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昭君博物院寻昭君故事

城郊村民

<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南路6公里处,是在昭君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主要包括王昭君陵墓、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以及单于帐房、昭君故里等纪念设施。昭君博物院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和游览于一体,是展示昭君出塞、昭君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又是昭君文化旅游区,面积680多亩,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作为世人皆知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塞和亲换来西汉和匈奴几十年和平、促进民族交流和团结进步的贡献,她出塞后期凄美悲壮的故事,两千年来传颂于朝野,汇集成大量的文学作品,形成内容丰富的昭君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参观游览昭君博物院,已成为人们前来呼和浩特旅游的打卡热点,探寻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了解昭君文化,也成为各界人士和游客们来呼和浩特的目的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呼和浩特,自然不会错过参观游览昭君博物院,实际上去了几次:6月17日下午我们前往乌兰察布草原,想顺路参观,但进去昭君博物院时已经四点半,刚好到了停止进馆的时间,只能在外部拍了几张照片。19日我们专程去参观,可惜遇上阴雨天,所拍照片效果不太好。21日下午我们从和林格尔县返回呼和浩特市途中,看到阳光灿烂,于是再次进去拍照。</p> <p class="ql-block">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诗《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昭君墓始建于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王昭君病逝后,匈奴按其习俗举行了盛大葬礼。此后历代多次修缮,不断垒土增高,但由于历经战乱和长时间失修,到解放前昭君陵墓已损坏严重,正是“可怜青冢已芜沒,尚有哀弦留至今。”(王安石诗句)。解放后对昭君墓进行了多次修缮,建成目前具有相当规模的陵园——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62米、坟高33米,占地约73亩,陵园整洁高雅、庄重大气、富有特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进入昭君博物院,我们沿着长达300多米的神道走向昭君墓,首先看到的是玉石亭中的王昭君雕像——由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制,象征昭君品格的纯洁高尚,彰显昭君的秀美容貌和坚毅睿智,是昭君博物院的形象标识。此雕像由湖北省兴山县政府于2006年赠送,象征着“团结和平”。紧接着汉白玉雕像的是,排列于神道两侧的动物石雕,威武雄壮、力大惊人,彰显昭君身份之尊贵。</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是三门四柱的青冢牌坊,坊额上“青冢”二字乃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p><p class="ql-block">和亲铜像立于昭君墓正前方,高3.95米、重5吨,展示王昭君和呼韩邪骑马并行的场景。雕像底座正面,用汉蒙文字镌刻着“和亲”二字。底座背面注明:雕像于1987年3月1日由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所立;看到“广州美术学院潘鹤 段积余设计雕塑 佛山艺术铸造研究所铸造安装”的字样,来自广东的我颇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走向高耸的昭君墓,目睹历经二千多年的青冢,我低声吟诵起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因为登上陵墓顶部的通道被关闭,我们便驻足察看昭君墓碑,遐思昭君出塞的悲凉以及为和亲作出的贡献。非常凑巧的是,此时老天突然下了一阵小雨。</p> <p class="ql-block">昭君墓墓表,立于昭君墓前两侧。</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昭君陵园,我们还参观了神道两侧的昭君故里与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景区入口处的匈奴历史博物馆等,探寻王昭君的人生经历、出塞和亲的情况及其贡献。</p><p class="ql-block">王昭君,名嫱,乳名皓月,字昭君,或说昭君乃其封号,晋朝时为避司马昭之讳而改称王明君,史称明妃。西汉时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宜昌兴山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但一直没得到皇帝宠幸,几年后被赐婚嫁给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出塞和亲。</p> <p class="ql-block">昭君故里展馆为二层阁楼式建筑,于2006年仿照湖北兴山县昭君宅而建,包括昭君宅、昭君祠堂两部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展览以特色鲜明的荆楚文化建筑和民俗文物,展示昭君故里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肩负和亲使命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后深被宠爱,为之生了一个儿子,但不幸的是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病死了。昭君请求归汉而不被允许,只好随匈奴习俗,被迫嫁给呼韩邪单于与其第一阏氏(正妻)所生的长子、继位的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丈夫死后被迫嫁于先夫的儿子,昭君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活了约12年,并生了两女,复株累单于去世时昭君约34岁,有说法又要求昭君嫁给复株累的儿子,两年后昭君在忧愁悲痛中郁郁而终。</p> <p class="ql-block">昭君肩负汉匈和亲的使命远嫁匈奴,带去了先进的汉文化和生产技术、生活习惯,她陪同呼韩邪单于巡视阴山南北,播撒民族和睦团结的种子,亲手教匈奴妇女种植百谷、纺纱织布、缝衣绣花等。这都有效地扩大了汉朝对匈奴的影响,换来了汉匈几十年的和平安宁,对于促进汉匈民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昭君在指导匈奴妇女纺纱织布,缝衣绣花。</p> <p class="ql-block">和亲,是中国古代发生于国家、民族间的政治事件,形成了独特的和亲文化。西汉是和亲形成的重要时期,汉代和亲主要在中原汉王朝与北方匈奴、西域乌孙等游牧民族政权之间展开,通过和亲,双方减少了武力冲突与战争,促进边境安定、贸易互通,密切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西汉昭君出塞漠北、汉匈和亲,唐朝文成公主远赴西南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实现唐蕃和亲,都是中国古代和亲的最重要事件。</p> <p class="ql-block">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后人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形容其绝色之美。但是从对历史发展进步的作用来看,西施、貂蝉、杨玉环是无法与王昭君相提并论的。春秋时期的西施,仅被作为越王勾践对吴王夫差、越国对吴国复仇的工具。貂蝉,是不见于正史、仅为文学作品中的三国时期美女,被作为离间吕布、董卓,推翻董卓荒淫黑暗统治的工具。盛唐时的杨玉环,滋长帝皇的荒淫无度,认贼安禄山为子,在安史之乱中被逼惨死于马嵬坡,盛唐也开始走下坡路。</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作为和亲使者、美的化身,历代文人对昭君咏颂之诗词、说唱之戏曲和记叙的文章、绘制的画像,其数量不胜枚举;有关昭君故事和传说在民间亦广为流传,汇聚为丰富多彩的昭君文化。</p><p class="ql-block">比如传说王昭君入宫后,因为不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下点了一颗命中克夫的“伤夫落泪痣”,导致昭君不被临幸。汉元帝在昭君出塞前才发现其绝色之美,之后查出毛延寿受贿作假,遂下令杀之。此乃典故“画工弃市”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像许多历史人物一样,昭君出塞成名后也被神化。比如相传昭君是天上的仙女,年少时在家乡竹林作画,就引来了天上七色霞仙;昭君被选入宫后,七色霞仙依然常来村中竹林等待昭君,形成了一片紫竹林。又传说昭君出塞随复株累单于走到黑河边,遇上朔风怒号、飞沙走石,队伍停下避风沙时,昭君弹起琵琶,顿时风停沙止、霞光横空,近处荒漠长出青草、开满鲜花,远处阴山变绿、飞来无数百灵鸟和喜鹊等。后来昭君跟随单于巡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所到之处水草丰美、牛羊遍地,走在干旱荒原上,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出现玉带状河流、长出茵茵绿草。这都显现出人们对昭君的崇敬和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