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 U.S. Capitol In-depth Tour</p><p class="ql-block">作为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拥有着众多标志性的政治文化景观,如国会大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等。我们首先入内华盛顿特区的国家中心——国会大厦,行走在华丽精美的国会走廊,聆听每一幅壁画和每一座雕像背后的故事,深度了解为什么这里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始建于1793年,由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奠基,并于1800年投入使用。它在1814年曾遭到英军的焚烧,部分建筑被毁,之后经过重建和多次改建、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是美国政治的象征和最高立法机构的工作地点。这座建筑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华盛顿特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义风格,具有庄重而优雅的外观。其中心是一座高达87米的中央圆形大厅,顶部有一尊6.3米高的自由女神雕像,象征着自由和独立。</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四周的墙壁上有八幅精美的巨幅壁画,生动的记录了美国的建国历史。</p><p class="ql-block">第一幅画是:哥伦布登陆新大陆</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描绘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率领120名船员,于1492年10月12日,历经30天航行,终于登上了北美的圣萨尔瓦多岛的那个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第二幅图:朝圣者登船图</p><p class="ql-block">画面展示的是,1620年7月22日,一群新教徒朝圣者从荷兰代尔夫特黑文(他们的临时落脚点)出发,乘坐Speedwell号,随同著名的“五月花”号帆船一同前往”新世界“朝圣航程中,在甲板上祷告的一个场景。朝圣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在祈祷上帝保佑他们顺利抵达新世界。此画的主题与内容表明,到美国的最早一批英国殖民者,受着强烈的另点赞仰地驱使,身负着上帝的使命而行动。</p> <p class="ql-block">第三幅画:波卡洪塔斯的洗礼</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描绘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历史性宗教仪式。画中展示了具影响力的美国原住民,阿尔贡部落首领波哈坦的女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波卡洪塔斯</span>在圣公会教堂受礼,并取名为丽贝卡的场景。事件发生在1613或1614年期间,一个地名叫詹姆斯敦,在今天弗吉尼亚州境内的小镇内。詹姆斯敦是最早英国殖民拓荒者在北美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居住地。同时,洪塔斯被认为是最早在英国殖民地中昄依基督教的美州大陆上的原住民。随后,波卡洪塔斯与约翰•罗尔夫(画中丽贝卡身后)缔结婚姻。她之前还救过约翰•罗尔夫的命。他们的婚姻以及这式,隐喻着受洗后的原住民与殖民者之分享种新型和平相处的关系。壁画主题试图阐明,是盎格鲁的殖民者把上帝的福音带给了美洲大陆未开化的原住民。从此这块新大陆就是新教徒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第四幅画:发现密西西比河</p><p class="ql-block">画家威廉·亨利·鲍威尔,用他的戏剧性和鲜艳的色彩,在壁画上展示了西班牙征服者,探险家埃尔南多·德索托((De Soto,1500–1542年)骑着白马,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于1541年5月8日到达纳奇兹下方的密西西比河岸的场景。根据西方文献的记载,德索托是第一个来到这条河流的西方征服者。</p> <p class="ql-block">第五幅画:布尔戈因将军投降。</p><p class="ql-block">1777年秋天,经过两场相距18天的战斗,即萨拉托加战役,由美军胜利而告结束。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性转折点。9月19日,英国将军约翰•布尔戈因在霍拉蒂 • 盖茨与本尼迪克特•阿诺德领导的美军交战,结果以高昂代价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布尔戈因却不顾英军实力有所削弱,在10月7日再次向驻守Bemis 高地的美军发起进攻,数次进攻被击败,并迫使英军撤退。十天后英军不得不向美军投降。因为美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说服了法国政府正式承认美国殖民者争取独立的事业,并与美军结为战争盟友。</p><p class="ql-block">此画描绘了布尔戈因将军将佩剑交给霍拉蒂•盖茨将军而投降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第六幅画:康沃尔利斯本公爵投降 </p><p class="ql-block">画的主题是1781年英军在弗吉尼亚约克镇的投降,从此结束了独立战争的主要战役的一幕。充满乌云的蓝天和残破的加农炮暗示着刚刚结束的这一场战斗无比激烈。 9月初,康沃利斯公爵(Cornwallis)率领7,000名士兵,固守待援,希望获得英国舰队能从海上增援摆脱困境。但英国舰队遭到了法国舰队的重创。而后数周之内,华盛顿将军向战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到10月初,美军的大炮可以直接轰击英军阵地。随后在美军和法国军队攻占了两个英国据点后,康沃尔利斯不得不在1781年10月19日向美法联军投降。</p><p class="ql-block">在画面场景的中心,美国将军本杰明·林肯骑在白马上。他将右手伸出,准备接受投降的英国军官查尔斯·奥哈拉将军的佩剑。英军排着一线长队,一直延伸到画面背景远处。左边则是法国军队,列队站在法国波旁王室家族的白色旗帜下接受英军的投降。右边星条旗下方的是美国军官;其中包括拉斐特侯爵和乔纳森·特朗布尔上校。乔治华盛顿将军骑着一匹棕色的马,留在后面。英军主帅康沃尔利斯本人因病没有出席投降仪式,而由他的副手查尔斯·奥哈拉将军将康沃利斯的佩剑转交到了美国和法国的指挥官手中。英军和黑森州军队投降游行时,英军乐队还演唱了一曲《世界颠倒了》。</p> <p class="ql-block">第七幅画:独立宣言</p><p class="ql-block">画中描绘了美国建国先贤们向国会提交的《独立宣言》草案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第八幅画:乔治华盛顿将军辞去最高权力</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也是美国画家约翰· 特伦布尔在1817年受国会委托而创作的,于1824年完成画作。</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表现了乔治·华盛顿将军在权力巅峰时辞去他的权力的一幕。