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好儿活!</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怀念》备课札记</p><p class="ql-block">一读再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深沉,炽烈,浓稠,蕴藉的语言和情感。心里有些堵,又慢慢变得敞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这篇文章可以提炼出一种生活态度,或者是一种生命状态:好好儿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什么叫“好好儿活”?什么情况下会想到或者会告诫自己,会劝慰亲人要“好好儿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找出并品味文章两次重复出现的:好好儿活……</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篇叙事散文,表达这种生命状态的两句话一句出现在文章开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我”突然暴怒用双手捶打自己时,母亲近乎哀求的话,这是一种对“好好儿”的生命状态的希冀。</p><p class="ql-block">第二次再出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文章的结尾,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花,看到泼泼洒洒盛开的菊花后理解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我”和妹妹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对前文的照应,对母亲希冀的回答、承诺,也是当下“我”和妹妹生命状态的写照。我们正按照母亲希望的方向发展。</p><p class="ql-block">从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起,好好儿活……”到“我”平静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我俩在一起好好儿活……”这里面的“娘儿俩”为什么变成了“我俩”?两个“俩”一样不?这其间经历了什么?</p><p class="ql-block">不一样,前一个“娘儿俩”是“我”和母亲;后一个“我俩”是“我”和妹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文章用三次看花的经历将母子俩,或者兄妹俩,或者我们一家人的生命状态串起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章中第一次看菊花的背景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是“我”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诸如“北归雁阵”“甜美歌声”这样美好的事物都无心欣赏,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捶打自己,痛恨自己,感觉到自己“我可活什么劲儿!”的时候母亲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让“我”出去散散心。我却无情地拒绝了。而这个时候的母亲已经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却隐瞒病情,无瑕自己的病情,而是把一切爱都给予了“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照顾着我的生活也照顾着“我”的情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可是因为“我”的暴怒不领情,母亲终于第二次提出了去北海看菊花。</span></p><p class="ql-block">“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母亲又一次央求我去看菊花。或许是“我”在母亲爱的陪伴和鼓励下,对双腿瘫痪后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渐渐地理解了母亲的“好好儿活”。“我”答应了,同意和母亲一起去看菊花。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答应,竟让母亲兴奋得像个孩子。她筹划着看完菊花去“仿膳”去吃小时候最爱吃的点心,母亲的脑海里应该浮现出了“我”小时候跟着她的幸福,快乐的画面,以至于忘情地说出了“我”的禁忌“跑”,“踩”这些词语。由此可见,双腿瘫痪这件事对“我”对母亲的打击都很大,不只是“我”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母亲也难以接受,可是她无法可想。只不过母亲表现得比“我”更加隐忍和坚强。可就是在“我”渐渐地理解了母亲,接受了命运的不公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因此从第一次看花,到第二次看花之间,我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我对命运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我对母亲的爱和希冀也有了新的认知,只是这种认知来得太慢,以至于母亲还没有看到“我”用残疾的双腿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时,她却永远地去了。</p><p class="ql-block">这里作为儿子不仅仅有失去了至亲至爱的母亲的悲痛,有对母亲这么多年来隐瞒病情照顾好儿子的心疼,有曾经不理解母亲对母亲大喊大叫的悔恨,有永远没有了让母亲看到儿子在“好好儿活”的机会,还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因此,第三次却看菊花就成了必然。</span></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去看菊花,是和妹妹一起的。母亲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俩孩子都在“好好儿活”。请同学们通过作者的眼睛看到生命的色彩。“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那么,这里作者只是在写看花吗?只是在写菊花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看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是心灵上终于走出阴霾的写照,是对母爱深深的理解,是在完成母亲的遗愿,是带着母亲的眼睛感受生命的顽强,是按照母亲所希冀的方向发展的生命状态。也是在启发读者生命终将向前发展,不要沉湎于一时的不幸,不管遭遇什么厄运,请像菊花一样,凌霜绽放,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追求生活的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