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份情怀寄上山 不用扬鞭自奋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传播纪事<br><br> 金华山文化研究院</h3> <h3>2020年12月11日和12月26日,本院施怀德《万年上山:献给世界的文明厚礼——写在“纪念上山遗址发现二十周年”之际》论文,分别在《中华瑰宝》杂志、香港卫视经济频道和港视大观察发表。<br><br>2021年4月26日,本院施怀德《肇始、开蒙、起源——万年上山“远古中华第一村”文化探源》论文,在《西塘宣言》发表十五周年国际研讨会发表,这应是中国传统村落根脉所系的万年上山文化,在国际研讨会上的一次有效传播和亮相。<br><br>2022年6月27日,本院施怀德《世界稻源,启明东方,春归上山,祀我青阳一一培育“上山祀俗”文化标识地,打造“春归上山:中华稻祖太阳神伏羲祭祀大典”金名片,万年青阳,使命在肩……》文章,在香港卫视经济频道文化纪实栏目发表。<br><br>2022年7月15日,本院施怀德《培育钱塘江文明“标识地”,打造世界稻祖源“金名片”——四问万年上山》论文,在2022第二届“钱塘江文明”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发表。<br><br>2023年4月,本院施怀德《上山文化“世界稻祖源”标识地培育对策研究》论文,在《创意城市学刊》第一期发表。<br><br>2023年6月11日,本院施怀德《万年上山文化的“五个突出特性”》文章,在香港卫视经济频道文化纪实栏目发表。<br><br>2023年7月18日,本院施怀德《铸造“大典”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四问万年青阳山》演讲稿,在金华市网络文化季暨“活着的上山文化——2023年下伊保稻节”上发表。首次推出万年上山“三源(世界稻源、东方艺源、中华易源)六艺(居艺、农艺、陶艺、酒艺、纹艺、祀艺)”文化、“上山祀俗”文化和“世界稻祖太阳神伏羲祭祀大典”概念,金华报业集团.金彩云客户端记者胡雅心女士,以《文化赋能,乡贤助力,下伊保稻节上这场互动交流活动干货满满》为题作了报道,全网传播量达3.3万人次。<br><br>2023年9月21日至23日,在2023安阳周易大会暨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本院施怀德发表论文《万年上山文化探源与陶文“六爻豫卦”》。<br><br>2024年1月19日,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侯仰军先生,在《中国文化报》发表的《浦江探古记》一文中,推出了本院施怀德提炼和概括的上山文化“三源六艺”文化概念——做过多年博物馆馆长的施怀德是个“上山迷”,近年来……,提出了上山文化“三源(世界稻源、东方艺源、中华易源)六艺(居艺、农艺、陶艺、酒艺、纹艺、祀艺)”的命题。<br><br>2024年4月11日,寻根稻祖源,共筑弘道梦——“三月三”金华山伏羲女娲祈福会,在金华山“北山第一庙”王母宫举行,浙江日报石磊先生“潮新闻客户端”《寻根稻祖之源 共筑弘道梦想 金华山举行“三月三”祈福会》美文,全网传播量达11.1万,金华传媒中心编播的金彩云客户端《“三月三”祈福会: 赋能万年上山“稻源文化”标识》全网浏览量达3.5万,并在金华电视台“百姓零距离”广为传播!凤凰网.凤见金华,转载了浙报、金报传媒上述作品。呼应日前“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在该活动举办的“稻源论道”座谈会上,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进一步凝炼和激活现象级省域文化标识“上山文化”的建议,即拟由考古学向民俗文化学、由物质文化研究向非物质文化研究、由“上山文化”概念向“稻源文化”概念、由“万年浦江”命名地定位向“万年金华”圈心地定位、由激活万年浦江“上山(母题)文化”基因向同步激活万年金华“稻源(母题)文化”基因转型与跨越,并以“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浦江“上山文化”为原点和背景,凝炼万年金华“稻源文化”标识,激活万年金华“稻源文化”基因,做大、做深、做响万年金华“稻源文化”现象级市域文化品牌。<br><br>2024年5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举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的“日常生活的当代处境与可预前景”研讨会,在浙师大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众多国内知名的人类学、民族学、民间文化学、民俗学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br><br>推介上山稻源文化,赋能生活项目开发。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的指示精神,着力“金华最有名的是文化”专题研究,宣传和推介会议主办地——浙江金华浦江博大精深、储藏丰富的万年上山文化,本院施怀德提交的《上山“富金矿” 稻源“无尽藏”——万年上山文化探源与稻源生活文化项目开发》论文,在研讨会上发表。<br><br>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是由“稻源、村始、陶本、俗根”等四大世界本源定位支撑的一种文化。世界稻源,启明东方,文明奠基,肇始上山。其作为引领“世界稻作农业文明、世界稻作农耕定居村落文明、世界彩陶文明、世界太阳及其太阳神崇信文明”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文化富金矿”,本论文作了初步的研究、沟沉和探源。