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 月 21 日上午,在射阳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孙亚东的带领下,该协会部分成员怀着崇敬与期待,踏上了海河镇这片充满红色记忆与自然之美的土地,开展以“踏寻红色足迹、定格射阳精彩”为主题的摄影采风活动,为县文联组织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系列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烈士村是盐城市128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之一。该村因新四军第3师18名勇士抗击日寇、长眠于此而得名,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该村通过与大米产业园、四季果香农业园签订联建协议,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形成农旅融合样板村;积极打造生态河道17公里,鲜花长廊13公里,实现了“房屋集中有特色、农田连片有规模、道路平整有绿化、河道清洁无杂物”的农村环境治理新样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称号。一进入村庄,宽阔平坦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规模宏大的农业园便映入眼帘。会员们纷纷举起相机,拍摄下这美丽的乡村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大家神情肃穆、低头默哀,凭吊烈士英灵。烈士村民兵营长缪友国饱含深情地介绍说,1944年6月30日拂晓,一艘载有350多个日伪军的汽艇拖着两只民船驶向塌港,欲寻新四军主力作战。为避开敌人锋芒,新四军主力奉命转移。39名官兵留守打伏击。他们利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共击毙日军小田大尉和日伪军40多人。激战中,我军也有18名指战员英勇牺牲。18 位勇士被安葬在海河村境内,此村也因此改名为烈士村。会员们静静地聆听着,仿佛被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用相机定格下纪念碑的庄严与肃穆,记录下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海河镇老街历史上曾被称为“小关子”。曾经繁华的老街如今虽已失去往日的热闹,但依然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古老的建筑、斑驳的墙壁,无不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会员们穿梭在老街的巷弄之间,用镜头捕捉着每一个细节。有的拍摄老街的招牌,那历经岁月洗礼的字体仿佛在讲述着曾经的商业辉煌;有的聚焦于老街的居民,记录他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了,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走进陡港古村落,这里四周环水,形成了“田中村、河中岛”的独特村落景观。村落内植被茂盛,原生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欢唱。周边沟渠河道密布,肥沃的良田与大小不一的鱼塘相互映衬,呈现出塘田相依、林田相望的特色田园景观。会员们被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所吸引,纷纷按下快门。他们有的站在高处,拍摄整个古村落全景,将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有的则走进田间地头,拍摄农民劳作的场景,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这次采风,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们不仅踏寻了红色足迹,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精神;也定格了射阳的精彩瞬间,领略家乡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该协会主席孙亚东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海河镇的红色文化和自然之美,用镜头记录下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以精湛的摄影技术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海河镇人民的奋斗精神和美好生活。参加采风的会员们也纷纷表示,将带着这份感动和收获,继续用镜头记录下更多美好的瞬间,为传承和弘扬射阳的历史文化、推动射阳摄影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摄影:孙亚东 戴启明 徐红敏 王万舜 万亮 蔡琢 张晓梅 田作兵 薛国春 张伟</p><p class="ql-block">撰稿:张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