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碾的时光印记

蓝天W

<p class="ql-block">文.图/蓝天</p> <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回老家,特意到老村走走看看,去重拾年少的时光。秋天的雨后,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走到村沟北大门外(大庙上),看到了那盘不知转了多少年的老碾,静静地停在石碾盘上,令我慨万千。曾经熙熙攘攘的碾道,一时间寂寥冷清起来,几株小草从碾轮与碾盘的缝隙里露出头,旁边的一点空地不知谁种上了玉米,碾棚早已不复存在,我尘封许久的记忆也如同碾道长出的小草和旁边的庄稼破土而出,茂密地疯长起来。</p> <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候,农村推碾是家家户户必须做的事儿。农村的生活很忙碌,总有干不完的活。要说村里最忙的,就数这盘碾了, 从早晨到天黑,它都闲不着。每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了腊月廿三,忙年的时节,这台老碾就会昼夜转个不停。平时</span>有的乡亲起得早,天刚蒙蒙亮,就背着玉米、高梁、谷子等粮食,到碾棚推碾,赶在前头的颇有几分拔得头筹的喜悦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  碾转的吱呀声拉开了一天乡村生活的序幕。碾声一响,碾道就热闹起来了。 王家的、刘家的、周家的,挎着箢子,背着袋子,从胡同道道或乡间小路赶过来,排着队等候碾米轧面。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推碾也是一样, 乡亲们不怕等。在等待的空隙里,人们喝口水、抽袋烟,唠唠嗑、歇歇脚,十分悠闲,甚至还带着几分幸福。有人说,碾房是村里的“情报站”,很多家长里短的事儿、国内国外的事儿都是最先从碾房传出来的。那时农村没什么娱乐活动,有些耐不住寂寞的乡亲,就算不碾米,也时不时过来凑凑热闹解解闷。 这热闹一直延续到傍晚,才渐渐散去。</p> <p class="ql-block">  大人喜欢扎堆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孩子。小孩子跟着大人来碾房玩耍嬉戏,你追我赶,兴高采烈,颇具一番热闹的景象。从我记事儿开始,就喜欢跟着娘去碾道推碾,这是粘着亲近娘的好时机,那时孩子多,农活多,根本顾不上看你一眼。每当到碾房,娘一边推碾子,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少都融人我的骨子里,淌进我的血液中,让我一生受用。</p> <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当年在碾道和童伴玩耍的趣事,大都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唯有娘推碾时对我的谆谆教海记忆犹新。 娘讲得最多的几句话是,“勤是摇钱树, 俭是聚宝盆”"人不能坐吃山空”“怕苦怕累,好吃懒做的人是做不成事的”。 </p><p class="ql-block"> 碾子一转,生活就在转。在那些艰苦年月,娘朴实的身影如同碾一样, 每天转个不停,凭着勤劳坚毅,努力改善生活的窘迫,成为我们家中保障有力的“后勤部长 ”。</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物资条件比较匮乏。到了春天,常常青黄不接,娘常趁着一早一晚的空当儿,筹借点粮食碾些米面。那时我才七八岁,套上一根绳子在前面拉,感觉推碾很累,娘不断鼓励我说:米面碾出来了,人就能活下去,费点力气都值!听着娘的话,我仿佛看到那些生活的悲苦都在碾的徐徐转动间被碾碎了,碾出的米面也贵如金玉,让人有使不完的劲儿。</p> <p class="ql-block">  参军入伍后,我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激情岁月,几十个春秋,时常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忠于职守,当好兵、行好事、做好人,不辜负娘的教诲。 </p><p class="ql-block"> 如今,故乡的碾子早已被机械化所替代,完成了神圣的历史使命,安安静静地固守一隅,成为时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临别故乡前,我专门走近那盘滋养哺育了几代人的老碾,用手轻轻触摸它饱经沧桑的石纹,帮它擦拭灰尘,除去碾道的杂草。看到游子归来,看到曾经在它身旁追逐的孩童已步入耳顺之年,这盘碾仿佛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而我的感觉,却异常沉重。星移斗转,物是人非事亦非。一时间,我的双眼噙满了泪花,心中纵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默默矗立许久,转身离别之际,我对着这盘饱经沧桑的老碾,敬了个庄严的军礼,表达心中的情意。虽然老碾“退出江湖”有些年头了,但这份情意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倒是愈加鲜活闪亮。这情,是对老碾无私奉献的敬仰之情,是对娘碾房教海的感恩之情,是对老村故土的依恋之情,是对生活不息不止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  静静的老碾,等待着我,也目送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永远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