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渠的追忆

方人也

<p class="ql-block">央视《国家记忆》介绍“向东渠”建设情况节选</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晚上,央视四套节目《国家记忆》连续讲述向东渠的建设过程,勾起了我的记忆,当年我也见证了这项伟大工程。结合2014年写的《云霄寻古》拙文和去年参观向东渠纪念馆情况再次回忆那如火如荼的建设时期。</p><p class="ql-block"> 2014年的《云霄寻古》拙文有关向东渠片段</p><p class="ql-block"> 到了金汤湾不得不提到上个世纪6-70年代的两个伟大的人工工程:连接云霄和东山两地的八尺门海堤和跨海向东渠。</p><p class="ql-block">八尺门海堤,1960年建筑,把东山与大陆相连而成半岛。八尺门,位于福建省东山县(东山岛)北端,与云霄县陈岱隔海相望,是东山岛通往大陆的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隘。1954年前,东山岛与大陆交通就靠八尺门老渡口,人力摆渡。1953年7月16日,东山保卫战中,东山军民在八尺门全歼国民党伞兵,取得闻名全国的八尺门大捷。当时由于渡口的落后,使部分国民党部队得以逃脱。1961年6月八尺门海堤建成。海堤全长620米,堤高最深达16.6米(长仅10米),堤宽13.6米,东山由全岛变半岛,海堤上修建一条两车道的公路,至此汽车可以直接开上东山岛。</p><p class="ql-block"> 1971年,八尺门海堤建成10年后,为了解决东山缺水问题,东山、云霄两县共建向东渠,八尺门海堤上又筑57座向东渠渡槽墩,</p><p class="ql-block"> 向东渠引水工程北起云霄县马铺山区,南入东山岛的红旗水库,跨山越海,全长85.81公里,仅次于全国闻名的“红旗渠”,最大流量每秒14立方米,可灌溉土地约1.33万公顷。1974年,云霄、东山两县又在向东渠上游建设一座蓄水1.8亿立方米的峰头水库,引蓄兼备,使向东渠长流不息,用之不竭。1978年9月,向东渠石拱渡槽设计获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成果奖。</p><p class="ql-block"> 这两项宏伟工程,使风光如画的东山岛,更加美丽妖娆。</p><p class="ql-block"> 2005年东山县在八尺门海堤下游50米处兴建了八尺门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与八尺门海堤平行的八尺门跨海大桥(左侧)),大桥通车后,八尺门海堤被封路,失去了交通功能;而随后,东山又兴建了连接诏安的大产大桥。两座大桥,完全满足了东山岛与陆地的往来需求。</p><p class="ql-block">由于八尺门海堤下无涵洞,东山湾和诏安湾的海水不能互通,加上近年来网箱养殖发展、投饵量增多,人们生产生活的移居以及废弃物的排放,使得八尺门海域海水日趋富营养化,这一代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p> <p class="ql-block">(海堤两侧网箱养殖业在夕阳余辉下呈显最后的光影)</p><p class="ql-block"> 于是,拆除东山八尺门海堤,便被提上日程。曾经为东山岛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这两大“功臣”,这个月已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科技成果奖的八尺门海堤上57座向东渠渡槽墩。</p> <p class="ql-block">5日傍晚我沿着八尺门海堤向南慢行举目望去向东渠在夕阳余辉下显的雄伟而更加沧桑。</p> <p class="ql-block">(落日印古渠)</p> <p class="ql-block">八尺门海堤上堆积的牡蛎壳仿佛向过住人群讲述她的过去,想当年我在云霄一中上初一时同学曾从城关徒步走到八尺门海堤,向在1953年7月16日,东山保卫战中牺牲的解放军敬献花圈。</p> <p class="ql-block">(位于东山岛一端的东山保卫战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位于东山岛一端古度口公园前八尺门海堤纪念碑)</p><p class="ql-block">6日一大早我又再次踏着朝阳沿即将消失的八尺门海堤向南走去,</p> <p class="ql-block">(海湾中劳作的渔民)</p><p class="ql-block">在八尺门海堤南端遇见一位80多岁老伯在路边菜园中劳作,时而站立默默地望着家门口的向东渠,望着渠柱上刻着参与修建渠道的每个村的村名和有着浓浓时代印迹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我用不太熟悉的闽南话与他交谈,他如数家珍的给我介绍了向东渠的修建过程、具体走向和巨大作用,最后大声叹气地说,马上要拆了,今后看不全了,你要多拍拍。