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平凡的一生 伟大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 ——二十周年忌日献给我敬爱的伟大母亲</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秋风起,</p><p class="ql-block">母亲辞世二十载!</p><p class="ql-block">坟前草木岁枯荣,</p><p class="ql-block">二十年里常追忆!</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的今天(<b>农历甲申年八月十九,</b>2004年10月2日)凌晨我敬爱的母亲大人不幸逝世。</p><p class="ql-block"> 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在这7300个日日夜夜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p><p class="ql-block">无时不在思念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p><p class="ql-block">无时不在追忆她老人家的养育大恩,</p><p class="ql-block">无时不在感激她老人家的关爱大德,</p><p class="ql-block">无时不在渴望她老人家在遥远的天界驾鹤仙游颐享天年!</p>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了!母亲坟前新栽的松柏已经郁郁葱葱,无数次的上坟已使通往坟地的山岗上新辟出一条清晰可见的山间小径。</p> <p class="ql-block"> 无数次的坟前焚香化纸,无数次的泪滴坟前纸灰。望着扶摇直上的袅袅香烟仿佛浮现出了二十年前老母亲辞世时的哪个令人肝裂肠断撕心裂肺的悲痛情景.......</p> <p class="ql-block"> (一)痛失老母 </p><p class="ql-block"> 风乍寒,叶初黄,中秋淡月暗无光!母亲大人归天去,江河号啕痛悲伤!</p><p class="ql-block"> 2004年的仲秋,陕北大地广袤的黄土高原,天高云淡清风徐徐,秋风吹落的微微泛黄的树叶零零散散撒落在大地上随着风的吹动沙沙作响。</p> <p class="ql-block">沟壑纵深黄土原峁之间巍峨的宝塔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宝塔山下两河交汇蜿蜒东去,延河两岸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延河大桥上人来人往,涌动的行人熙熙攘攘,南来北往的各式车辆川流不息,宽阔的东关大街两旁的行道树树叶微黄,林荫夹道的长青路路边的高楼上庆祝国庆的彩旗猎猎飘动,单位门上的国庆对联鲜红鲜红的。</p> <p class="ql-block">歌舞团门前东侧的外贸车队家属院里一反院外的喜庆景象而哀乐悲戚白幡摇曳。</p><p class="ql-block">院子里临时搭建的灵堂庄严肃穆。灵堂外的两侧和后边摆放着表示去世老人八十高龄的80盆黄菊,</p><p class="ql-block"> 灵堂四周摆满了花圈花篮,四百多条挽联随风飘曳。灵堂里,我的母亲静静的躺在雕花的柏木棺材里面容慈祥宛如安睡。象征着四代同堂的四盆冬青排列在雕花木棺的两侧,寓意26个子孙的26盆白菊簇拥在冬青的旁边。</p> <p class="ql-block"> 灵堂两边的廊柱上由我起草由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书写的俊秀的隶书挽联格外的引人注目:<b><u>“中秋刚过,国庆刚过,风乍寒,叶初黄,八旬老母忽悲西去抚育之恩终生报效!内疾难愈,外伤难愈,人高寿,体多病,三代子孙悲声震天教养之情没齿难忘!”</u></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b>供桌上摆满了水果糕点等祭品。供桌前黄铜香钵里落满了香灰,三支高香青烟袅袅直上九霄。供桌两边两只紫铜大象昂起的长鼻上点燃着的白蜡流淌着滴滴泪珠。</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于<b>2004年10月2日(农历八月十九)凌晨三点五十分</b>在她老人家的寓所——位于长青路的外贸车队家属楼家中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结束了她老人家八十年风风雨雨的苦难艰辛和漫长而又平凡伟大的光辉的一生。享年80岁。</p><p class="ql-block"> 母亲大人的猝然离世,使我们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之中。我们朝夕相处的母亲大人,养育了我们四儿两女十个孙儿的慈祥母亲怎么会突然离我们而去呢?</p><p class="ql-block"> 母亲去世的两天前也就是<b>9月29日(农历八月十六)深夜</b>,年迈多病而又体质虚弱的老母亲起床小解时不幸摔倒在卧室的地板上,造成股骨粉碎性骨折。就是这一跤使长期患有老年性脑中风,糖尿病的老母亲犹如雪上加霜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成了老人家令人心碎的致命一跤。</p><p class="ql-block"> 母亲摔跤后并没有立即告诉正在熟睡的同她住在一起的另一卧室的女儿我的妹妹彩云,而是忍者剧烈的疼痛爬上床坚持到天明。</p><p class="ql-block"> 次日早晨得知母亲摔跤的妹妹妹夫赶快将母亲送往医院,经过紧张的检查,医生无情的告知:母亲股骨多处粉碎性骨折特别是股骨头已经断裂,如果手术治疗恐怕老人家年迈体弱支持不下来,只有保守治疗慢慢自行愈合。