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海南至东北行之十一)

鑫鑫姑奶

<p class="ql-block">  游览婺源篁岭后 ,我们决定离开江西省上饶市,驱车进入安徽省。沿途安徽省黄山景区去过多次,于是我们直奔歙县徽州古城。一个多小时到达歙县,我们选择徽州古城西门也有说是西北门附近宾馆下榻。</p> <p class="ql-block">  宾馆老板很热情,告诉我们晚上逛古城很好看,于是晚饭后便从西城门走进古城。徽州古城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以及阆中古城一起列入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城门写着“徽州”两个大字,楼上匾额是“仁和楼”三个金字。</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歙县徽城镇,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幅照片是华灯初上时的城门内外。</p> <p class="ql-block">  城门旁有大石,上书“徽商故里”四个红色大字。因为这里也是徽商发源地和活动中心。早在东晋时期,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随后各代均有发展。到了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徽商形成了商帮集团,成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以其巨大的商业资本、众多的商人数量、广泛的活动区域、多样的经营行业以及强大的经营能力,在数百年间称雄于中国商界,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为A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在徽州古城西门口,有一尊人物雕像,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朱升。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建议(不尽让我想起1972年毛主席也曾提出“深挖洞 ,广积粮,不称霸”的关于反侵略战争准备和外交活动的基本方针),朱升的建议对明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朱升的雕像在徽州古城西门入口处,不仅是为了纪念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也是为了让后人铭记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智慧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城西门就可见“普天同庆”门楼,它是徽派建筑的一个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巧的设计和精湛的雕刻艺术而闻名。它不仅是徽州古城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穿过普天同庆门楼就是“徽园第一楼”。徽园第一楼作为主体建筑之一,不仅展现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和特色,也成为了游客了解徽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的夜幕下的街景主要由白墙黑瓦、马头墙、精美的木雕窗花等徽派建筑元素构成,这些建筑反映了古代徽商的辉煌历史。漫步徽州古城,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对话,古城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扇门窗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九龙壁墙,虽然是夜色中,这座九龙壁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壁上雕刻的九条龙,每条龙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不愧为徽州古城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刚刚欣赏了九龙壁,就见到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的徐国石坊,又给予我们更多的知识点和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歙县作为著名的牌坊之乡,拥有100多座现存的牌坊,但没有一座能与徐国石牌楼相媲美。徐国石牌楼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足石牌坊,是明万历十二年为纪念许国而建的一座石牌坊,位于古城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代石牌坊之一。它是由八根柱子作为支撑,横截面呈“口”字型,是立体的结构,外部的四个面和内部的四个面都可以观摩。石坊的柱脚有十二只石狮坐镇,上部的石雕精美绝伦,整座石坊气势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宝库”。石牌楼的结构宏伟,充满了古朴而奔放的风情。经过百年岁月的洗礼,徐国石牌楼已经成为了东方凯旋门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东谯楼,又名鼓楼、迎和门、阳和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原为徽州府衙的东门。楼面阔12米,深10米,高13米、歇山顶,重檐虚阁,高脊翘角。楼坐高台之上,中辟方形门阙,保留唐宋遗制。街道(中和街)穿其下而过、有石阶从西南曲折而上。楼代有修葺,现存形制为清同治年间大修所致。1993年重修并辟为"古歙历史陈列馆",展陈与歙县有关的出土、传世文物和图片资料,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歙县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挂满楹联的城墙格外醒目,通过这些楹联,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徽州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承流宣化”牌坊,为明代朝廷重臣宋纁题名,意指奉命教化百姓。</p> <p class="ql-block">  南谯楼,始建于隋末,过街楼形式。为州、路、府衙署正门,兼作报时建筑。门洞两侧各立13根木柱支撑横梁,以承楼载。历代多次重修,现存木构为清式。楼三重三开间,砖木结构,高脊重檐。高约20米,阔21米,深10米,占地面积21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始建于元末明初,之后,正统、崇祯曾两次大修。清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清道光末年大修。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其典雅宏伟,布局严谨,气势磅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府级官署之一。</p> <p class="ql-block">  璀璨的灯光让整个古城变得光彩夺目,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汤显祖老先生写了首诗,其中有两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多少年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被拿来当成了徽州旅游开发的宣传词,一时间满世界都是一派安静祥和,岁月静好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