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古县衙 半部官文化(下)——览山西平遥县衙

萍晓

<p class="ql-block">“百载烟云归咫尺,一署风雨话沧桑。”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里,有一座始建于北魏、保存完整的古县衙。现存的平遥县衙布局保存了明清两代的规制。国家5A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太原出发,到平遥城110公里。古县衙坐落古县城中心,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p> <p class="ql-block">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p> <p class="ql-block">仪门是县衙署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足以显示威严庄重之仪。由于官府均为红漆大门,朱门便成为官府的代名词,成为封建上流社会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两棵栽种于西汉年间汉槐,两千余年来,历经更生,现存第五代汉槐,萌于元初,至今六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两棵粗壮的槐树,被称为“姐妹古槐”。</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p> <p class="ql-block">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场所。上联曰:“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有趣的是联中“愧”字少了一点,“民”字多了一点,意即给民多一点爱,少一点愧,意味深长。</p> <p class="ql-block">衙门口两柱上的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p> <p class="ql-block">该联告诫百姓要邻里和睦,与人为善,不要争强好胜,不要轻易上公堂;官员要懂规矩,莫要意气用事,要审时度势,勤勉、清白、谨慎才好与民做主。</p> <p class="ql-block">粮厅联“万事莫苛求,只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以独特的视角诠释当时执政者对官吏的道德操守要求和为官者的自勉,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p> <p class="ql-block">“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道出衙门内外情与法的区别,良民享受自由,违法必受严惩。</p> <p class="ql-block">县衙内宅有一联:“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去私情。”此联教人分清公与私、法与情,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发人深省。</p> <p class="ql-block">古县衙大堂前,游客每天都会看到表演:“县令”操着抑扬顿挫的北方音腔升堂断案,“和谐社会”、“双规”等现代热词不断地时时“穿越”到民间,引得围观群众哄然大笑。</p> <p class="ql-block">干练睿智的断案技巧,抽丝剥茧式的真缜密推理,令人为之击节叹服。这样的情景时常变换,但清正廉明、惩恶扬善是每场表演不变的主题。令人又轻松又感叹。</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作为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据考证,清代在晋商昌达兴盛的百余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当地繁盛的商业文明孕育了特有的官场文化。</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县衙历史悠久。现当代还有两位著名的平遥籍歌唱家:郭兰英、阎维文。郭兰英,1930年12月生于平遥,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曾荣获首届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2019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阎维文,1957年生。1972年以其突出的演唱才能被选入总政治部歌舞团。后师从金铁林,音质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流畅、感情淳朴真挚、风度卓尔不群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小白杨》《当兵的人》《母亲》《说句心里话》等。</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代基层政权的活标本,县衙的一些建筑饰物上的廉政典故,譬如“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异地任职”回避制度,“申明亭”调解民讼和教化民风的功能等,无不折射出一个时期廉政文化的特有魅力和积极的镜鉴价值。</p> <p class="ql-block">县衙是封建等级、传统礼制的维护机构,也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统治的中枢。了解县衙可以解读官场。不管是哪个年代,希望如对联里所言:“只愿厅中差事少,但求世上好人多。”</p> <p class="ql-block">驻足县衙一副副长长短短的楹联前,感觉被皇权披上的儒家精神,在向世人诉说着它的理想、它的作为。官<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化是活的,是有灵魂的。历任县官生活履职在这箴联遍布、警钟长鸣的衙门,不知能否践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信条。</span></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河南内乡、江西浮梁、山西平遥的古县衙,欣赏那一副副饱含哲理韵味的楹联。县衙楹联展示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亮点,折射出华夏文明的光辉,细细品味,给人启示。<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span>些楹联并不仅仅是县官为标榜自己而撰写的冠冕堂皇的溢美之词。<span style="font-size:18px;">民心可鉴。</span></p> <p class="ql-block">探寻古县衙的历史渊源,可以了解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见证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也展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如今,站在古县衙的城楼上,深切感受到那古老的历史气息,和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诚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