为了不再加剧母亲的痛苦我们兄妹们商定将她老人家接回家中。</p><p class="ql-block"> 我得知母亲摔跤的消息是那天的中午,母亲已经回到了她的寝室。</p><p class="ql-block"> 看着母亲静静的躺在床上,面容依然慈善安祥,虽然断骨的剧痛残酷地折磨着老人家多病的躯体,但她仍然极力的故意掩饰自己的楚痛反而安慰我们儿女们不要为她担心。</p><p class="ql-block"> 看着老人家躺在那里,我清醒的意识到我可怜的老母亲可能从此就瘫痪在床恐怕是再也站不起来了。我到医院为她借得一付可以起落升降的专用病床,做好了长期服伺老人家准备。又到西沟山上找接骨医生求得一些外用的敷药。第二天也就是建国55周年国庆节,我又去找了我熟悉的冯大夫,并把他请到家里为母亲做了治疗和接骨。看着冯大夫在我们兄妹的帮助下艰难的接骨,尽管我母亲因为剧烈的疼痛而大汗淋漓却始终连一句呻吟都没有,坚强的硬挺着。</p><p class="ql-block"> 当天 晚上我和大弟弟值守在母亲床前。次日凌晨我的母亲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p><p class="ql-block"> 我的姐姐和妹妹闻知母亲去世的噩耗嚎啕大哭! </p><p class="ql-block"> 是啊!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长大成人的母亲大人病重卧床才两天呀,每个儿女连一天都轮不上伺候就这样猝然的走了,<b>走的这样匆忙,走的这样安祥,走在凉爽的初秋,走在儿女们都不忙国庆长假</b>,她实践了自己诺言:她不拖累,她不会拖累,她没有拖累她的儿女们一天啊!</p> <p class="ql-block"> 擦洗了母亲的遗体,为她老人家穿戴好她自己缝制的寿衣寿帽,我和其他姐弟(妹)们开始了为她老人家-----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母亲的治丧送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号地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猿啼鹤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母西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儿甚痛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秋风戚戚为之悲泣,寒月淡淡为之动容,宝塔垂首延河哭泣,江河号啕日月同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母亲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壮举,也没有波澜壮阔的绚丽人生。但她老人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吃苦耐劳的勤劳秉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的是忠厚善良勤俭持家的淳朴家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的是全人类所有民族共有的一切最美好的优秀品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她同所有伟大的人物一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风范与山河共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懿德与日月同辉!</b></p> <p class="ql-block"><b> (二)贫苦出身 </b></p><p class="ql-block">在陕北大地上流淌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小河——秀延河!它发源于子长县境内李家岔一带的大山里,流经子长,清涧,延川三县在延川的延水关的下游注如黄河,也因此成为黄河的一部分。在秀延河流经的清涧县下二十里铺有一个叫 “梨家湾”的小村,村子不大百八十户人家,靠山面河座东北向西南,河边的平台地上长满了枣树。村民们窑洞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半山腰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b>1924年12月8日</b>就出生在这些窑洞中的其中一孔接口石窑里的贫困农民家庭里。</p> <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去世的很早,在我们这一辈还没有出生时就过早的离开人世,享年仅58岁。因此我们都没有见过,更没有一点印象。只是听母亲和其他老人们说我的外公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力气非常大、在村里享有很高声望的庄稼人。</p><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婆杨氏我是有一点点印象的,除了小时候跟着父母亲回去见过之外,她曾经在社教运动后期的1965年冬天在延安的我们家里住了三个多月。在我的印象里她是典型的陕北小脚老婆形象,说话不多,走路慢慢的步履蹒跚,神态慈祥面容特别和善。不幸的是她老人家也过早的于1970年8月8日离开了人世,享年72岁。外婆去世后我和我的父母亲一起回去致哀送葬。我的外婆和我外公合葬一处,长眠在梨家湾村后山一个座北向南的阳坡上。