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察校园的生物》是学生在学习“认识生物”这一章的一节户外实践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的生物,对于有些生物教师来说,这样的一节课却有点鸡肋。原因呢,户外课学生纪律不好控制,学生容易兴奋过头;再有,此内容考试不考,于是很多时候被放弃,内容看看书就过掉。然而在我的教书字典里,是必上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理想中的户外观察课,对学生而言是自然的体验,是探索的过程,能保持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能看见生命的美,感受自然的趣味。我也想和孩童讲一讲操场门口的那棵牛蹄豆树和挂钟的故事,讲一讲每年4月底,操场旁的印度紫檀开满小小的黄花,有风无风皆自由的落英满地,告诉孩童们教学楼前的高大的榄仁树,在初冬季节,叶黄了红了很美……校园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生物的诗意。(但我也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呢,当然特别期待户外课。由于台风“摩羯”的影响,台风前有雨,台风后有雨,树倒了不少,户外课除了改期,还是改期。教室里孩童们挥舞着他们自己设计的观察记录表,大声地表达,“老师,不怕下雨”、“老师,出去上课吧”。好不容易瞅了个雨歇的间隙,我戴着麦,拿着手写板,带着两队的学生外出上课去啦。尽管为了户外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大声喧哗;讨论要轻声细语;不攀折树枝……”,注意事项我说了又说,但学生,就如小鸟出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户外观察课分两步走,先是跟着老师学习观察教学楼两侧的标志性的植物,接着学生分组观察,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这是什么树果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榄仁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吃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这个有点刺手的果实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麻黄树的果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以吃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那棵芒果树的果实什么时候成熟?熟了是不是可以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这张叶子是什么植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带老师去看看,见全貌才能告诉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校园里动物太少,我们去找找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童们放飞了自我,好奇,争辩,围观,我一边指导孩童填写观察记录表,一边对叽叽喳喳议论的学生示意小声点。其实更多的时候,我默默看表,看还有多长时间下课(10分钟真是漫长!),我其实特别害怕影响别的班级上课(估计打我的心都有了)。这不,级长就在群里说了,这是哪个班学生在上户外课,学生有追逐和大声说话现象,我赶紧举目一看,有两群学生在围观那棵高山榕,听说是发现了一只壁虎……于是我招手示意召回那些孩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堂课都是一粒种子,蕴含着无限生长的力量与可能。户外观察课,或许孩童收获的知识并不多,但是学生是好奇的、兴奋的、快乐的,积极的同伴交流,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在未来的AI时代,孩童的感受力,探索力是否更为重要。或者更浪漫地说,在微乎其微的教学时光里,让学生看得见春花秋月,听得见鸟语虫鸣。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物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