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孩子有多重要 <p class="ql-block"> 星期五下午,我去接孩子,彦璋从学校出来,见到我就兴高采烈地对我说:“爸爸,今天老师给了我两个‘棒棒棒,你真棒’的赞”,他边说还边用手指比划给我看。我说:“是不是你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就给你赞?”他说:“是的,我认真听课,老师才给我赞。”他还翻开作业本,指着老师写了一句话问我是什么意思。我看了一下,是语文老师用红笔写的一句表扬他的话:“你的进步很快哦!”我读给孩子听,孩子非常高兴。听哥哥说得到老师表扬,妹妹也告诉我老师说她的字写得好,还给了她一个“棒!”的评语。两孩子眉飞色舞跟我讲了许多他们在学校的故事。看着他们的样子,我想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的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刻的需要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如此,成人也如此,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赞赏,往往会产生神奇的效果,成为一个人向善、向上、向好的契机,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小的时候渴望被老师和父母表扬,工作后希望得到领导肯定,成家后希望得到另一半赏识,这是人之天性。一位心理学家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一位年轻的妻子:“你想让你的丈夫朝着你希望方向去走,你就向着那个方向去表扬他!”我曾经是一个数学考过0分的学生,就因为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他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我几眼,多说了几句表扬的话,就让我产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崇尚内敛,少有赏识和赞美的基因,“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古训时时在提醒我们要低调要内敛,仿佛一表扬孩子就会骄傲,一骄傲孩子就会落后。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骄傲”一词在很多语境中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在人的一生中,自信,哪怕是盲目的自信,总比没有自信要好得多。多年前,我们曾在一所高完中推行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设计出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优势的课程文化。每学期的表扬大会,我们变着法子创造出很多奖项,满足更多的孩子都渴望被赏识的内心需求。各科优秀的、学业进步的、单科优秀的、艺体出色的、团结学生的、肋人为乐的、卫生搞得好的、思想品德好的、学生管理工作出色的等等,都进行表扬奖励。这样,大多数孩子都感到被学校和老师“看见”,都能找到自身的优势,有了成就感,这些优势和成就感会带动自身劣势的改变,创造出整体欣欣向荣的学校氛围。我们做过调查,那几届课改的学生,在高校很多都是学生干部,初中进入高中后发展的潜力更大,考上双一流院校的更多。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就说过,初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直到在大学都让他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老师(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向学生(孩子)传递出积极的期望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这给教育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要轻易给学生(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你真笨!”、“你怎么这么差!”、“你是一个捣蛋鬼”等。负面标签贴上容易撕下难,因为负面评价会不断强化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认知,最后结果可能就真成了笨学生和差学生了。为什么会有屡教不改的学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有了“坏孩子”这样的负面认知,即便“屡教”也很难产生正向改变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电击狗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习得性无助”现象。当关在笼子里的狗再怎样逃避都免不了电击时,慢慢地狗就不再逃避了,它选择躺平,反正不论怎样都要被电击,那我就任由你击吧!如果学生(孩子)在学校或家庭长期遭受老师(家长)的负面评价,很大比例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最后摆烂躺平。我们的教育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悲剧,许多辍学厌学的学生或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就是典型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 表扬和赞美会产生神奇的功效。心理学上有一个洛萨达比例线,就是指一个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比要达到3:1,这个人整体上才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在生活中,对他人的赞美与批评的比例也要达到3:1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给别人提一个批评意见,要先铺垫至少三句赞美的话语,别人才愿意接受你的意见,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亲密关系中,这个比例要达到5:1,也就是说,要经常表扬对方,给对方一句批评,至少要搭配上五句表扬的话,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爱情和婚姻。据统计,中国学生得到的表扬是全世界最少的,表扬与批评之比是1:6,也就是每个孩子得到一次表扬就有可能要承受6次批评,这怎么能培养出积极向上、心理健康、有创造力的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么希望我们的老师(家长)能给每个孩子更多的赏识和期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心理学家给两株同样的花提供了同样的生长环境和后天养护,但心理学家每天对着一棵花不停的赞美,对另一棵花不停的诅咒。一个月以后,被赞美的花长得欣欣向荣,被诅咒的花却变得枯萎凋零。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在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低龄化的严峻的形势下,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多难啊!这虽然象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却有着良苦的用心。</p><p class="ql-block"> 当然,孩子该批评也是要批评的,但批评和表扬都是要讲究方法的,这是另一个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