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这个时候送走了亲爱的父亲,除了怀念、追思还想聊一下加拿大的临终关怀。</p> 父亲从感觉不舒服到确诊只用了几天时间,如果按加拿大正常的就医预约顺序可能会很长,这次看的是急诊,在急诊室外等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看到了。医生马上收住入院,无奈确诊时已无法医治,再有几天父亲就要过90岁的生日。<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医院只住了一周,期间做了个很小的微创手术,临时解决了吃饭困难问题,高高兴兴回家的是父亲,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好在父母都已有了枫叶卡,此次住院只付过停车费,所有医药费全免,包括父亲在医院的餐费。住院部环境非常好,一人一间,和电影里看到的一样。</p><p class="ql-block">基于父亲当时病情医院给出了三个选择,都是以父亲离世为终点,无论那种选择都有护工服务,</p><p class="ql-block">1;留在医院不做任何医治</p><p class="ql-block">2;送病人到临终关怀中心</p><p class="ql-block">3;接到家中</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了回家。</p> 回家能让父亲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家的温暖,使家人能多点时间陪伴父亲。医院不再给父亲医治却帮我们联系了社区临终关怀中心。 <p class="ql-block">父亲出院回家,第二天社区工作人员就来到家里,巡查居家环境是否具备老人在家中离世条件,随后关怀中心的行政人员来到家中探望病人了解病情,并向家属表示慰问。第三天护士就来到家中,还是位华人护士,我们交流方便很多。随后护理床、一次性用品、吗啡、镇定剂、止吐剂等各式物品先后送到家里,同时教会我们使用方法,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离世前没有痛苦。</p> 护士还交待我们,如果父亲离世,不要拨打911,因为父亲是正常死亡,不需要警察介入,前提是需要医生填写一张正常死亡表格。护士临走时放下一些关于临终关怀的注意事项和每天病人的基本记录资料。 回家后的第一周父亲一切都能自理,护士每天都来检查各项生命体征,我们一起与父亲聊天;医生一周来家中一次,看望病人,向家属解释说明下一步病情的发展,家属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医生咨询,这样打消了我们家属的许多疑惑和焦虑。父亲是癌症晚期,确诊时已过了疼痛期,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清醒时会问我们他得了什么病,我们还是按照中国传统思维糖塞隐瞒,没有告诉他实情。 当加拿大医生再次来家看望时,我把是否需要告诉父亲病情的事问到医生,医生这样回答:你要反问病人是否真的想知道实情,如果真的想知道就告诉病人,病人可以有计划安排自己剩余的时间,如果不想知道也就不用说。后来父亲却再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 眼见父亲一天天走向生命尽头,器官在衰竭,而医生却告诉我们是器官不工作了,在逐一关闭。父亲已下不了床,临终关怀中心送来的护理用床极大减轻了我们的护理难度,最重要的是护工每天都来家里给父亲做护理、清洗。教我们怎么护理卧床病人,避免发生褥疮。护工基本都是非洲族裔,从事的多为繁重的体力活,也有白人,但较少。护工来之前会再次电话确认到达时间,家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用仅会的几句英语与护工交流,并及时称赞夸奖护工,护工的护理工作也做得更好,有的护工竟在给父亲护理时哼起了歌,全然忘记这是给处在生命尽头的人工作,他的歌不是轻薄,而是欢快,是的,我们不能总是这样悲戚。 看病在国外是很贵的,特别是上门服务的护士和护工,我们在国内都很难请到上门服务的专业人员,但在加拿大父亲得到了最好的临终关怀,从医院到居家,治疗和护理没有出过一分钱,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 都说加拿大看病预约时间长,看病难,但这次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享受到了加拿大的医疗福利,生命得到尊重,人格得到尊严,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在家人的陪伴下一个月后父亲走了,走得安详,没有痛苦;家人没有遗憾。面对死亡我们不再惧怕。 <p class="ql-block">我为能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他而欣慰,为他能享受到最好的临终关怀而值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天边最亮的那颗星星就是爸爸,他一直护佑着家人,从未离开过我们!</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