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汉家发祥地!

東方峯

<p class="ql-block">  汉中,在我国版图的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既是汉江的发源地,也是汉文化符号的摇篮,历经千年,汉风汉韵、源远流长。汉中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被誉为“汉家发祥地”。汉中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设立的‌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及秦灭亡,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后,沛公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刘邦在此筑坛拜韩信为大将,兵出陈仓道,平定三秦,逐鹿中原,十面埋伏,困楚霸王于垓下,终一统天下,定国号为“汉”,奠定了‌汉朝四百多年的基业,即“汉中开汉业”。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一脉相承至今。也有诗曾云: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先生有一段关于汉中的文字是这样说的:“我是汉人,我说汉语,我写汉字,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个强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非常主要的一个重镇,那就是“汉中” 。这里的山水都成了历史,都经过了历史,而这些历史都成了我们民族的故事。我有一个建议,让全体中国汉族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己的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了一次家。”</p><p class="ql-block"> 我很早就有来汉中一游的想法,这次终于实现夙愿,很是开心。我来汉中就是追寻和感受与两汉文化、三国文化相关的遗迹和古韵。不过这些年由于一些资本的运作,这里也出现不少历史虚无主义的旅游项目,对此我一概不看,毫无兴趣!</p><p class="ql-block">‌ 另外,汉中还是一个美食的宝地,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小吃。‌比如:汉中面皮‌,菜豆腐‌,汉中浆水面‌,核桃馍‌,等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了解汉中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此不再赘言。</p><p class="ql-block"> 拍摄一些我感兴趣照片和美友们分享,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2024.9.20于汉中</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望江楼</p><p class="ql-block"> 古汉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被项羽封汉王在此驻跸(公元前206年4月~8月),采纳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三秦,又经过四年的统一战争一举奠定了两汉400年基业,因此这里被视为汉代基业的象征。宋代以后,古汉台成为汉中府署的后花园,一直至民国。1958年,汉中市以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市博物馆,使其成为了一个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展示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古汉台的主要景点包括‌望江楼、‌桂荫堂、石门碑文等。望江楼是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三层高楼,始建于南宋时期,虽然现在由于城市发展无法望江,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石门碑文则是研究‌古褒斜栈道和汉中水利、交通建设的珍贵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价值。</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桂荫堂</p><p class="ql-block"> 望江楼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桂荫堂,据说堂前那几株大树就是古汉桂,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是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p> <p class="ql-block">  曹操字“滚雪”摩崖石刻原物,系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  汉䑓(台),指这里曾是汉王刘邦住过的高台。宋代诗人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这残存的高台,表达了汉台是汉朝基业的象征和诗人对古人的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北门)</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北门)</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大门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上韩信石像</p><p class="ql-block">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属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受胯下之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先投靠项梁、项羽,后投靠刘邦,均不被重用。刘邦入汉中时,韩信逃走,被萧何连夜追回,并推荐给刘邦。刘邦于是登坛拜韩信为大将,与项羽争夺天下。汉元年(前206年),韩信献“汉中对”,平定三秦。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韩信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横扫魏、赵、代、燕、齐诸侯,最后的垓下之战,布五军阵诱敌,击破项羽军,最终迫使项羽于汉五年(前202年)自刎于乌江。战后,韩信因功徙封楚王。汉六年(前201年),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韩信被贬为淮阴侯。汉十一年(前196年),因被人告发参与陈豨谋反,韩信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死于长乐宫,并被诛三族。韩信擅长治军,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是秦汉之际第一流的军事家。他不仅指挥过许多重大的取得辉煌战绩的军事行动,而且具有深厚的兵学素养,留下了兵学著作《韩信》三篇,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兵权谋十三家”之一,与孙武、孙膑、商鞅、吴起等兵家并列。此外,韩信曾与张良一同整理流传各家兵书。</p> <p class="ql-block">拜将坛(百年前照片)</p><p class="ql-block"> 拜将坛是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历史遗址。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争霸期间,为了重用军事人才,采纳萧何力荐,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拜将坛不仅是汉王朝统一战争的奠基台,也是中国历史上不拘一格重用人才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授拜大将军后,韩信献与刘邦的“登坛对”(也称“汉中对”)原文。</p> <p class="ql-block">夜影神碑</p> <p class="ql-block">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前202年2月28日-前195年6月1日在位)。刘邦对汉民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历代政治家对其多有称赞,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定军山下武候墓</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今襄阳)隆中。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武候墓外的乐楼</p> <p class="ql-block">武候墓山门</p> <p class="ql-block">武候墓山门</p> <p class="ql-block">三代遗寸</p> <p class="ql-block">万古云霄</p> <p class="ql-block">武侯墓墓碑及坟茔</p> <p class="ql-block">坟茔上400年树龄的古树--珊瑚朴</p> <p class="ql-block">  两棵树龄与墓同龄(1700余年)的老桂树,一直默默的陪护着墓中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先生之风</p> <p class="ql-block">  历朝历代给予诸葛亮的封号</p> <p class="ql-block">君子人也</p> <p class="ql-block">墓区后山坡上的“万古云霄堂”</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p> <p class="ql-block">高山流水楼</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流</p> <p class="ql-block">晋代石琴</p> <p class="ql-block">精忠精德</p> <p class="ql-block">名世挺生</p> <p class="ql-block">马超墓</p><p class="ql-block">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马腾之子,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p> <p class="ql-block">马超墓</p> <p class="ql-block">马超墓</p> <p class="ql-block">汉江</p><p class="ql-block"> 也称汉江河、汉水,发端于陕西省的秦岭南麓,全长1577千米,其中陕西境内干流长657千米,湖北境内长920千米,总落差1964米。在原地名漾水,流经沔县(今勉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是长江的支流,在湖北的汉口汇入长江,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p> <p class="ql-block">汉江</p> <p class="ql-block">天汉大桥</p> <p class="ql-block">天汉大桥</p> <p class="ql-block">汉中地形图</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侧视)</p> <p class="ql-block">  在汉中,“汉”这个字无处不见,在街面的路名、桥名、店铺名、单位名随处可见,甚至在公园的道路上也能见到古今名书家的“漢”字阴阳刻石铺贴路面。</p><p class="ql-block"> 汉,繁体字为“漢”,是一个形声字,表示水很大,有壮阔、浩大之意,上古时专指汉水;也指天上的银河(天汉)。汉中,即因汉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汉中博物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石门十三品,又称汉魏十三品,是13件著名摩崖石刻的合称,属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是蜀道的重要部分,系东汉年间所开,后来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大量题咏和记事。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将淹没库区内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博物馆。这些石刻作品被誉为“国之瑰宝”,石门十三品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其中汉魏时期作品早在唐宋时就负盛名,誉满全国,更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石门十三品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石虎•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之一</p> <p class="ql-block">汉•砖</p> <p class="ql-block">汉•瓦当</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工作,专门来到汉中博物馆参观考察并做出重要指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