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记录(二)

木藍

<p class="ql-block">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p><p class="ql-block">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p><p class="ql-block">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p><p class="ql-block">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p><p class="ql-block">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p><p class="ql-block">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p><p class="ql-block">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p><p class="ql-block">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p><p class="ql-block">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p><p class="ql-block">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p><p class="ql-block">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p><p class="ql-block">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p><p class="ql-block">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六章:</p><p class="ql-block">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p><p class="ql-block">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p><p class="ql-block">归根曰静,是谓复命。</p><p class="ql-block">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p><p class="ql-block">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达到极端的空虚无欲,坚守彻底的清净无为。万物一起蓬勃生长,我从而能观察其循环往复的规律。</p><p class="ql-block">万物纷繁众多,各自返回其根本。返回其根本就叫作静 静就叫做复命,复命就叫做常,认识把握常就叫做明,不认识把握常,往往会轻举妄动干出凶险的事。</p><p class="ql-block">认识把握常就会包容,包容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就能符合天地自然,符合天地自然就能符合道,符合道就能长久,终生不会遭遇危险。</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最好的领导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人民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会相信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和从容不迫。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却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大道被废弃后,才会提倡仁义;智谋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和奸诈;亲人彼此不和睦,才知道谁孝敬谁慈爱;国家陷入了混乱,才会出现忠臣。</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唯声和阿声,相差多少?美好和丑陋,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畏惧。宇宙是如此宽阔呀,好像没有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啊,无动于衷。混混沌沌的样子呀,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笑声,疲倦困顿的样子呀,好像浪子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唯独我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有一颗愚人的心哪!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洁净精明,唯独我浑浊质朴。宁静深沉哪,好像浩渺的大海,飘扬放逸呀,好像永无止境。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顽愚而鄙陋,我独于众人不同,而是重视取法于道。</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神;这精神是最真实的,这精神是可以验证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弯曲便会保全,委屈便会伸直,低洼便会盈溢,破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多得,贪多便会惑乱。所以有道的人坚守大道,作为天下的楷模,不自我表现,因此聪明,不自以为是,因此彰显,不自我夸耀,因此有功,不自我骄傲,因此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代所谓弯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少言寡语符合天地运行的规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狂风不能够刮一上午,暴雨不可能下一天。谁使狂风暴雨的时间这么短呢?是天地运行的规律。天地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所以,言谈举止循“道”而行的人,就与道同体;言谈举止循“德”而行的人,就与德同体;言谈举止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丧失他的所有。言谈举止与“道”同体的人,道也非常乐意地成就他;言谈举止与“德”同体的人,道也会成就他;言谈举止失道失德的人,道则会抛弃他。</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餘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有一种浑然而成的东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寂寂无声而又广阔无形,它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行而永不停息,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么名字才好,只好叫它为“道”,我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回归本原。所以道是伟大的,天是伟大的,地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天地间有这四大,而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这四大之中,人是效法于地的,地是效法于天的,天是效法于道的,而道则纯任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