<br><br>同时,为促进现象级浙江省域文化标识“上山文化”标识之培育,本论文就“稻之道”、“上山文化”向“稻源文化”、“稻源文化”向“稻祖源文化”、考古学向多元文化学、万年上山向万年金华概念转型,进一步激活万年金华“稻源文化”基因,挖掘和开发万年金华“稻源文化”之“无尽藏”——包括挖掘和开发稻源学术(稻源论道)、稻源艺博(稻源会展)、稻源易道(稻源易会)、稻源祀俗(稻源祭典)、稻源桑养(稻源丝织)、稻源食享(稻源美食)、稻源麯酒(稻源谷酒)等稻源生活文化项目,提出了建议。</h3> <h3>2024年6月26日,《中国艺术报》五版“文博汇”“视线导航”栏目,刊发记者王于鑫采写的《上山文化活态传承的新思路、再实践——访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施怀德》专访文章,本院施怀德在专访中,就铸造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品牌,提出了建议——施怀德认为,要促进上山文化,反哺世界稻源金华,就要确立金华“万年高地,世界稻源”坐标定位,铸造世界稻源金字招牌,深化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研究,创设“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按照民俗学文献传承、口头传承、生活传承三大原则,搜集研究资料,召集国内外多元、多学科专家,围绕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的“三源六艺”文化,进行系统的文化研究、基因解码和价值诠释,重构具有本源性、排他性、独特性、神秘性、世界性文化特质的金华世界稻源文化的叙事系统、话语系统、定义系统,向世界讲好万年上山、万年金华“世界稻源”文化故事。同时,拟创设“世界稻源三文(文化、文创、文旅)振兴联盟”,赋能“世界稻源”金华乡村振兴和稻源生活文化项目开发示范;设置“世界稻源文化大会”,举办“世界稻源文化节”,以传承有序的上山祀俗“活着的上山文化——下伊保稻节”“金华山伏羲女娲祈福会”为基础,设立“世界稻源古乐坊”,适时推出“世界稻祖伏羲祭祀大典”,让世界的目光聚焦金华、聚焦万年上山世界稻源。<br><br>2024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八”,“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活动,在“道源圣地,赤松真源”“羲皇祀地,稻祖本源”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举行,来自马来西亚、澳门、厦门、上海、杭州等地的海内外嘉宾、金华相关县市区人大政协代表、台胞侨界代表、上山文化、黄大仙文化专家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优秀代表等,齐聚伏羲“万圣阁”、女娲“女娲殿”,寻根稻祖本源,缅怀始祖功德,共商弘道大计,振奋民族精神。<br><br>本次朝祖活动,由浙江新时代文旅产业研究院、浙工大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金华黄大仙文化研究会指导,金华山文化研究院主办,金东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承办,金华市李桂华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伴手礼支持。活动以“聚力以文润城,擦亮稻源标识”为主题,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金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勇扛时代使命,形成文化共识,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赋能现象级省域万年上山“稻源文化”标识培育和打造,助力上山文化“世遗”申报,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再创辉煌。<br><br>上午9时50分,举办了稻源朝祖:“源溯赤松 根寻羲皇——2024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走进金华山暨世界稻祖源伏羲女娲祈福典礼”。<br><br>中午11:30,“稻源雅集——世界稻源文化诗酒会”,在赤松黄大仙宫醉仙楼举行。 为传承和弘扬上山万年谷物原酿麯酒历史与文化,以万年金华稻祖源“稻谷之祖——稻祖爷、麯酒之母——稻祖娘”伏羲、女娲文化为背景,本次朝祖活动,由金华山文化研究院,联合金华麯酒非遗传承基地——婺城区萳邖醇酒坊,推出了古法精酿的“世界稻源文化酒”。<br><br>下午13:00,“稻源论道——世界稻源文化沙龙暨赤松黄大仙宫发展座谈会”,在赤松黄大仙宫国际交流中心召开。<br><br>五千年道脉源溯赤松,一万年道统根寻羲皇。“ 稻源·道源·道缘”——金华金华山,以“羲皇祀地,稻祖本源”之“稻源”名世,也以“道源圣地,赤松真源”之“道源”著称,故其不仅为“世界稻祖伏羲文化溯源地”;亦为黄帝“鼎定南国”,传播华厦文明首选的“铸鼎地”,黄帝问道赤松子、九天玄女的“问道地”;更为“中华葛氏道(丹鼎派)文化传承地”和伏羲易道,赤松子师道,九天玄女丹道,黄帝医道,黄大仙善道,达摩、傅大士和道文化“策源地”。<br><br>“稻之道,万年长。”稻源·道源·道缘——返本传统,开新世界,以道结缘,做响品牌。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金华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聚力以文润城,擦亮稻源标识”会议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br><br>浙师大田中娟教授指出,由考古学意义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向民俗文化学意义的“世界稻祖(太阳神“伏羲”)、世界稻祖源(金华山“羲皇祀地,稻祖本源”)、稻祖爷和稻祖娘”伏羲女娲文化转型,不仅使物质性的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实现了非物质性文化的转型,也使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找到了“祖根”,赋予了“灵魂”,丰满了“世界稻源”的非遗内涵,所以说,金华金华山持续开展“三月三”和今天“八月八”稻源朝祖祈福典礼,意义非常重大。