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3884119</p><p class="ql-block">拍摄照片与文字: 春漫青山</p><p class="ql-block">拍摄器材: HUAWEI Mate 50</p> <p class="ql-block"> 要说成都市内的茶馆,最出名的有人民公园的“鹤鸣”百年老茶馆,深受市内退休人员和外地游客的喜欢。还有百花潭公园,文化公园,以及文殊院和大慈寺的露天茶馆。</p><p class="ql-block"> 最近新开业,新生剧场背后的金琴老茶馆。具说是成都京剧团与抚琴街道办联合打造的明清老茶馆杰作。街道办出地皮,京剧团出资200多万元,从遂宁购回明清木质结构小青瓦老建筑,异地原貌建筑再造,由街道办负责经营,属国有资产京韵金琴老茶馆,茗茶价格亲民上午11.30以前5元,下午10元,飘雪15元很接地气,开业以来,每天茶馆爆满!</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有年轻的京戏演员现场免费表演,事先预告:京剧专場张棪《小宴》,吴雨婷《牡丹亭》,刘妹琪《红娘》演出时间九月二十一日下午四点至四点半。</p><p class="ql-block"> 成都茶馆里唱川戏的太多了。本人目前所知的市区内,这是唯一的一家唱京戏的茶馆了!</p> <p class="ql-block"> 成都的茶馆,具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p> <p class="ql-block"> 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p> <p class="ql-block"> 即便在当今,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 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尤其是老街老巷,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茶客满棚,生意好得不敢让人相信。</p> <p class="ql-block"> 究其所以,也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市民中茶客原本就多,二是茶客们喝茶的时间又特别长,一泡就是老半天。一来二去,茶馆里自然人满为患。难怪有人不无夸张地说,成都人大约有半数左右是在茶馆里过日子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著名的金钱板何宏明先生,几段精彩的金钱板,引得茶客们齐声叫好,手机相机拍不停。</p> <p class="ql-block"> 至于另外一半,则多半进了火锅店。看来,正如北京的城门是解读北京的“人民之门”,成都的茶馆也是解读成都的一把钥匙。</p> <p class="ql-block"> 成都人喝茶讲究舒适、有味。四川产竹子,椅子都是代表四川茶馆特色的竹靠椅,让茶客想躺就躺想坐就坐,讲个舒服。茶馆内卖报的、擦鞋的、按摩的、掏耳朵的、卖瓜子、豆腐脑的,穿梭往来,服务性的项目花样之多,也算是成都茶馆里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 进得茶馆往竹椅上一靠,伙计便大声打着招呼,冲上茶来。冲茶这功夫是成都茶馆一绝,如同杂技表演。正宗的川茶馆应是紫铜长嘴大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成都人喜欢喝茉莉花茶。</p> <p class="ql-block"> 伙计托一大堆茶碗来到桌前,抬手间,茶托已滑到每个茶客面前,盖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随后一手提壶,一手翻盖,一条白线点入茶碗,迅即盖好盖,速度惊人却纹丝不乱,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如今全国的群众都知道成都是一个闲散的城市,生活节奏慢半拍,打麻将、泡茶馆蔚然成风。市民们的日子过的悠闲、安逸、滋润,会享受小康。</p> <p class="ql-block"> 成都茶馆最有特色的是茶博士,其实就是掺茶跑堂的。唐代《封氏闻见录》:“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四川的茶倌掺茶技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p> <p class="ql-block"> 他们摆茶船,放茶碗的动作一气呵成,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的风车斗转,他是先把壶嘴靠拢茶碗,然后猛地向上抽抬,一股滚水像直泻而下的水柱冲到茶碗里,再然后他伸手过来小拇指一翻就把你面前的茶碗盖起了,那手法硬是叫绝。</p> <p class="ql-block"> 他们表演的花样有什么“苏秦背剑”“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让人眼花缭乱。技术高超的可以扭转身子把开水注到距离壶嘴几尺远的汽水瓶里,刚好灌满,外面点滴不留,和古文里那个卖油翁的技术不相上下。</p> <p class="ql-block"> 他们生活在茶馆,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知识面广。城市里的道路交通、新闻轶事他们都晓得,因此被茶客呼为“茶博士”。如今在全国各地打工的四川茶博士很多,他们靠的主要是一手掺茶技艺。</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京剧演员表演《牡丹亭》折子戏,精致的京戏妆容,清脆动听的唱腔,使茶客们发出阵阵的喝彩声!</p> <p class="ql-block">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p> <p class="ql-block"> 四川作家陈世松写了一本书《天下四川人》成都的茶馆“有座、有茶、有趣”。我也有同感,这里的茶馆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一个“俗”字,不是庸俗,是通俗,是民俗,是俗的安逸。</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桌子椅子都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竹制的扶手椅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伸,但是又不像沙发或躺椅那么会使人昏昏欲睡,而是让你舒适的呆上一整天也不疲倦。就是那竹椅本身,也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成都的茶馆里,人们的坐功可以自然的增长,所以“泡”字就成了茶馆的灵魂。过去泡茶馆的故事我就不说了。如今茶馆里的内容和故事尽管没有上个世纪那么丰富,也还是很有味道的。</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长”,小茶馆大社会,这里汇聚三教九流之客,容留南来北往之风。茶馆的社会属性十分复杂,到此的人群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有雅俗共赏之意。生意人在此可以谈生意,退休者在此可以消磨时光,朋友们到此可以叙旧情,恋人们到此可以诉情怀,家人们到此可以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武汉大学康强老师欣然写下: “天府之国话成都,茶馆麻将说书浓,曹刘孙权诸葛亮,夏凉冬暖春秋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都茶馆资料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阳春白雪》选自美篇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