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歌我都翻译过”

金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1日,翻译家薛范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缅怀薛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范善于把握时机,融入时代之潮。上世纪五十年代如此,八九十年代他依然春播秋收,以自己的硕果为歌迷们送去及时雨。“文革”后大陆第一本苏联歌集:《1917—1987 苏联歌曲佳作选》;苏联解体后中国编译出版的第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俄苏歌曲的专集:《苏联歌曲珍品集 1917—1991》;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上映即将七十年周年,薛范又锦上添花,编辑出版了《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中国第一部外国电影歌曲的集大成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范决不仅仅属于俄苏歌曲!他曾一次次自豪地“宣示”:改革开放后首先进来的外国歌曲是欧美的,尤其是美国的,我就开始转行翻译美国歌曲。所以全世界各国的歌曲我都翻译过。比如《雪绒花》、《忆往日》、《草帽歌》、《丽达之歌》,动画片《变形金刚》、《花仙子》、《机器猫》插曲,音乐剧《猫》插曲《回忆》。以及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手拉手》,意大利世界杯主题歌《意大利之夏》,摇滚名曲《天下一家》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万字的《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荟萃了奥斯卡奖、金棕榈奖、凯撒奖、苏联国家奖等国际著名奖项的获奖歌曲,其他各种音乐节奖获奖歌曲、外国电影名歌。所选歌曲有独唱、对唱、重唱、小合唱、混声大合唱,形式多样。歌曲体裁也丰富多彩,有颂歌、进行曲、抒情曲、摇篮曲、诙谐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国电影歌曲占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多达160多首。薛范编选出手不凡!始于1972年的中美关系漫长的“蜜月期”,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化,给中国译配家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薛范译配的《红河谷》、《蓝色多瑙河》、《当我们年轻时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友谊地久天长》、《我会永远爱你》以及《音乐之声》的十首歌曲等,都是人人传唱的“通俗名曲”。活泼轻松、抒情性强的美国歌曲对薛范颇有吸引力,仅在《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中,薛范译配的美国电影歌曲多达123首,此外与他人合作译配3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0多首苏联电影歌曲虽数量不到二成,但它与美国电影歌曲占据了半壁江山。</p><p class="ql-block">编选出版世界电影经典歌曲集是薛范夙愿,他的愿望萌生1960年前后。他在《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编后记”中透露:“歌集后来多次编成,却屡遭周折和磨难,始终未能与读者见面。”1995年书稿排校完成,并且出了软片,“本希望在世界电影诞生 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奉献于读者面前的,甚至已向新闻界发了消息。”后由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出版搁浅。1996年2月,中国电影出版社毅然接手出版事宜,《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历尽曲折终于问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范既是译配家、编选者,也是研究世界电影歌曲的权威。他为歌集撰写的《银幕上的歌曲》,从有声电影的出现,搬上银幕的百老汇舞台音乐剧,美国电影音乐剧、迪斯尼动画故事音乐片,苏联第一部有声电影、苏联音乐喜剧片作了概述。美国音乐片的商业性成功,使欧洲各国纷纷效仿。薛范分析道,与之比较,苏联早期音乐片“往往有个严肃的主题,穿插一些喜剧情节,串联起若干音乐节目。”“音乐成了电影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电影成了推广歌曲最有力的传统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范还着重对音乐片的七种类型、歌曲在电影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他还通过苏美电影音乐不同的完成方式,让读者明白了奥斯卡音乐奖为什么要分“最佳音乐创作奖”、“最佳配乐奖”和“最佳歌曲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短短6000多字的篇幅里,薛范驾轻就熟地把“银幕上的歌曲”70年的主要走向呈现给读者。他编辑的一本本外国歌曲集,是声乐艺术的一座座宝藏,而他精心描绘的探宝导引图,也折射出他的投入、痴迷、视野、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