资深文史专家、金华市决咨委委员吴远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金华周边地区,如衢州“南孔文化”,宁波“和合文化”等,都有亮眼的高品位、喊得响的标识品牌文化,“稻源、道源、道缘”——金华的“稻源文化”,涵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理应集聚国内外有效资源,形成合力,将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作为金华高品位标识品牌,“聚焦而做,联手而做,借势而做,借力而做,创新而做,持续而做”。“中国钱塘江文明”概念提出者、浙工大孙以栋教授指出,拟将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列入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系统研究。马来西亚“御医”、中医学博士王京辉先生建议,道教名山、道源圣地、道仙祖庭、道养胜地金华山,宜做深“道医、道养”概念,如创设“道医学院”或“道养培训中心”,让金华山真正成为朝祖朝圣、道养康养胜地。同时拟借助侨仙,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助推金华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文化和金华山黄大仙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澳门经纬集团文旅公司总监洪鑫辉先生建议,“站位金港澳,面向全世界”,金华拟着力培育“稻源朝祖”文化品牌,并可将“稻源朝祖”作为“金港澳”旅游线开发的一个文旅项目,进行培育和营销。厦门康养专家陈见术先生说,金华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伏羲“万圣阁”、女娲“女娲殿”,为台湾同胞捐建和运行的一个“神圣殿堂”,可以此为“桥梁”和“纽带”,联合“金厦台”相关机构,开展“稻源朝祖——海峡两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活动。金华市作协副秘书长、诗词家陈国友先生希望,金华金华山,作为“羲皇祀地,稻祖本源”,为凝聚全球华人意志,聚焦全球华人目光,要持续做响农历“三月三”和“八月八”伏羲女娲祈福会、祈福典礼等“稻源朝祖”文化品牌,使金华山成为“世界稻源文化朝祖地”。同时,借鉴丽水市缙云县政府设立“黄帝办”,培育黄帝祭祀大典品牌的经验,建议金华市政府,也可设立“世界稻源文化品牌推广办公室(简称:稻源办)”,着力培育“世界稻祖伏羲祭祀大典”品牌,助推“万年新高地,世界稻祖源”金华“世界稻源”文化国际传播与推广。浦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何金海先生建议,不仅要深化和提升“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的活动策划、主办层级,还要联手八婺,共同来打造“世界稻源文化朝祖行”和“八婺行”活动品牌。<br>随后,浙江新时代文旅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浙工大中国钱塘江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以栋先生,为金华山文化研究院和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授“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铜牌;金华山文化研究院院长施怀德先生,代表“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分别向马来西亚王京辉先生、厦门陈见术先生、澳门许晓真先生,颁发“世界稻源文化传播首席顾问”证书;画家姜开明先生,向赤松黄大仙宫,捐赠了由他精制的传统界画《黄大仙祈雨图》。<br><br>会议认为,金华金华山赤松黄大仙宫,拟以此次朝祖活动,浙江省相关部门授予“世界稻源文化传播中心”的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为契机,肩扛使命与责任,着力做深、做透、做响、做大“世界稻源”“赤松真源”之“道缘 ”文化,即以广结金华金华山伏羲、赤松子、九天玄女、黄帝、黄大仙、达摩、傅大士之“道缘(善缘、和缘)文化为切入点,以“站位金港澳,面向全世界”为定位,打造国内和国外两大圈层文化命运共同体。<br><br>一是打造金港澳圈层文化命运共同体。拟以“稻源”为根,“道源”为本,“道缘”为桥,在金港澳设立“稻源会客厅”,做响“稻源论道”文化品牌,促进五千年“道源圣地,赤松真源”金华金华山——世界“三源(世界稻祖源、世界侨仙源、世界和会源)”“五圣(师圣赤松子、人圣黄帝、财圣黄大仙、道圣葛洪、佛圣达摩)”“六道(伏羲易道、赤松子师道、九天玄女丹道、黄帝医道、黄大仙善道、达摩、傅大士和道)”文化传播与推广。<br><br>二是打造全球圈层文化命运共同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相关国家的赤松黄大仙“分迹”宫观),设立“丝路会客厅”,做响“丝路弘道”文化品牌,以促进“万年上山,世界稻源”“羲皇祀地,稻祖本源”金华上山——“三源(世界稻源、东方艺源、中华易源)六艺(居艺、农艺、陶艺、酒艺、纹艺、祀艺)”文化传播与推广。(2024.9.2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