后辈、如今的村委书记、六十有余的赵务平如是说。</p> <p class="ql-block"> 所喜的是二进院的砖街门,其顶部的出檐虽残缺,吻兽无存,但是门楣上的两道砖艺装饰是非常精美,卷草纹带花线条流畅、工艺精湛,立体感特强,与砖雕仿木的椽、飞成为一个风格。其整体尺寸和谐,极显大方又气派,尽管有花饰,但却不失庄重之感。这似乎窥一斑而见全貌,四大门的兴旺已然尽知。</p> <p class="ql-block"> 史姓人稍稍来的迟一些。历任村庄领导18年的史正纲说,日中城的史姓人与吴家窑镇的东山村、何家堡乡的宋家庄的史姓同根同脉,是一支儿人。最早来日中城的是兄弟俩,一个叫史科,一个叫史举;到第八代时的史荣安,家道日盛,成为民间俗称的“老财”,他的三个儿子史维诚、史维清、史维仁,村里人分别冠以“大老财”、“二老财”、“三老财”的省叫名。</p> <p class="ql-block"> 村里有传,能忆及最早的村民是梁姓、邓姓人;邓姓人已悄然消佚,而梁姓仍传承下一大户,堂兄弟共七人。村里有一块地的名称即为“梁家坟”,其实坟盘已无影踪,一个古老的地名为梁姓人作了佐证。更有一个文化现象,村里人多少年对梁姓人都冠以一个“梁蒙古”的称谓;一个“蒙”(古)字把梁姓人的来由道出了一种文化信息,同时把村庄的历史年代比赵姓人的明代提早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如今,因“古”与“豆”在怀仁方言中属同一韵脚,在称谓时都发轻声,容易混淆,故而村民们的口语中成了“梁蒙豆”之名。而这个别有趣味的名字,无声地延续着村庄古韵。</p> <p class="ql-block"> 这种延续还有路旁的一棵老杨树,十几米高,两个人搂不住,树干上不时有人给披上红布,成为古村落的一种符号;更有刘万义,在自己祖辈留下的宅院基址上,2019年又投资上百万元,复建了一处仿古四合院,与隔壁的一个传说的广亮大门为伍,以及背后的一处砖雕门面的老窑院一道在延续着当年日中城堡的文脉。</p> <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漫漫历史长河中,日中城堡与黄花梁一道荣与衰。如今能忆及的历史上鼎盛之时,始于上两个世纪交替前后。这一时段里,村庄垦出了许多果园,盖了寺庙,有了业余班社,踢鼓秧歌,建起了中心小学,出了许多名人。</p> <p class="ql-block"> 日中城土堡地下水源丰富,当年一个劳力,一天便可挖出一口旱井,井里的水足够一天撑杆来提取。这为“园子”的形成提供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园子”,这是怀仁俗语中的通称,实则是分为“果园”与“菜园”两种,都需要充足的水源。日中城土堡的园子都是果园,人们多叫“果树园”。园子里不只是果子,杏树、李子树、梨树都有。当年最盛之时堡里有:史维春园子、史国钧园子、史文飞园子、史文直园子、史文宏园子、史维顺园子、史文模园子、史灵书园子、史洛书园子、尹宝奎园子、史宪书园子、赵元章园子、张国成园子、赵佃明园子、赵玉碧园子、赵玉玺园子、刘存富园子、张兴旺园子、赵体仁园子、刘德政园子、赵礼仁园子、赵玉园子。园子里的槟果是一种“满堂红”品种,有别于周边乡村的果品。阴阳两面皆是通红色,没有一个细小的白点,味儿极灵,非常的香、销路极好o村里人们生活日用油盐酱醋都是用果子换来的,兜里不缺零花钱,故而当年外村的姑娘都想出嫁到日中城,只因村里的“摇钱树,花果园,不愁吃来不愁穿”。</p> <p class="ql-block"> 村庄有了经济基础,文化娱乐活动自然活跃起来,丰富多彩。人们说在民国初年就有了耍孩儿业余班社,后来又改成晋剧,一直延续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艺演出活动一直未间断。另一种文娱活动是踢秧歌,很有名。与业余班社一样,这种花乐班很早就开始活动。1958年,村里又请干沟的王儒贤来坐坊教习。1960年,干沟的王有善再次来帮助排练。当年落毛的有史举章、刘国珍、王日亮、赵佃文,鼓子有尹国富、史步章、芦禄生、尹培堂、史大章等,拉花有尹常英、史玉英、尹玉梅、张桂梅、丁凤英、赵培山、赵德明等,学的非常用心。