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中山路(下)

武国跃

<p class="ql-block">  上集回忆了中山路北,这一集由西往东说一下路南的情况。中华大街交口东南角有一家信托公司,实际上就是典当行。当年物资供应匮乏,百姓生活清贫,有的人急需用钱,就把自己的生活用品拿过来换几个钱儿花。走进店铺总能闻到樟脑球的味道,这里的东西还真不少,有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名牌钢笔、皮袄皮褂皮鞋呢子大衣、家具等各种物品,虽然大部分都是二手货,来的顾客还挺多。因为这里售卖的紧俏物品不需要票证,所以总会有人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淘换自己中意的物件儿。</p> <p class="ql-block">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少不了锅碗瓢盆、炊帚炕苕帚,铁锅砂锅棉门帘,还有做饭取暖的煤炉子、烟筒,掏炉灰的铁铲子铁簸箕,这些东西大众土产商店都有。后来这家商店做大了,不只卖针头线脑的杂货了,开始经营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尤其是炊事机械,名气杠杠滴。</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山路路南的人民电影院建于1940年,当时称石门剧场。1945年日军投降后由国民党驻军接管,改名为建国堂。石家庄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人民礼堂。1954年改为人民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7日—19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董必武为主席,薄一波为副主席的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华北人民政府是全国性联合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可以说人民电影院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和文物保护价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人民电影院处在繁华地段,每当新片上映观众蜂拥而至,上座率高。我在这里观看过许多电影,最后一部是《泰坦尼克号》。可惜的是,这座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影院也已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上有不少饭店,中华饭庄是最为有名的饭店之一。其前身是中华永信楼,建于上世纪初,位于大桥街。店主名叫张海亭,曾在清代皇宫中做过御厨,烹调技艺高超,擅长制作宫廷菜肴。1938年饭店部分人员又在五一街开了一家永信兴饭庄,其余人员随名厨解呈祥在朝阳路(中山路)南开办了中华饭庄。该饭庄继承了中华永信楼的特色,有名厨掌灶烹饪,有面点师制作精美点心。 </p><p class="ql-block"> 当时在此就餐有“夜晚赴宴不见星,白天赴宴需备灯”之说,意思是晚上赴宴天亮才散,白天赴宴天黑才归。解放后这座饭店由平房改建成四层楼房,文革时期曾被市委党校占用,1970年恢复营业,改名为拥军旅馆,后来又更名为中山路饭店,1982年才恢复了中华饭庄。该饭庄一级厨师袁清芳首创的金猫狮子鱼,是咱庄里的一道名菜,因其色香味形俱佳,还上了国宴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  康宁药房是中山路最有名的药房之一(另一家是益民药房),开办于1926年,是由军医学校毕业的南高营人何轶尘与他人合办的,为当年石门市第一家专营西药的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后除西药外还兼营中草药、中成药和医疗器械。那时候药店没有假药,也没有铺天盖地满街飞的打折促销广告,更不会搞店庆日、会员日,恪守“有方必法古,无处不藏真”,“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的善念,百姓尽管放心。</p> <p class="ql-block">  稻香村食品店是石家庄历史较久的食品店之一,开张于1927年。文革期间曾改称兴无门市部。稻香村糕点用料考究,加工精细,入口酥香软脆甜,油而不腻,味美可口。江米条、槽子糕、到口酥、马蹄酥,绝不使用地沟油。</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南有一家新华书店,文革时期以销售领袖书籍和革命宣传画为主,当时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视为大毒草而下架,只有《艳阳天》《金光大道》《征途》等小说和八个样板戏剧本或连环画,文学杂志更是凤毛麟角。书籍都摆放在柜台里的书架上,你要选一本书必须请售货员拿过来,站在柜台前匆忙翻阅一下,如果看的时间稍长一点儿,售货员就会不耐烦地催促你。</p><p class="ql-block"> 中山路与大同街交口有个卖报刊杂志的小门脸儿,便道上有个阅报栏。报纸以《人民日报》和本地党政机关报为主,晚报类的小报根本没有。刊物以《红旗》为主,另外还有《解放军文艺》,像《人民文学》《大众电影》这样的期刊是看不到的。</p> <p class="ql-block">  大众影剧院所在地原来是石门商场,1950年石家庄专员公署征购此地建设了大众剧院,文革时改称工农兵影剧院,文革后改为大众影剧院。文革前但凡京剧名家来石家庄演出,都会选择在大众剧院登台亮相,梅兰芳、马连良、荀慧生、奚啸伯等名角都曾在这里演出,观众如云,一票难求。</p> <p class="ql-block">  前面说的这些老地方都已是过眼云烟,不复存在了。</p><p class="ql-block"> 石家庄作为城市仅百十来年,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省会城市也仅五十年多点儿,在全国也属小字辈儿。这些年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犯了大拆大建的通病,以中山路为例,沿街的民国时期老建筑全都夷为平地,片瓦不留。马路宽了,楼房高了,火树银花,霓虹闪烁,实为钢筋水泥的丛林,就像一个人看上去丰满富态,实际上浮肿虚胖。城市没有遗存,就没有灵性,没有韵味,就像大树断了根一样。因为如此,三十年来我再没有像以前那样,沿着中山路来回走一遭,留下的只有挥之不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注:本文参考《石家庄市地名志》、百度百科,图片均来自网络,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