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槐花香满城

闪闪的红星

<p class="ql-block">  在陕北绥德,有一种树叫槐树,城里城外随处可见,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它的存在。陕北种植槐树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时候,据史书记载,因为全国很多地方人口大减,而朝廷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人口较为密集的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而当时他们的出发地点就是山西洪洞县一株大槐树,因此槐树也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绥德很多姓氏也都来源于此,估计槐树也是随人迁徙而来吧。 </p>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槐树,通常是国槐,开花黄色,在仲夏,有诗语“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槐花,是洋槐和刺槐,开白色的花朵,在早夏。但是无论是国槐还是洋槐,它们的绿叶伸展期都在早夏,绿叶极其相似,绿荫也近似,花朵除了开花时间有差异,花色有差异,花型和芬芳同样清冽,都是那种蝶形簇生的累累花朵,垂悬可爱。</p> <p class="ql-block">  每年五月,槐树总会不慌不忙的孕育着洁白的花朵,当槐花盛放之际,土里土气的绥德小城感觉就像是披上了洁白如玉的婚纱新娘,瞬间变身为一位温婉如玉的佳人。山前峁后、街道巷里、楼前屋后,在初春暖阳的温润下,一树树槐花不约而同竞相绽放,热烈而奔放,如同满天繁星点缀在绿意初盛的黄土地上。从我记事起,大杂院的两颗大槐树就是我们玩伴套鸟的好地方,顺墙而上,把鸟笼挂上枝头,鸟笼里“清鹚”清脆的叫声呼唤同伴前来自投罗网。那时候,周末不上学的时光总会有些许收获,爬树套鸟也是我小时候乐趣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  槐树由于自身的习性,很早就被选成城市绿化物种,魏晋时期《苻坚时关陇人歌》中就有“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的记载。时至今日,槐树已在陕北遍布种植,发挥着生态经济效应,除了能提供家具木材之外,蜂农应季而来,酿采出美味甘醇的槐花蜜,成为蜂农收入的重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  立夏之后,阳光炙热,白日漫长,傍晚时分,经过一整日阳光的洗礼,含苞待放的槐花朵偷偷释放出自己的花蕊,孕育许久的槐花芬芳愈发浓郁。晚风轻拂,小城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饭后三三两两坐在槐树下的碾盘上,家长里短的闲聊着城市生活的变化,羡慕着住在高楼里的幸福生活,却又可以免费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淡淡的槐花香扑面而来,让人会有瞬间的迷失,但很快就会享受这幽香带来的舒适安宁,瞬间冲淡一切烦恼忧愁和满身的疲惫,让人们能够在槐花的清香中悄然入眠。这充溢满城的槐花香,宛如一位古老而悠远的行吟诗人,轻声吟唱着质朴而清新的诗篇;又如一位久别重逢的旧友,让你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可以倾听心声的知己。</p> <p class="ql-block">  对于陕北人来说,槐花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丝毫不逊于牡丹之于洛阳,樱花之于武汉,历经沧桑,见证历史,毫无疑问的成为陕北这片土地上最独特的标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当槐花盛开之际,蒸槐花丸子就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周末时光,我们几个碎娃娃不费吹灰之力就从树上捋下一篮子槐花,大人们总会嘱咐我们趁未盛开的时候采摘,小时候不懂为什么,长大后才知道那样味道会更鲜美。上锅蒸好的土豆槐花丸子,配着油泼的葱花辣子和柿子酱,成为每个70后挥之不去的记忆,深深融入我们生命的印记。在农村工作期间,品尝过无数次用槐花做饺子,蒸槐花,槐花煎鸡蛋的时令美食。而白色的槐花可以生吃,也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夏天清甜的记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槐花已经成为每个陕北人思乡的寄托和回忆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  又是五月槐香满城,放眼大街两侧茂腾腾的槐花,”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的盛世长安城,心里总会隐隐的感动。会想起家乡的老窑,再也无法回去的时光,会情不自禁地想写一点文字给它,也给我的记忆。因为工作原因离开绥德十几年,虽然也能偶尔回乡,但是历经沧桑的绥德古城予我却渐行渐远,已然成为我路过窗外的风景,睡梦中的绥德槐香漫溢,满城诗画,让我久久无法释怀,再回难寻年少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