</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舅给我的印象最深,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长辈中的一个。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最光辉的优秀品德。由于外公过早的去世。大舅就自然而然承担起了既是兄长又是父亲的照顾抚养弟妹们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照顾我的母亲。再早一些的事我并不知道也未曾听说过,只是从长辈们的讲述中知道,我的母亲下嫁给父亲后由于父亲长年打工在外,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都是大舅长期接济才使我们母子得以生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我的大姨,当大姨夫外出不在时,生活陷入绝境后又是大舅鼎立帮助才使她们一家走出困境。</p><p class="ql-block"> 最值得讲述的是我大舅照顾他的弟弟、我的二舅的感人事迹。我外公去世的时侯我的二舅年仅八岁,年长其20岁的大舅自然而然的就担当起了抚养小弟的责任,他省吃俭用供养弟弟上学,在异常困苦的艰难条件下将弟弟直供到大学毕业,而他自己的一双儿女竟连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他不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第,他不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是他把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父亲早逝的弟弟啊!在家里他尊敬长者,提携弟妹尽到了兄长的全部责任。</p><p class="ql-block"> 在村里我的大舅是最优秀的庄稼汉!听外婆村里的人讲,我的大舅是他们全村几百号人里起得最早,睡的最晚的,担的水桶最大的,背的东西最重的,在合作社里干的活最多,帮助别人最多人。用陕北人的话讲他就是最有苦水的人。下雪了,在村路上第一个扫雪的人是他,下雨后路被冲坏了,第一个修路的人是他,村里的桥断了第一个修桥的人还是他。他在村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家的猫丢了,只要他站在硷畔上一喊,逮他猫的人一听是他的猫丢了,马上就把猫放了回来。 </p><p class="ql-block"> 他年青的时候就入了党,从合作社开始就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直至去世。由于他过早的承担起了过重的责任,过长的承担着集体、家庭、个人超负荷的重载,长期积劳成疾,终于1984年10月16日就过早的回归了他辛苦耕耘了一辈子的黄土地。年仅63岁。他去世后村里所有的村民停止了一切活动为他治丧送葬,所有的亲戚都赶去向他致哀祭奠。他当时所在的<b><u>下二十里铺公社领导破天荒的为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u></b></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为我大舅的盖棺论定,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对我影响终身而且值得我骄傲的,我永远怀念和景仰的大舅。</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农民家庭里,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成人。对母亲小时候的事我几乎一点都没听说过。只知道她年轻的时候心灵手巧。<b>在我母亲十六岁那年她嫁给了我的父亲。</b></p> <p class="ql-block"> <b>(三)结缘穷亲</b></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生于1920年,祖居清涧城北的师家园则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座东向西、离城仅一里地的、有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庄。秀延河在村前蜿蜒流过,对面就是清涧有名的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我的祖居就在村子中间半山腰的一排三孔的窑洞中。</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不善农事,年轻时就跟着村里的手艺人学着干起了“泥水匠”(即泥瓦工)的活。过去的手艺人是经常要外出揽工的,于是我父亲也就常年在外揽工干活。常常是“正月里出门腊月里回”,伺俸公婆抚养儿女的重担就落在了我母亲的身上。</p> <p class="ql-block"> <b>(四)生儿育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暂略待续)</b></p> <p class="ql-block"> (五)举家南迁</p><p class="ql-block"> 由于生活的艰辛和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在家带着三个儿女艰难度日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不得不随父亲举家南迁。1958年春天我的父亲拖家带口领着我的母亲和我们兄妹三人步行三天来到延安,在宝塔山半山腰的一孔窑洞里安下了家。