据说趙振国踢鼓,赵振安拉花,在五龙岗上练习,两个人一晚上踢乱一对“文明鞋”(不是家做鞋)。日中城两次请来干沟的师傅传习踢鼓秧歌,但是队伍组合与表演场子却有新的变化。踢鼓秧歌队由20人组成,八鼓、八花、落毛与赖老婆,抖公子与大脚婆,再无其他角色;表演的大场子如“大十字”、“天地牌子”、“四堵墙”等都相同,但是“拧蒜辫子”的表演场子,从中又衍生出一个“里剪鼓”、</p> <p class="ql-block"> “外剪鼓”的表演形式;而小场子表演的名称有“三战吕布”、“四龙戏二风”、“四凤戏二龙”、“五马破普”等。又新编出了一个叫“恋爱场子",表演角色是八个花、一个鼓,即八女一男,其意已明。还有落毛与赖老婆作陪衬。这是全县特有的一种表演形式。是干沟老师傅的传授,还是日中城村民的聪明。</p> <p class="ql-block"> 日中城堡历史绵长,文化底蕴匪浅,单是从史姓人氏的起名就可见一斑。祖辈上曾有以“书”为名的,分别是史贤书、史明书、史方书、史贵书、史善书、史新书、史全书、史天书、史洛书、史礼书、史玉书、史麒书、史麟书、史锦书、史红书、史立书、史成书;以“章”字为名的有史连章、史润章、史锦章、史成章、史建章、史汉章、史国章、史应章、史步章、史全章、史举章等,尽显文化风彩。近年来村里光是教书育人的就有几十位,如赵守福、赵宝珍、史洛书、赵玉仁、赵利仁、史礼章、赵天寿、赵志强、曹凤官、赵世礼、赵云仁、张振清、王红花、赵淑芳、宁翠梅、赵东琴、赵海军、尹佃元、丁日武、尹玉堂、候志国等。赵守福先生说,日中城走出的人都是有本事的,雁北十三县,哪儿都有日中城的人,大同的八大煤矿中尤其多。近百年里走出去干事情的足有千余人。如今能数出来,叫上名字的处级以上的有十几位,如赵世光、赵光乃、赵生瑞、赵一红、赵秀峰、赵一川、刘万先、刘万举、尹佃平、史贵章、吴俊还有国家教育部工作的刘叶青,人民大学毕业、全国政协委员的曹建峰等。</p> <p class="ql-block"> 当年村里的一座完全小学校,仅次于刘晏庄完小。周边乡村安宿疃、翰林庄、韭畦、干沟、盐丰营、第三作,小东庄等地的高小五、六年级的学生都来日中城完小住宿上学。确实有名声。</p> <p class="ql-block"> 村里名声在外的还有一座恒山庙。据老年人传说,日中城堡历史上有几座庙,分别是恒山庙、关帝庙、龙王庙。恒山庙的规模最大,前边有天王殿,正殿供奉的是恒山爷。新社会初期,两座较小的关帝庙、龙王庙消失无影,恒山庙改建成小学校。公元2006年,村民集资在恒山庙旧址上复建,把诸神位归到一地,分别有三圣母、五龙王、关帝(三间)、财神、观音。大殿面七间,单檐歇山顶,设前廊,施三铺作斗拱12朵,一个中心拱,两个柱头拱。五米宽的台明,台明一米高,殿堂宽敞,极有气势。只是把名字改换成了“老爷庙”。</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这座寺庙为何冠以“恒山”的名?是否当年怀仁地域里人烟不多,建筑更少,唯有日中城可以与北岳恒山相照应?还有一个传说,说当年的恒山庙是曹庄人出资修建的,何缘曹庄人来到日中城建造一座恒山庙?这已是一个不解的谜。当然,日中城,确是一座城,而非现今的日中城村;如今的村庄名称是延用了两千余年前的古城的名。</p> <p class="ql-block"> 郦道元《水经注》:“桑干河又东流,左合武州塞水,水出故城东,南流出山,径日没城南·……东有日中城,城东又有早起城,在黄瓜阜北曲中……”。日中城的名早早出现在历史文献中。</p> <p class="ql-block"> 《怀仁县新志·古迹》篇:“日中城,亦孝文帝筑,在今日中城堡南,遗址俱存......旧志谓唐云中县城,秦时所筑,未详也”。古日中城在如今的日中城略偏西南方向约千米之处。尹培堂老先生说,现今的日中城就如同怀仁县城的东关、西关的性质一样,它起根发源就是古代日中城的东舖,也可称之为东关一样,是历史的一种延续,并不存在新建一个村庄或是从古城里全部迁出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两个世纪前,修《怀仁县新志》时还没有考古这一学科,故而写下了三个字“未详也”,来给古日中城的始建年代作结论。