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理,这个神奇而古老的王国,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民族文化的沃土之地,位于祖国大西南云南省的西部,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几千年前,白族人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民居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 白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最喜欢装点和美化自己的居室,特别是对民居的布局和外部的装饰格外讲究,就以大理洱海周围的白族民居而言。其建筑形式是根据本民族的经济条件来决定其格局,以吉祥的寓意来设计的。一般的白族民居以主房和厢房、对厅(或照壁)围成一封闭式庭院,最有代表性的有“一坊一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三、四、五)院”。所谓“坊”指的是三间两层的一个建筑单元;“一坊一廊”是由一坊带两间瓦房组成的小院;“三坊一照壁”是由主房和两側厢房及照壁(即大院无房的一面,用墙围住。)组成;“四合五天井”是由主房、对厅、两侧厢房围成四合大院,除大院外,四角筑有四个小院,组成大小五个天井;“一进两(三、四、五)院”是由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和一(两、三、四)个四合五天井的院子组成,也称“六合同春”。这就是白族民居的典型建筑。</p> <p class="ql-block"> 白族民居一般均为木质结构,基础全都用大青石块垒砌而成,瓦面以青瓦覆盖,整个院内楼房全建成两层,地层多为住房,楼层多用储藏粮食等杂物。楼房正柱由胸径 1.5—2尺的大圆木做成,柱底部以大圆石鼓支垫,整栋房屋后壁都没有开设窗户,仅在四合院内开窗,也没有开设后门,这样设计是为避免到家的财气从后窗或后门跑走,楼层在靠天井面均建有走廊,四通八达,地层能通到的地方楼层也能通到。在正楼与两侧楼的连接处,有一约6—12平方米的小天井(即所谓的小院),作上楼层的楼梯之用。进院大门一般建在整座屋子的右边。院内正面的板壁、柱子、枋头均饰有雕塑、彩绘。花纹有茶花、梅花、菊花、缠枝连等,兽纹有龙、凤、虎、豹等应有尽有,简直是琳琅满目,置身其中恍惚进入一个艺术长廊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白族民居最有特色的是门楼和照壁。门楼有木制结构、砖石结构、纯白大理石结构。不论是那一种结构,其造型大多以“一滴水”、“三滴水”两种出现。飞阁翘檐,多檐重叠,颇显艺术匠心。整个门楼作石刻木雕、朱色油漆、粉墨彩绘、泥塑书法、镶花贴金于其上,并饰以山川、花鸟、龙凤等彩绘和雕塑,大门两侧置一对纯白大理石狮子,金光耀眼,气势雄浑;照壁由对称的高低两台滴水组成,呈庑殿式瓦面,四角上翘,壁上抹白灰饰以彩绘、书法,瓦檐下方图为“万”、“工”、“弓”、“米”等图形,以增强建筑空间和加大层次,使庭院体现出和谐、大方、美观的作用。整体看去,蔚为大观、富丽堂皇,颇具艺术匠心,充分体现了白族悠久历史文化精湛的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楼房布局十分合理,每座楼房前留有⒈8米宽的走廊,楼层走廊⒈5米宽,约为缩小,亦根据各户建房面积的大小建有相应的走廊和房间。每个房间的建筑面积基本一致,是根据整座房屋的大小来确定其房间面积的,最小的9个平方米,最大的达30多个平方米,大多数建成16个平方米。地层楼高3米,楼层高⒉8米,每座楼房不论是地层还是楼层的大门都是由6扇小门组成,以示六六大顺大吉大利,每扇大门由上百个方格图案紧扣连结组成一个疏密契合的整体画面,从屋顶至地面亦根据各自楼房的大小建成10—15米的高度,瓦面一统呈硬山顶造型。楼房座向大多以座西朝东或座东朝西两种出现,长年得到阳光的普照。只要步入其中,就有一种舒适、安祥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在洱海方圆的几十里,到处都筑有“城廊村邑”、“村邑连甍”的白族民居,近看清秀典雅,远眺雄伟壮观。就地域而论,整个民居从选址到始建至完工,无不体现出是一项集水文、气象、地质、环境、建筑、艺术、民俗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如果说,大理是一曲动人的乐章的话,那么白族民居就是这曲乐章里的音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