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家璠表哥/作者 杨小涟

杨小涟

<p class="ql-block"> 回忆家璠表哥</p><p class="ql-block"> 初识家璠表哥,是在1979年,我不到20岁,当兵后到桂林陆军学校通信大队学习。周日,到母亲的亲姐姐姨妈家做客,姨妈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把她的三个儿子都叫来,一起吃饭。大表哥家璠,当年43岁,二表哥家琦,比大表哥小七岁,三表哥家璇,当时三十初头。三个表哥,老大儒雅,说话斯里慢条,逻辑性强,老二豪爽,见多识广,老三活泼,爱说笑话。</p><p class="ql-block"> 我在桂林陆军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桂林生活工作了七年,去姨妈家成为了常态,当然也去几个表哥家。在他们那里,能找到亲情的温暖,一个孤独生活在外地的年轻人,有这种感觉很温心。如今通信发达了,工作在外地的人随时能和亲人联系,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有这种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姨妈烧的菜很好吃,芋头扣肉,是桂林名吃,把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肉大块切片,厚度约一厘米,芋头用广西的荔浦芋头,也切成同样大小,先过油炸,一块芋头一块猪肉并排,放入大碗中,加好调料在蒸锅中蒸熟,猪肉的油脂沁入芋头中,肉好吃芋头更好吃。之后的几十年,我又吃过无数次的芋头扣肉,但都没有姨妈做的好吃。豆皮酿肉、酸笋炒肉等,都让我难忘。</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那时是广西师范学院的历史系讲师,四十多岁正当年,酒量很大,半斤起步,八两没事,酒多话多,聊天话题历史典故家庭逸事说起来能半个小时不停歇。说起桂林山水的故事,更是他的专业所长,我甚至想他后来出版的一些书籍,也有和我们一起聊天时的灵感。家璠表哥1979年就出版了《桂林史话》,是改革开放以后最早介绍桂林历史的读物,八十年代外国人来桂林旅游增多,这本书成为了当时桂林导游人手一本的畅销书。</p><p class="ql-block"> 大表哥和我说起他爷爷的故事,可我当时也没对上号他说的是谁,因为对桂林话听的似懂非懂。据说清代官员到北京当官儿,先到桂林学一两年桂林话再去北京,否则广东官员说的广东话在北京没有人听得懂。大表哥说他爷爷家里很有钱,银元用麻袋装,我当时想,这是个什么官,这么有钱。很多年以后,我才搞清楚表哥的爷爷张德润以府试第一考入县庠,宣统二年入京考试取为优贡。优贡是地方上秀才(生员)直接考入国子监,清代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同治年间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任用。表哥爷爷在南宁做了政务厅长,后又去广东厘金局任局长,时间是在民国初年,据说当时厘金局是实行承包制,每年给政府上交规定的银钱后,剩下的就归自己。他爷爷四十岁不到就去世了,家道败落的也很快,据表哥说一是被骗,二是投资失败,因为他奶奶是个不擅长理财的人。表哥爷爷张德润,是我母亲周作外公石成峰的学生,石成峰是同治十三年进士,出任过桂林宣城书院山长。表哥父亲张国燮,1943年毕业于广西大学。</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向家璠表哥请教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诗中“柴扉”二字何解,他说“你看农村房子的围院,门与墙都用木柴砌成,”我顿时领悟。</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1955年毕业于桂林师范学校,1957年又考入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1961年毕业,担任过历史系副主任,出版作品有《桂林史话》1979年出版、《古代桂林山水文选》1982年出版、《中国历史文献学》1989年出版、《中国历史文选》1992年、《中国古代文献学家研究》1996年出版、《中国古代名臣贤相》1996年出版等。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家璠表哥是践行了这一理念的。</p><p class="ql-block"> 2000年前后,我作为中国旅游报记者去桂林采访,顺便采访了家璠表哥,这时他已是著名教授,我离开桂林步校已经有十几年,当时在报社担任部门主任。采写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旅游报上,占据了四分之一以上的版面,介绍了他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中取得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长期致力于历史文献学及相关学科的 教学与研究,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界享有极高威望,1979 年,他参与创办了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并担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后学会授予他“名誉会长”称号,以彰显他为推动中国历史文献学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长期从事高校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 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方志学、桂林地方史等课程 的教学与研究,并以中国历史文献学及桂林地方史作 为主要研究方向。多年来,围绕历史文献学,他曾系统主讲了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史 学史、方志学、情报学、信息学、档案学等20门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史学人才。结合教 学,他先后主编出版了5种高校教材,其中《中国历 史文选》获广西首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及国家 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史 学史简明教程》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 历史文献学》获桂林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 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获桂林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任副主编)获广西师大 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教学研究成果《中国历史文选 教学研究》获广西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 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与有关 同志合作标点校勘的清代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 一书,获广西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另外,还主 编、合著及合作译注出版有《毛泽东思想研究论集》 《邓小平理论研究论集》《中国古代文献学家研究》 《桂林史话》《徐霞客桂林山水游记》《中国古代名 臣贤相》等论著十余部,发表论文近30篇。曾被评为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桂林市劳动模范、教育先进工作者、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奖金获得者。