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8日,我们全天的旅行计划是穿越爱尔兰岛,这意味着我们要从英国北爱尔兰的首府一一贝尔法斯特出发,前往爱尔兰共和国的首都一一都柏林。早上九点,我们就乘大巴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上午参观的头一个景点是贝尔法斯特的市中心登戈尔广场。这里不仅街道宽阔,而且建筑精美,这些建筑具有鲜明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在市中心登戈尔广场上,最耀眼的建筑当数贝尔法斯特市政厅了。这座市政厅兴建于 1898-1906 年,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1888年授予贝尔法斯特城市身份而建造的。市政厅外观为巴洛克复兴风格,四角都有塔楼,中央主体部分有一个高达53 米的绿色穹顶。市政厅的正前方耸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市政厅大院铁门上嵌有贝尔法斯特的城市盾徽,那图案为一只马首龙身兽与一只龙首马身兽,甚是奇特。</p> <p class="ql-block">这漂亮的市政厅大楼座落于一座绿草如茵的花园里,这花园却有一个令人悲哀的名字一一“泰坦尼克号纪念花园”。要知道,那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最庞大、排水量达4.6万吨的大型邮轮“泰坦尼克号”,是由著名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设计的,也是由当时世界上造船技术最先进的英国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于1909至1911年在贝尔法斯特港建造的。它于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成试航,并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港出发前往美国纽约。然而这艘拥有“永不沉没”美誉的巨轮却在这次处女航中,于是1912年4月14日夜23时40分与一座冰山相撞, 2小时40分后沉没于大西洋底3700米处,船上2208名乘客与船员中,1503人蒙难,只有705人侥幸逃生……!</p> <p class="ql-block">在“泰坦尼克号纪念花园”的东侧,有泰坦尼克号死难者纪念碑;在这座花园的西侧,则有泰坦尼克号的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的雕像。根据目击者回忆。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最后关头,托马斯·安德鲁斯没有去设法逃生,而是将自己关在头等舱的吸烟室里,他没穿救生衣,而是将救生衣扔在一旁的桌子上。后来那里发生了爆炸,燃起了大火,托马斯·安德鲁斯与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同沉入大西洋海底……!</p> <p class="ql-block">离开市中心广场后,大巴载着我们出城,行至城西,马路右边便出现了一道墙,墙面涂得花花绿绿,延绵数公里,仿佛不愿离开我们的视线。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贝尔法斯特“和平墙”,其来源与北爱问题有关。北爱问题是南北爱尔兰分离之后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这30年间,北爱问题曾是世界一大热点。贝尔法斯特市内有天主教区与新教区,多年来,两个教派社团屡屡发生冲突,天主教徒希望加入爱尔兰共和国,而新教徒想留在英国的怀抱里。 两派经常大打出手,爆发过十分血腥的宗派暴力事件。为此,当地政府在1974年修建起3米高、15公里长的混凝土隔离墙,把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居住区隔离开来,以减少双方的军事冲突。后来这道墙又成为双方宣泄仇恨、赢取同情、加强宣传的一个特殊战场。人们通过壁画和涂鸦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和价值观念。最近这些年,事态开始平静下来,人们便将这道墙称之为“和平墙”。</p> <p class="ql-block">离开贝尔法斯特后行进了一个小时,我们在北爱尔兰的纽里地区离开英国,跨过国境线,来到了爱尔兰共和国。这个不足10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在政治上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的。岛的主要部分约7万平方公里,构成了爱尔兰共和国,而𡷊的东北部分约1.4万平方公里,构成了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政治分离呢?这就需要了解英国与爱尔兰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史了。</p> <p class="ql-block">爱尔兰岛的居民主体是凯尔特人,中世纪以来一直信奉天主教,而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的居民是盎格鲁一撒克逊人,过去信奉天主教,但在都铎王朝时期改信新教。自12世纪中叶以来,爱尔兰岛便一直处于英格兰的实际控制之下。1542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将爱尔兰升格为王国,并自领爱尔兰国王,从此英格兰国王便一直领爱尔兰国王。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英格兰的王位连同爱尔兰的王位一并传给了她侄女玛丽的儿子、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这样,詹姆士六世便同时成为了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这三国的国王,并改称为詹姆士一世。但这种“共主联邦”并不意味着三个王国真正实现了统一。</p> <p class="ql-block">从詹姆士一世到查理一世,包括英国革命失败后复辟时期的查理二世到詹姆士二世,这些君主都是信奉天主教的,他们都推行打压新教徒的基本国策,这导致了相当多的新教徒渡海逃到当时人烟稀少的爱尔兰岛东北部避难。1688年英国完成“光荣革命”,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成为英国国君,此后的英国国君就都是信奉新教的了,而且历届英王政府采取的都是將新教殖民者派往爱尔兰岛的政策。这些定居者构成了后来英国任命的爱尔兰政府的统治阶级。1707年苏格兰通过《联合法案》正式并入英国,1801年爱尔兰也通过《英爱联合法案》正式并入英国。