</p><p class="ql-block">从此我们全家定居在宝塔山下延水河边,除了中途从山上搬到河边的瓦房以外再都没有离开过,直到1992年政府决定修建摩崖石刻征拆了家里所有的房屋,兄妹们才四散居住,我的母亲当时同我住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举家南迁虽然在老家人的眼里是穷困潦倒被逼无奈的事,他们叫“走南路”意即走“难”路。但对于我们家来说正是由于走了南路才使我们家有了转机,由原来父辈的独苗到后来家业繁盛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 (六)恩泽子孙</p><p class="ql-block"> 举家南迁到延安以后我们的家境有了好的转机。虽然还是很贫困,但母亲的善良、宽厚、仁慈却象神灵一样保佑着、庇护着我们兄妹在饥寒交迫的艰难岁月里,在早年不幸的病魔缠身的窘境中,逐步摆脱困境长大成人。</p><p class="ql-block">先是我的哥哥惠世龙,在他之前出生的四个儿子相继夭折之后给母亲的打击是巨大的,对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哥哥,母亲倍加疼爱呵护。这些我已经在前面有过叙述。最值得追忆的是当我的哥哥参加工作后刚开始在南泥湾农建师,后来一直在大荔和韩城县,这让母亲惦念和牵挂不已。为了将他调回到延安她的身边,我的母亲在五十六岁高龄时三天两头的就去找劳动人事部门讲述自己的困难和恳求。硬是在既没有关系又没有钱的情况下凭着坚定不移的挚着感动了执掌调动大权的领导将哥哥调回延安,安排在当时的搬运公司。虽然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搬运装卸工作,但毕竟回到母亲身边使她老人家少了许多牵挂。及至后来哥哥身患肝硬化重病住院时66岁的老母亲除了经常守候在病床前悉心照顾外,经常一个人一次次的跑到清凉山上的寺庙里烧香求神拜佛,祈祷神灵保佑我的哥哥消灾避难。</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九岁的时候哥哥就参加工作到了南泥湾,家里许多原来由哥哥干的重体力活就落到我的肩上,除了每天的担水之外就是每年寒暑假期的砍柴了。砍硬柴(干树木)通常要在20里路之外的黄蒿洼后沟的蚰蜒洼大山里,由于贪玩常常的回来很晚,天黑之后母亲放心不下就每天都站在黄蒿洼沟口的洞洼土峁上等候我,不时的呼喊着我的小名,直到等到看见我时才放心的领我回去。寒冬腊月风冷刺骨夜深人静的月夜下母亲惦记儿子的声声呼喊和颤颤微微的单薄身影显得那么的凄凉和焦急,这样的场景使为人之子的我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刚上初中时为了跟着邻居家孩子学着制作安装简易半导体收音机而吵闹着要母亲给我买耳塞机,当时家里穷没钱买,母亲就把她带的金耳环拿到银行典卖,但人家银行鉴定说是包金的不值钱,母亲就又把她结婚时的银手镯变卖了五块钱给我买了耳塞机。我那时那里能懂得和理会的母亲忍痛割爱满足儿子的博大襟怀。虽然后来在母亲病故前几年我给母亲买了金耳环、金手镯,但至今想起此事仍感到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p><p class="ql-block">我母亲的宽容大度也是使人难以想象和非常令人敬佩的。在我记事的时候开始,就经常能看到因我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动肝火而打骂母亲,而母亲也常常是咽下委屈、流着眼泪继续为我们做饭穿衣。尽管父亲那样粗暴的对待纤弱的母亲,但当1985年我的父亲身患脑栓塞而瘫痪卧床后我的母亲依然悉心照顾精心伺候我的父亲直至1987年3月9日去世。</p><p class="ql-block">我的妹妹在回忆母亲时说我们母亲就象观音菩萨一样,经常在危难的时候庇护着我们保佑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七)厚德载物</p><p class="ql-block"> 我的姐姐回忆母亲时深情的说道:“母亲一生辛劳,只知付出,不知回报,在我的记忆里,我们成家以后母亲很少、几乎没有在我们家住过,她总是匆匆忙忙的来看一下或送点什么好吃的,坐一会就走了,有时候连饭都不吃,似乎这样她看见我们都好着就放心了。母亲之所以这样就是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不愿意拖累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的妹妹在纪念母亲逝世三周年时写道:“母亲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别人活着,一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她深情的回顾道:“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家事也多怪戾,我大哥病故后不久大侄子就得了一场大病,年迈的老母亲心碎了,快要急疯了。她除了一次次的往医院跑以外就是到处打听可以治病的偏方,那段时间她什么偏方都信,什么办法都用,用得最多办法就是叫魂,那是她在我们幼小的时候常用的她认为最管用的方法。通常在我们有病时在夜深人静后用三根筷子矗立在一碗凉水中,然后出门在外游走不时的轻轻的呢喃着病着的儿女的名字,就这样使因贫困而看不起病的我们一次次的逃脱了病魔的纠缠。除此之外年老体弱的她就是一次次的到清凉山上求神拜佛,谁都不知道她去了多少回。后来她最心爱的长子孙的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那时候她的脸上洋溢着宽厚的欣慰,但谁能知道她老人家的这种欣慰包含了多少痛苦和辛酸呀!”