</p> <p class="ql-block">老伯很配合地让我拍照)</p><p class="ql-block">虽然向东渠道八尺门段尽管失去输水功能,却是个不错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向东渠道与度假区大楼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目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陈岱镇正规划将向东渠融入金汤湾景区,在打通后的八尺门附近海域修建度假游艇码头,全力打造“南中国温泉圣地”景区。</p> <p class="ql-block">向东渠渡槽墩穿过金汤湾景区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p><p class="ql-block">看到向东渠渡槽墩的样式我又想到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以北约70公里塞戈维亚古城的古罗马水道桥,它是罗马人在西元前50年用20000块花岗岩堆砌而建造,高30米,长728米,有166个双层拱洞。其建筑工艺是擅以力学构造,以石块之间不使用灰泥黏接而成,堪称伟大的建筑工程。五十年前这座水道仍在使用,迄今完好,成为塞戈维亚古城中一道美丽的景观,令人称奇。</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水道桥穿过塞戈维亚古城广场)</p> <p class="ql-block">(塞戈维亚古城的古罗马水道桥)</p><p class="ql-block">早餐后离开金汤湾度假区…….</p><p class="ql-block">2018年写的:</p><p class="ql-block">1970年初我们随母下放云霄马铺公社不久,能与河南“红旗渠”媲美的“向东渠”引水工程全线开工,向东渠北起云霄县马铺山区,南入东山岛的红旗水库,跨山越海,全长85.81公里,最大流量每秒14立方米,可灌溉土地约1.33万公顷。</p><p class="ql-block"> 不久后又在向东渠上游建设一座蓄水1.8亿立方米的峰头水库,引蓄兼备,使向东渠水长流不息,用之不竭。</p> <p class="ql-block">云霄马铺峰头水库大坝2018.11.13摄</p><p class="ql-block"> 当年因修建向东渠从马铺到云霄县城的道路全部无法通行,甚至还要绕到平和县境再回到云霄城关。有一次,我们乘坐当地农民的自行车从马铺去到县城。说是“坐车”实际上是“扛车”。许多路段自行车都无法通行。农民只好将自行车扛在肩上走过去,而我们小孩只能自己提着行李步行紧跟其后。</p><p class="ql-block"> 修建向东渠虽然给我们的出行造成诸多不便,但每次途经工地看到到处都是红旗飘飘,如火如荼的壮丽施工场面,我也为能亲眼见证这一伟大工程而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2023年我再次来到云霄,再次去看看向东渠和新建的向东渠博物馆。10月14日在向东渠博物馆前巧遇省委书记周祖翼在云霄调研来向东渠博物馆(下河乡下河村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p> <p class="ql-block">相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云霄向东渠精神教育实践基地</p> <p class="ql-block">向东渠引水工程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向东渠引水渠渡槽</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位于上窖段倒虹吸管工程的倒虹吸水管</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景再现当年感人劳动场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馆中收藏的一幅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李晓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李晓伟是福师大78级美术(油画)毕业,留校,后因一事找我过,印象比较深,目前是油画领军人物。</p><p class="ql-block">央视4播出《国家记忆》说向东渠一事,有一镜头李晓伟扶着李文庆,并注明他儿子。这时我才知道李晓伟是当年主政修渠的李文庆书记儿子。</p> <p class="ql-block">同时收入的还有我云霄一中时的师兄高志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值得大树特树的一群人。他们为云霄和东山的老百姓造福。由于以前宣传不够。过了近半个世纪后。向东区的事情才得得以在全范围宣传,感谢央视的片子,感谢大家关注那一代人的事。我也感到自己有幸当年见证了这伟大工程。</p><p class="ql-block"> 2024.09.20于榕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