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女孩都是“法国贵妞”,专门包养文学青年的理想]</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理想主义汹涌的时代。</p><p class="ql-block">今年满六十岁了,人生走完一个甲子,便自动开启了回忆模式。</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秋天,陪老朋友、中国影视艺术家李洋老师及夫人杨琳教授,到我老家云南建水古城观光。这次回家,与老家的朋友、县旅游局局长李春永见了面。我们与李春永局长虽是初见,但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那天晚宴上,李局长聊起著名诗人于坚,说他刚在中信出版社出了一本让我家乡威名远播的新书《建水记》,而这本书的策划正是李春永局长。因我与于坚三十多年前就相识,故那天的晚宴上便多了些诗歌与诗人的话题:魏晋风、杨升庵、都成了酒宴神聊的下酒菜。文化大咖李洋提议让我朗诵《江河之殇》助兴,我只能遵命,便用不标准的建水普通话朗诵起来……由于土音太重,只得边朗诵边解释。李洋打趣道,谭总你创作的这首词不错,与滚滚长江东逝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抱拳谢道:李老师溢美了!</p><p class="ql-block">席间,李春永拨通于坚电话,听得出来他们很熟,于坚在电话中亲切地唤他春永。李局长把电话给我,报上姓名,干坚便在电话中夸张地笑嗔道::死人,原来是你啊!多少年没见面啦。确实,自我一九九三年离开昆明调往成都军区文化部工作后,就与于坚没见过面。我在电话中也笑着说感谢于坚给我家乡建水作出了新的定义::即建水是中国古典世界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记得一九八七年夏天,白航、于坚、杜志民、张永权、米思及等诗人到大理参加诗歌笔会。我作为笔会东道主得予与他们相识,并以诗歌的名义在一起快乐了一星期。在那个文学盛世,你只要有一首诗爆红,就会一举成名,拥粉无数。其实,于坚、李亚伟这两个大诗人当年就是凭具一首《尚义街六号》和《中文系》而爆火八十年代中国诗坛的。</p><p class="ql-block">这次大理诗缘,于坚把我创作的新诗《烈士》推荐给了《诗刊》,刋发在一九八八年第十期上;而白航老师则为我的新诗《彩照》写下评论:“运用熟的题材写出不熟的诗来”,并发表在一九八七年九月六日的《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头条位置上。</p> <p class="ql-block">谭中兴(左)与中国影视文化大咖李洋(右)建水县文旅局局长李春永(中)</p> <p class="ql-block">谭中兴(左)与李洋(右)乘坐有百年历史的建水米轨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谭中兴(左)与李洋(右)</p> <p class="ql-block">.谭中兴创作的诗歌{烈士}发表于《诗刊》1988年第10期</p> <p class="ql-block">谭中兴诗歌{彩照}发表于《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头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