</p> <p class="ql-block"> (八)勤俭持家</p><p class="ql-block"> (暂略待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九)乐善好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我的母亲一生为人宽厚,善待老人善待儿女善待亲戚善待邻里。在我们的家门自家、在我们近亲姑表、姨表兄弟姊妹中和远房亲戚中的任何一位都能如数家珍似的说上一段我母亲善待他们的感人事例。</p><p class="ql-block">我的姨表大哥深情的回忆我的母亲照顾他们两代人往事时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我到延安七里铺的共大(注:当时的延安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上学,我姨经常叫我到她家里来吃饭,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更是忘不了给我留好吃的,我觉得在我姨跟前可有理了,感觉可亲了。九十年的时候,我的女儿红艳又在延安上学,住在歌舞团的熟人家里,我姨同样是做点好吃的常记得给红艳送去,有时去了人不在,她就把包吃的的笼布挂在门上,红艳回来一看到,就知道是她老姨给她送来的。所以我姨过寿和去世及过周年,我都是带着我们全家老小一起来,以表达对我姨的敬重和感激。”</p><p class="ql-block">我的近亲表姐夫回忆我母亲在他们家十分困难时照顾他们的情景时说道:“尽管我舅母家生活也很紧张,但还是经常帮助和接济我们,舅母为人宽厚善良是众亲戚们的楷模和榜样。”</p><p class="ql-block">我母亲晚年时同一个单元同楼层的对门邻居回忆道:“人家老婆可是个好老婆呢,我有时上班不在家,来家里找我的敲门被老婆听见了,就出来给来人说,人不在,下班了再来找,我一下班回来,老婆忙忙的就过来给我说,有人找你来了。再有就是人家老婆可争气了,不管什么上都可争气了。我有时候忙得上班,把垃圾袋放在门口,人家老婆常给我捎着就提走了。是少有的好老婆。”</p> <p class="ql-block">(十)寄托哀思</p><p class="ql-block"> 对我母亲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就是要我们深切缅怀和追忆她老人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颂扬和感念她老人家的养育大恩教诲大德,</p><p class="ql-block">秉承和发扬她老人家心地和善宽厚待人的高尚品德;</p><p class="ql-block">秉承和发扬她老人家生命不息勤奋不止的优秀品质;</p><p class="ql-block">秉承和发扬她老人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p><p class="ql-block">秉承和发扬她老人家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的光辉风范;</p><p class="ql-block">秉承和发扬她老人家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p> <p class="ql-block">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p><p class="ql-block">在单位做好事,在社会做好人,</p><p class="ql-block">以无愧母亲的养育、</p><p class="ql-block">无愧母亲的教诲、</p><p class="ql-block">无愧母亲的呵护、</p><p class="ql-block">无愧母亲的关爱。</p> <p class="ql-block"> 只有这样才能让母亲大人在九泉之下眠目安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母亲大人在遥远的天际驾鹤仙游颐享天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愿我们的母亲大人百世流芳千古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愿我们的母亲大人懿德常昭风范永存!</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诚致谢</span></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去世后先后有64个单位、735个亲朋好友前来或委托他人吊唁并敬献了花圈、花篮。</p><p class="ql-block"> 值此母亲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及全体家人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为纪念我母亲逝世三周年而制作《平凡的一生 伟大的母亲》电视专题片的<b><u>延安电视台副台长王新利、“黄土人家”栏目组制片人张剑、摄像师 等工作人员!</u></b></p><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在我母亲祭奠仪式上<b><u>担任主持播音的崔灏先生!</u></b></p><p class="ql-block"> 也要感谢在纪念母亲十周年时设计制作大型画册《平凡的一生 伟大的母亲》的<b>普惠印刷公司的全体员工!</b></p><p class="ql-block"> 2024年9与21日(农历八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附:画册的部分画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