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

华汉

<p class="ql-block">  儿子一家回国时间敲定了,我和妻在热切期盼的同时,开始做着各种规划和准备。</p><p class="ql-block"> 住是第一件事。在考虑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后,我和妻决定就近预定一家酒店,我们出去,他们在家。预定酒店他们并无异议,但我们出去儿子儿媳都坚决反对,说妻的神经痛和膝关节炎尚未痊愈,改变生活环境会很不方便,进而影响到康复。这一理由我们无法拒绝,遂改由我们在家,他们住酒店。当然,酒店标准在我们的坚持下加高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是吃。他们出发前,妻曾在视频时问询他们想吃什么,孙子的回答最直接和明确,就是想吃奶奶做的饭菜,还列举了一堆名字。这些都是妻子去照看孙子几年经常做的,他的记忆深刻。但毕竟都是家常饭菜,代表不了城市美食,所以我们又选定了几家上好的饭店。结果,除家族两次大的聚餐,其他安排都被儿子儿媳推了,理由是妻子的家常饭菜更能满足味觉,吃几回都不够。 </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件事是游玩。孙子7岁了,第一次回国,儿子儿媳回来也已是八年前的事,因此,我和妻将城市热门景点排列一番,做了个日程安排;又将自家车提前做了保养,准备作为出行的工具。日程安排几乎都被儿子儿媳改了,理由是正逢旅游旺季,热门景点都车多人挤,玩不好,还浪费时间。我开车接送也被婉拒了,理由是他们自己打车很随意很方便,不愿让我们因他们而起早贪黑。</p><p class="ql-block"> 这样,每日上午他们大都自由出行,早餐在酒店吃自助,中午顺道吃点小吃,下午3点左右再回到家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每天晚饭前后才能和儿子一家相聚,妻子有些失望,便几次向儿子儿媳提出要陪他们一起出去玩,结果也都被婉拒了,说不能因为他们回来而改变我们作息,早上仍需晚起,中午还要补一觉。晚饭想多做几样,也被他们劝阻了,说一饭一菜一汤就够了,他们还想吃什么就点外卖。于是,坐下聊天,和孙子快乐地做游戏,便成为居家的主要事项。聊天主要为儿子儿媳和妻之间,话题多在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上,体检报告、诊疗记录、买菜购物等都问答得很详细;做游戏主要是孙子和我,或一起下国际象棋,或一起玩乐高、变形金刚,或到小区花园捕蝉网鱼,他主导,我随从。</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我和妻每天上午照往常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断接收快递包裹。包裹都是儿子儿媳在网上买的,小部分是他们需要的物品,大部分是儿子儿媳认为我们需要的物品。我们的物品中,有专为妻子买的,如医疗用冰袋、手式风扇、折叠拐杖等,其中拐杖有两只,说一只放在家里,一只放在车上,以备不时需要。有的是专为我买的,如车用手机架、手电筒、头带照明灯等,说路况年年都有变化,用手机导航替代脑子记忆要方便安全得多;备好紧急或意外时需要的工具,也十分必要。还有的是为我们俩买的,如保健品(氨糖、辅酶Q10、褪黑素、综合维生素等)、戴森牌吸尘器、过马路安全袖标、防止家中柜橱抽屉滑出和各种尖锐角刮碰磕撞的胶垫护垫等。用品,需要组装的,他们都给一一装好,不需要的,则放在我们方便看到找到的地方,还详细讲解了使用方法;药品和保健品,则在瓶或盒上标注了每天服用次数、时间和用量。接到这些物品后,妻子略带埋怨的说,这些东西需要时我们可以自己解决,让儿子儿媳不要操心。儿子儿媳回说:“我们离得远,看得见想得到的,就先帮你们备好,免得用时你们自己上网查找”。此时,站在一旁的孙子也急着插话说:“再给爷爷奶奶买,多买!快买!”</p> <p class="ql-block">  儿子一家十几天探亲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妻及众多家人去机场送行。在目送他们通过安检进入候机大厅后,在场的兄弟姐妹向我们问起了这段生活。他们听后都说,你们和孩子远隔万里,他们最为放心不下的便是你们的健康和安全,不想你们全天陪伴,不愿影响你们休息,以及基于仔细观察和询问不断网购的件件邮包,就是在表达一种由衷的话语,看似简单平常,却内涵着深深的骨肉亲情。又说到我和妻以后生活,劝我们考虑一下孩子们的“移居”意见。对此,我们再次表达了于国内终老的想法,理由是不愿让晚年成为孩子的麻烦和负担。尽管做到这一点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仍愿这样选择。他们都点了点头,也都叹了口气。</p> <p class="ql-block">  儿子一家别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我们又陆续收到三个邮包。三个邮包来自三家网店,但都是车贴类东西,上面分别印着三句话:“车速比较慢,注意避让”“老年人车速慢,请见谅请见谅”“保持车距,实习”。我发微信向儿子询问缘由,他附个笑脸回道,“不是说您老了,只是想给路上车辆个友好提醒,您可选择粘贴”。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