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在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马里兰州议会大厦内,向大陆议会代表大会于辞去他的大陆军总司令一职。</p><p class="ql-block">乔治·华盛顿将军身着全套军服,在明亮的画面中央,他向美国大陆议会致词。站在他身后的是助手戴维·汉弗莱斯上校和本杰明·沃克上校。左侧是大陆议主席托马斯·米夫林和大陆议会秘书查尔斯·汤姆森。华盛顿将军的妻子,玛莎·华盛顿(Martha Washington)和她的三个孙子虽然没有实际出席这次会议,但在画面的右边的大厅观廊上加上华盛顿的家人见证这一时刻的内容。与会代表中,有未来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梦露和詹姆斯·麦迪逊。其他国会代表包括了埃尔布里奇·格里(Elbridge Gerry),休·威廉姆森(Hugh Williamson),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埃中f友好🧑🤝🧑!里泽·麦康布(Eleazer McComb),乔治·帕特里奇(George Partridge),理查德·多布斯·斯帕特(Richard Dobbs Spaight)和本杰明·霍金斯(Benjamin Hawkins)。站在华盛顿身后的还有威廉·斯莫特伍德将军,奥索·荷兰·威廉姆斯将军,塞缪尔·史密斯上校,约翰·埃格尔·霍华德上校和圣托马斯·詹妮弗的丹尼尔(来自马里兰州的观众)以及马里兰州的代表查尔斯·卡洛尔和他的两个女儿。</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央右侧中有一把精致的空椅子,上面披着为“国王”准备好国王袍。空着的宝座与覆盖其上的国王袍子,都象征着华盛顿不愿称帝,决意辞去最高权力之历史壮举。此举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从此确立了政府权力高于武装力量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圆顶上最大的一幅画:华盛顿成为上帝</p> <p class="ql-block">除了其政治功能外,国会大厦还是美国重要的文化和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白宫(The White House),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是美国总统和第一家庭居住并处理人民事务的官邸,也是美国国家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宫是一座白色新古典风格的砂岩建筑,主要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外观为三层,实际上有六层,共有132间客房,总占地面积达7.3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宫前经常有多种多样的聚集活动,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也各不相同。通常反映了多种社会、政治和文化动态。</p> <p class="ql-block">白宫北侧的拉斐特广场,为了纪念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他在新奥尔良战役中指挥美军击败英军的事迹而建造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规模宏大的美国国家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它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内大理石的林肯雕像安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谨以此殿宇纪念亚伯拉罕·林肯,他为全体美国人民挽救了联邦”。</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国家广场中心,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和最高的“方尖碑”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美国非裔美国人历史和文化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美国商务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Commerce)是美国15个联邦行政部门之一[4],成立于1903年2月14日,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宪法大道1401号赫伯特.C.胡佛大楼。</p> <p class="ql-block">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p><p class="ql-block">199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建造二战纪念碑。当年5月,时任总统的克林顿签署法令,授权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在华盛顿建造全国首座二战纪念碑。纪念碑于2001年9月动工兴建,于2004年4月底完工,开始对公众开放,2004年5月正式举行了竣工典礼,历时12年。</p> <p class="ql-block">在弯曲的“自由墙”上刻有4000颗金星,每一颗星都代表着在二战中牺牲的100位美国军人。</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韩战纪念碑,准确地说,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它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雕塑群。这些雕塑被拉成散兵线,撒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他们头戴钢盔,持枪向前,表情十分复杂:无奈?紧张?恐怖?警惕?兼而又之,战地的残酷气氛弥漫在整个队列中。这是一群普通士兵,是韩战中无数美国大兵的缩影。他们的脚,结结实实地踏在这片开阔地上,也可能是雷区。可以想像,当烈日炎炎,当狂风扫过,当暴雨倾注,当皑皑冬雪覆盖在这片开阔地和士兵们的身上,人们对战场的严酷和士兵危在旦夕的生命,怎能不产生强烈震撼!</p> <p class="ql-block">在韩战纪念碑组成部分有一石碑,碑文中文意为:“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p> <p class="ql-block">战争是残酷的,由此带来了苦难深重;和平的珍贵在于它让人类远离战争的阴霾,享受安宁与发展的果实。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每个国家与个人的共同责任。</p> <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粗略的游览了华盛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其历史和政治氛围令人震撼,这里的文化和多样性让我感到惊叹。同时,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美国历史和政治的知识,收获颇丰。总之,华盛顿是一个值得游览的美丽而又伟大的城市,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