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七至九月,读了《乌托邦》这本书。书不算厚,仅163页,如果是小说,我一天就读完了。但这翻译来的社科名著,读了一部分,觉得兴趣不大,就停下来,先看其它有兴趣的书,回过头来再将其读完。读完之后,掩卷暇思,觉得还是有些收获,就写下一些体会。</p><p class="ql-block">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乌有之乡”。作者托马斯.莫尔(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英国人,他当过大法官,副财政大臣,是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莫尔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据说由于在宗教问题上违抗英王亨利八世,被判处死刑,他泰然自若地走上断头台,时在1535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位,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莫尔当然也具有上述的特征。莫尔所以超出同辈,恰在于其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他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著作中,为当日英国广大劳苦群众所遭受的水深火热的痛苦,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不仅如此,他还指出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要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他认为是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点上,他表现出丰富的才华,巨大的热情,过人的胆略,并阐述了精辟的见解。书中的一些精彩佳句,摘几段与爱书者分享。</p><p class="ql-block">“乌托邦人把一昼夜分成二十四小时,只安排六小时劳动。”这一设想500多年后在部分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实现。</p><p class="ql-block">“乌托邦人给至善下的定义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乌托邦人把德行解释为遵循自然的指示而生活。”好生活,就是顺其自然,和中国道家观点相合。</p><p class="ql-block">“乌托邦人经过对这个问题的认真的考虑和权衡,主张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要把快乐当做目标和幸福。”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目标。</p><p class="ql-block">“所谓快乐,乌托邦人使人们自然而然喜爱的身和心的活动及状态”</p><p class="ql-block">“几乎,全部乌托邦人把健康看成最大的快乐,看成所有快乐的基础和根本。”健康是福,是最大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如此多的卓越见识,托马斯·莫尔完全有资格被称作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空想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