</p> <p class="ql-block"> 曾作过多年村干部、已故的史步章老人说:“古城里早已被人开垦耕种,村里人说古城耕地十三顷半,从什么时候被村民开垦耕种已无从说起,到合作化时,古城里的地被收归集体。农业学大寨的年月里,金沙滩公社的领导虽不懂考古,但看中了这块古城址的环境,公社在古城中心盖起了十余间办公房舍,说是叫“林校”,林校并未有啥样的学生。这时候雁北的考古工作人员经常到古城里来考察。</p> <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后,为适应全国的文物工作,怀仁县文化馆设置一名干部,配合雁北地区文物工作站开展文物工作。这一时段里,古城里村民在耕种劳动时发现的铜印章、箭镞、瓦当及一些残陶器都上交了地区文物部门。</p> <p class="ql-block"> 1989年,怀仁县成立了文物管理所,正式对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此时虽经多次的文物调查,但古城里的耕地中仍有非常丰富的陶片,大多被农民们捡放在城址的南北大路边,特别是建筑用的布瓦片非常多,残瓦片外表多是绳纹、方格纹,里面是布纹,这是典型的汉代风格。还有“富贵万岁”和四出如意头瓦当,以及半圆形瓦当,五铢钱、开元钱等物件的发现。从墙体遗址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夯层、夯窝,夯层明显地要比明代筑堡的夯层要薄。后来在配合金沙滩集运站的建站施工中,发掘了十几座墓葬,都是三顺一丁的砌筑法,是东汉墓室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金志》:“山阴有黄花岭,金城(应县)有黄花城,黄花岭今谓之黄花山即黄瓜堆,在山阴县北四十里,黄花城即新平城,在县北四十五里”。这个描述当和如今古日中城的地理位置非常吻合,这又为古日中城的历史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它曾叫过“黄花城”,也曾是北魏时的“小平城”,有专家考证,小平城就是在汉代的日中城址上修筑的。</p> <p class="ql-block"> 由于古日中城位于一个人文历史积淀深厚的“金沙滩”地理环境中,故而演义出好多的民间传说来,有的说这里就是大辽帝国萧太后的幽州城,杨家将七郎八虎战幽州就是在这个地方。还有的说古城里西南处的高台就是穆桂英的点将台,传说中的辽宋议和的“双龙会”就在此。并外延到大峪口两狼山里的李陵碑,朝羊洞,寄骨寺等地方。让日中城披上了一层绚丽而神秘的色彩,历史文化传延千百年。日中古城当年就是怀仁地域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近年来有关人士考察,古城西南的高台应为秦时所筑,古城为汉代成型。日中古城东西宽 620余米,南北长750余米,是朔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里除了村民传说曾看到过海市蜃楼般的景观-一村民称之为“城现了”的情形之外,只是静静地守望着那片白云,那处土地,守护着曾经辉煌的历史,似乎等待着一种文化机遇。而如今的日中城早已从那短短的几条古街巷、儿处古民居、几棵古杨树的旧村址上向西北隅发展,一条南北大道直通黄花梁下,整齐划一的东西街巷都铺上水泥路,村旁绿树成荫,果木飘香,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梦寐以求的是,期望着日中古城与黄花梁乘着全国发展乡村旅游的大气候,再焕发生机,给他们小康路上带来新的机遇。</p> 文字来源:安孝文老师 <p class="ql-block">本美篇号致力于公益宣传</p><p class="ql-block">无任何商业用途</p><p class="ql-block">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p><p class="ql-block">请及时告知删除13903499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