这样,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全名已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了。一战后的1921年12月,爱尔兰26个郡的天主教徒通过与英国缔结的《英爱条约》宣布成立英王治下的爱尔兰自由邦,地位等同于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英联邦成员,这是走向独立的第一步。二战后的1949年,爱尔兰26个郡的天主教徒宣布正式脱离英国,成立完全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只有爱尔兰岛东北部6个郡的新教徒仍然决定继续留在英国治下。这样,英国的全名也就变成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从英国独立出来的爱尔兰共和国,如今已是一个比英国还要发达得多的国家。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23年度各国人均GDP的排名上仅次于卢森堡,居世界第二,达到104272美元,被列为“极高发达国家”。而英国在此项排名上只居世界第二十一,仅为49099美元,并被列为“差一些的发达国家”。</p> <p class="ql-block">爱尔兰共和国虽是个小国,人口也只有523万,但爱尔兰的移民后裔在美国却高达3600万以上,这个数量是爱尔兰现有人口的7倍以上。他们构成了美国人口的12%,是美国白人的第二大族裔。更令人惊诧的是,这个小国竟大大影响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政坛,在历任的46位美国总统中,有近1/2,即22位是爱尔兰人的后裔!他们是安德鲁·杰克逊、威廉·亨利·哈里森、詹姆斯·波克、詹姆斯·布坎南、亚伯拉罕·林肯、尤利西斯·格兰特、切斯特·亚瑟、格罗弗·克利夫兰、西奥多·罗斯福、本杰明·哈里森、威廉·麦金利、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约翰·肯尼迪、林登·约翰逊、理查德·尼克松、吉米·卡特、罗纳德·里根、乔治·布什、比尔·克林顿、乔治·布什、巴拉克·奥巴马、乔·拜登!</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在中午十二点进入都柏林。都柏林是爱尔兰的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位于都柏林郡的利菲河河口。早在17世纪,都柏林便成为当时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1949年正式成为爱尔兰共和国首都。都柏林是一座文化之都,这里的大学、科学院、美术馆为数众多,上百年历史的建筑随处可见。著名的欧康奈尔大街是都柏林的主街,建于17世纪,为纪念丹尼尔•欧康奈尔而命名,大街上还立有他的雕像。丹尼尔•欧康奈尔(1775—1847)是19世纪初爱尔兰著名的政治领袖,为领导“解放天主教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爱尔兰人民视为自由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半,我们前去参观都柏林尖塔。都柏林尖塔也被称为光明纪念碑、千禧尖塔,是都柏林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它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奥康奈尔大街,是一座高达120米的不锈钢尖塔,底部直径3米,渐渐变细,至顶部仅为15厘米。塔身由130吨高质量的316L不锈钢做成。都柏林尖塔于2002年开始建造,2003年初完工, 是爱尔兰千禧年庆典工程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离开都柏林尖塔后,我们便在一家名为“福满楼”的中国歺馆吃了午饭。饭后我们乘大巴到都柏林市最大的公园“凤凰公园”去游玩。蓝天白云之下,绿草如茵,微风吹来,如沐春风。尽管已是六月,但都柏林的气温只有15度,真是舒服极了。不少国家将大使馆设在这美丽的凤凰公园里,如美国大使馆、以色列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从凤凰公园出来,快下午四点钟了,大巴载着我们过了利菲河,开始沿着利菲河的北岸前行,途经著名的“半便士桥”。半便士桥是都柏林最受欢迎和最独特的地标之一。这座桥横跨利菲河,连接南北两岸,是这座城市最受欢迎的步行桥之一。半便士桥于1816年建成,是都柏林的第一座桥梁,由英国工程师约翰·纽曼设计,建筑风格为乔治亚式。桥名来源于过桥费,当年每位过桥者需要支付半便士方可过桥,故得名“半便士桥”。</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都柏林梅林广场的大街上,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都柏林之门”。这“都柏林之门”并非凯旋门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而是梅林广场上一排排寻常百姓家的住宅大门。这些大门外形相像却色彩各异,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住宅楼都是1791年到1825年之间建成的,具有统一的乔治亚风格,而且都是白色的大门。据说有两位嗜酒的作家乔治-摩尔和哥瑞德是邻居,为了提醒对方喝醉后不要走错人家,女主人先后把各自的家门改成了绿色和红色。此后,街上的邻居们便争相效仿,街上的大门也逐渐变得五颜六色,缤纷绚烂,即使各路酒神降临,都不会认错属于自己的温柔乡。上世纪70年代,爱尔兰为了促进旅游,专门制作了招贴画和明信片,来展示都柏林色彩斑斓的宅门,结果这种有异于欧洲传统街区的视觉印象,大受瞩目。“都柏林之门”因而也成了都柏林市的一个地标象征,成了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梅林广场的中央是一个清新怡人的公园,这里鲜花盛开,鸟语花香。园中有十来座雕像,都是精心制造的纪念作品。不过游客们最喜爱的却是公园一角的奥斯卡·王尔德的雕像,它造型无拘无束,色彩与众不同。奥斯卡·王尔德(1854一1900)是爱尔兰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创作的短篇、剧本和诗歌持久地激励和娱乐着世界人民。童话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王尔德出身于都柏林的贵族之家,童年时一直被他母亲当作女孩抚养,这导致了他成年后在穿着上标新立异,甚至有同性恋的倾向。总之,他给人留有一种漫不经心、生活懒散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半,我们抵达了都柏林郊区索兹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在这里过一夜后,明天我们将从都柏林渡海重返不列颠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