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 (王曙摄影师散文之1054)

陈斌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整过去六十六个年头了,随着岁月的逝去我的心身亦随之渐渐老去。许许多多的往事的已经漫漶不清,难以回顾。听说我的初中母校——温州第五中学,要举办建校七十周年校庆,搜肠刮肚总算回忆起一些往事,赶紧记录下来生怕又被忘记,人哪,老了就是这副德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父亲领队带着几十名浙江医科大学的教授和专家,风尘仆仆地从杭州来到温州,受命白手起家创办“温州医学院”(现为温州医科大学),母亲和我也随队前往。到了温州要接着上初中,选择了温州第五中学,学校很快就收留了我,因为是半路插班怕跟不上学业,学校教导处建议再从初一从头学起,于是乎,我就成为温五中(秋)一年级的一名正式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五中当时是一所有名望的中学,我就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人民路的“五中宿舍”里(临时)。那时的人民路并不繁华,冷冷清清的,到了晚上路灯昏暗,行人稀疏。人民路是一条不宽的石子路,车来往时尘土飞扬,整整路旁的居民饱受尘土的侵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家里(居士林——医学院教工宿舍)出发经过“积谷山”山脚,越过“中山桥”,也就是几百米的路程就来到一个较宽敞的广场,旁边就是“温州长途汽车南站”当年是温州通向外地的唯一长途汽车交通站。一拐弯就是母校温五中。竹篱笆的围墙,校门外也是一条通往杨府山的石子公路。学校周围有许多的河叉,农田和柑橘园。一字型的两层楼的教室,就在公路的旁边,丁字型教学楼后面就是一溜平房,那是学校老师的办公区,东边是操场和跑道。就这样我在这里开始了历时三年的中学生生活。记得在杭州读书时佩戴的是金属校徽,在这里我们佩戴的是布质的“符号”上面印着校名,学生名字和班级,一目了然挺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第一任班主任是游小兰老师,她是著名作家温州师范的文学教授侯百朋先生的夫人,后来我就读师范得到侯老师的教诲。游老师是一位特别好的老师,从来不发脾气,知识面特别广,麾下的学生一个个特别佩服她,在她低声慢语的教导下人我们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母校值得赞美的就是格外重视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是出了名的。三年中我就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三秋劳动”“双抢双种”“社会公益活动”近八九次。清楚记得1960年12月学校组织我们参加中山桥下的淤泥疏通工程活动,我们几百名五中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大家带着水桶和脸盆来到桥下,和工人们一起清淤。当时没有大型挖掘机,疏通河道全凭工人用双手一点点地挖掘,然后挑到车里运走。正值隆冬大家用工具装着又冷又臭的河泥,一个个弄得如同泥猴似地,生龙活虎的我们还齐声唱起歌来。通过这次公益活动我们体会到工人们的辛苦,劳动的光荣和自豪,确是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我们学校都要两次组织学生到农村去参加“双抢双种”和“三秋劳动”。最近的是到杨府山后面的蒲州,远的要去灵昆岛。十几天的务农生活实实在在地锻炼了我们这些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娇生惯养在这里变得如此苍白,细白嫩肉的肌肤每次经过下乡劳动都会变得红润而结实。学校相当重视组织我们下乡劳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以及部分任课老师亲自带队,所有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强调参加劳动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磨砺意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一种磨练,培养从小爱劳动和会劳动的优良品德与技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我们同学是十分乐意参加这样的下乡劳动,它比春游秋游好,有味道多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我们去灵昆岛人民公社第一生产队参加“双抢”劳动,听老农的介绍才弄懂为什么叫“抢收抢种”,因为农业是要严格按节气来进行的,绝对不能耽搁,耽搁节气一天,土地就会耽搁你一年。特别是种植水稻,要尽快地收割早稻,接着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犁地,灌水,将晚稻的秧苗插下去才不会影响今年的晚稻种植丰收。七月也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骄阳似火,也是农民们最辛苦的季节,必须起早贪黑拼命的干,据说,在那段时间,耕地的牛都要每天喂生鸡蛋,否则没有力气干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割稻和插秧都是要弯腰,做跨马步的动作,头一天大家干劲十足铆足了劲地割稻,第二天就会感觉到大腿后面的肌肉有些酸疼,绷的紧紧的,第三天就是疼痛的高潮,许许多多的的同学连走路都一瘸一拐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凭意志力坚持,不能躺下不干了,继续下去到了第五天就基本上不疼了,这是当地农民传授给我们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我们在灵昆岛参加三秋劳动,我在割稻时,双手配合不当,一不小心割在小拇指上,泛出白花花的肉,连骨头都可以看到了,鲜血直流。医务室的老师赶紧过来为我消毒上药,包扎起来,至今还留着长长的伤疤。带队老师不让我割稻了,给我一个新工作,要我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到每个班级收集大家为《秋收劳动动态》稿件,编辑好,用钢板蜡纸刻妥,在油印机上印刷出来分发到各个劳动点。同学们所写的有心得体会,打油诗,表扬信,好人好事采风等等,大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说不出的高兴,鼓舞了士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几百名学生分散睡在老乡的家中,一般都是在二楼大房间的地板上,房东为我们铺上稻草,再铺上晒谷用的篾垫,大家在一起睡觉,嬉闹,真是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特别喜欢吃农村的大锅饭,一口硕大的铁锅,上面加上一只大木桶,一锅用柴火煮的百十斤大米,供我们这么多的学生用餐。那饭香极了,打开锅盖满满一锅的饭上面还有一层米油。也许是劳动的缘故大家胃口大开,一锅饭没有多会就被一扫而空,我还故意慢慢吃,等盛完饭露出锅巴,抓起一大块一咬嘎巴脆,津津有味地大快朵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乡劳动中隔天学校领导就要召集所有学生集中开会,进行一次小结,表彰好人好事,重申注意事项等等,特别有意思的是那天晚上,大家集中在一个偌大的仓库之中,里面堆放着小山一样的稻草,老师叫我们爬上稻草垛,坐在上面听校领导在下面讲话。