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二级教授待遇。</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八十多岁时,写了一篇长篇论文,论述我父亲杨子才在古典诗词整理方面做的贡献,文章有数万字,发表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刊上。他作为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深知历史文献及古典诗词的重要性,这方面前人已经做过大量的工作,但当代人有当代人的视角,依然是一个可以深度挖掘的题目。</p><p class="ql-block"> 2016年,家璠表哥过80岁生日,我在北京去不了桂林,从自己的收藏品中精心挑选了一对高一尺多的从国外购买的景德镇瓷器、民国时期的粉彩帽筒,上面画着老寿星,认真包装后寄给他,并画了一幅国画仙鹤送给他,寓意延年益寿,家璠表哥收到后,非常高兴。</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2日,是广西师范大学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学校90周年校庆之际,于‬桂学博物馆举办了“杨‬子‬才‬周‬作‬杨‬小‬涟‬捐赠文物陈列馆”开馆仪式,家璠表哥出席了仪式并与校领导共同为桂学博物馆捐赠文物陈列馆揭牌。</p><p class="ql-block"> 我最后一次见到家璠表哥是在去年六月,我去桂林办事,又去了他住在位于育才校区的宿舍,房间已经安装了电梯,不用爬楼了,家璠表哥兴致很高,身体很好,与我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我觉得表哥一定能够活到百岁,但没有想到,离别的一天来的这么快,甲辰中秋节前两天9月15日,家璠表哥儿子俊杰给我打电话,说父亲已经住进了ICU病房,可能过不了中秋节了,我听后十分震惊难过,没有想到家璠表哥病重的这么快,当天晚上,他儿子又给我发来信息,告知父亲于晚上8:30去世,享年八十九岁。“世事无常人难料,亲人离世心如刀”。</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去世后,广西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纷纷表示悼念,校党委书记贺祖斌和校长孙杰远发来了唁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也发来了唁电。</p><p class="ql-block">一些人撰写了挽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恩师张先生千古</p><p class="ql-block">精研文献创会元老嘉惠学林人共仰 ,</p><p class="ql-block">深受师恩愧为弟子有负教诲倍伤神 。</p><p class="ql-block">学生黄升任泣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选冠中华,家学渊源尊桂海;</p><p class="ql-block">杏坛称巨匠,门生涕泪缅恩师。 </p><p class="ql-block">历史系1977级学子敬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史著文留伟绩,德范长昭,学界同悲失泰斗;</p><p class="ql-block">授业解惑育贤才,音容宛在,后昆永忆仰宗师。</p><p class="ql-block">84级学生李其华敬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2级学生张坚说:“张老师和庞祖喜两位老师当年给我 们讲授《历史文献学》课程,带领 我们字斟句酌研读经典文献,让我 们深刻领会了历史人“板凳坐得十 年冷,文章不落半句空”的严谨和 敬畏。张老师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学生唐凌说:“张老师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献专家, 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 历史系副主任、校科研处处长、校社科联常务副主席等职。主编过多部有影响的中国历史文献学和中国 史学史教材,是一位广受敬重的教 授。张老师千古!”</p><p class="ql-block"> 我9月17日于中秋节当日从北京赶到桂林,参加18日举行的告别仪式。17号晚上,我来到家璠表哥家,家中布置了灵堂,我向家璠表哥三鞠躬,之后再三鞠躬,表哥生前有交代,不收任何礼金,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家璠表哥走了,走完了人生旅程。我失去了一位好表哥,也失去了一位人生知己,“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元·钟嗣成“凌波仙”)。赋古风一首,难以表达我的心情,《怀念表哥张家璠》:</p><p class="ql-block">血脉相连共祖先,</p><p class="ql-block">关怀有如手足情。</p><p class="ql-block">东坡子由兄弟谊,</p><p class="ql-block">婵娟一曲传唱今。</p><p class="ql-block">学富五车才八斗,</p><p class="ql-block">儒雅细声学子听。</p><p class="ql-block">桂学研究后学众,</p><p class="ql-block">象山作证安息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璠表哥儿子俊杰和诗一首《缅怀慈父》:</p><p class="ql-block">缅怀慈父泪沾衣,</p><p class="ql-block">血脉相承意未离。</p><p class="ql-block"> 教诲谆谆犹在耳,</p><p class="ql-block">音容笑貌永铭心。</p><p class="ql-block">学海无涯承父志,</p><p class="ql-block">儒雅风范励儿行。</p><p class="ql-block"> 象山巍巍垂青史,</p><p class="ql-block">安息天国佑儿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小涟</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1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82年4月8日,姨妈周芝荇七十岁生日合影,二排右二姨父张国燮、右三姨妈周芝荇、右一家璠表哥,后排右四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与桂林亲友聚会合影,拍摄于20年前</p> <p class="ql-block">家璠表哥和作者,摄于2023年6年月</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2日,广西师范大学成立90周年,校长贺祖斌、副校长黄文韬与作者、家璠表哥共同为桂学博物馆捐赠文物陈列馆揭牌</p> <p class="ql-block">9月18日,告别仪式在桂林尧山殡仪馆举行</p> <p class="ql-block">9月17日晚,作者到家璠表哥家祭拜</p> <p class="ql-block">学校党委副书记旷永青在告别仪式上致悼词</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杨小涟,1960出生于广州,1981年毕业于桂林陆军学院,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北京杂文学会理事,广西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研究生导师。1996年合作出版《清代民窑彩瓷500图》,北京书画收藏家协会聘请担任瓷器鉴定委员会委员。2022年10月《乔梓诗文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