一阵阵稻草的清香扑鼻而来,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太有情调了,这样的场景着实令人终身难忘。由于大家太辛苦了的缘故,也因为躺在稻草垛是太舒服了,不少的同学都睡着了,有的还打起了呼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州第五中学就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课堂和书本知识与劳动锻炼全面发展,确确实实地让学生们得到身心上的收获,在思想中烙下“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一切”的烙印。母校培养学生的办学理念和做法,扎扎实实地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社会人才,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验证,回想起来确实让自己受益匪浅,受益颇多。实践证明这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一种好模式,一个好经验,一条金光大道。我深深地感恩在我初中生活中曾经教育,培养和陪伴我成长的老师们,尤其是我的母校——温州市第五中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4.8.2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母校温州五中七十华诞,</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奉上习作祝贺!</i></p> <p class="ql-block">久久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尽管太阳在那里不断地催促...... </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2日摄于自家阳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醉叫做“陶醉”,</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就不仅仅是小蜜蜂,</p><p class="ql-block">还有我和花朵。</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1日春摄于自家阳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层层叠叠,</p><p class="ql-block">层层叠叠的爱。</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3日春摄于疫情泛滥时在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静谧的山,</p><p class="ql-block">静谧的屋,</p><p class="ql-block">静谧的人,</p><p class="ql-block">静谧的心</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8日摄于牛背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泓清泉绕着村寨潺潺而流,</p><p class="ql-block">却泛起我心中的波澜......</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15日摄于四川甘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伫立在这宁静的黎明时分,</p><p class="ql-block">让生命写诗叙说。</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15日摄于四川甘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终于寻觅到知秋之叶,</p><p class="ql-block">叠累中曾经的岁月痕迹。</p><p class="ql-block">(2011年9月15日摄于北疆白哈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油菜花喷黄时,</p><p class="ql-block">小雨珠牵住了游人的手。</p><p class="ql-block">(2000年3月1日摄于婺源江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相当绚丽的黄昏,</p><p class="ql-block">我与大自然邂逅。</p><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5日摄于新疆伊犁魔鬼大峡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p><p class="ql-block">是令人忆往的季节,</p><p class="ql-block">总让人想起许许多多的往事。</p><p class="ql-block">(2011年12月深秋摄于永嘉白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故事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7日摄于郴州小东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踏着猩红的晚霞,</p><p class="ql-block">那种感觉......</p><p class="ql-block">(2000年5月4日摄于惠安西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樱花送我一个春天的妩媚</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30日摄于山东日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迁徙千里的椋鸟,</p><p class="ql-block">一定是累了饿了。</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4日摄于七都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菊舞</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15日摄于武义江下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菊花赋</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15日摄于武义江下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轮回</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30日摄于新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在这里驻足,</p><p class="ql-block">将一切染成随心所欲。</p><p class="ql-block">(2007年11月20日摄于江西婺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Iz3ETHP6GwJv2cbiQhRxA" target="_blank">王曙摄影散文原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