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

流星雨

<p class="ql-block">“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此次天水行的主要目的地是麦积山石窟,却不料被火出天际的天水麻辣烫将行程一推再推,好在去时五一黄金周刚过,天水城里、麦积山石窟并没有出现人潮涌动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天水麻辣烫,这泼天的富贵是怎么来的,作为一个四川人表示真的看不懂。如果为了这麻辣烫专程来,非常没必要!如果为了麦积山石窟,却值得一来再来!!</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之状得名。</p><p class="ql-block">【瑞应寺】附属于麦积山石窟的寺院建筑,东晋时期始建,称“无忧寺”,至北宋起称为“瑞应寺”,其名称沿用至今,现存的瑞应寺建筑为明清重修。“行经千折水,来看六朝山。”为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先生所题。</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各时代洞窟内均由造像(包括泥塑和石雕、石胎泥塑)、壁画构成其内容和艺术形式。其中造像多为北朝(北魏、西魏、北周)作品,并反映了北朝各个阶段的造像艺术特点,全面展示了北朝泥塑造像发展演变的过程,被誉为“北朝雕塑陈列馆”。隋唐时期的造像较少,宋代对北朝造像大量重修,多数洞窟都可见宋代重修的痕迹,元明清时期仅对部分洞窟进行重修。麦积山石窟是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国第二大艺术宝窟,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发展演变的过程,如北魏前期的魁伟雄健、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西魏的俊秀清朗、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等。</p> <p class="ql-block">第 13窟 摩崖泥塑,一佛二菩萨,位于东崖中部,凿于隋,宋代重修。为麦积山最大的造像,整个造像伟岸高大,神态闲适。 1982 年修复中,从主佛右脸内出土手抄本 《金光明经》一卷,又从白毫相中出土有南宋墨书题记白瓷碗一件。</p> <p class="ql-block">第3窟 麦积山东崖,又称千佛廊。长廊式崖阁,大型人字坡顶,共14间,现为上两层下四层。上两层宋代重修,下四层北周原作。</p> <p class="ql-block">第4窟 麦积山位置最高和规模最大的窟,又称散花楼、上七佛阁。平面长方形单檐庑殿顶式崖阁,前廊后室结构。雕凿精致,宏伟壮丽。七龛主佛构成七佛,历经唐、宋、明、清重修或重妆,各龛内现存影塑700 余身,均为北周原作。</p> <p class="ql-block">薄肉塑 在7个佛龛的上方采用绘、塑结合而成的 “薄肉塑”伎乐天,即脸、手、脚等身体裸露部分用浮雕手法塑出来的,泥层厚度一般在2-3毫米间,在国内石窟造像与壁画中独一无二,是麦积山壁画精品。(图3网图)</p> <p class="ql-block">“是无等等”牌,清代木匾,悬挂于第4窟第4龛龛楣之下。清书法家王了望所书,行书,墨色。出自《摩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即佛道超绝,无与等者。</p> <p class="ql-block">金刚力士 第4窟前廊东西两端,各塑一金刚力士,北宋圆塑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造像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夸张,成功地塑造了孔武有力、气势威严的金刚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小有洞天 在4窟廊的西端,可见一洞口,上有匾额,书“小有洞天”四字。小洞仅容一人躬身而过,之后便是豁然开朗、气象万千的牛儿堂(5窟)。</p> <p class="ql-block">第5窟 位于东崖上层,泥塑倚坐弥勒佛及二胁侍菩萨像,初唐造像,圆润秀丽,神态质朴,富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踏牛天王 第5窟中套门外侧天王,因脚下踏一牛,俗称踏牛天王。当时因下面有围栏,不太看得清牛儿,故只拍了张半身,整理时后悔不已。(图2、图3为网图)</p> <p class="ql-block">第5窟右侧龛内坐佛,唐代泥塑。</p> <p class="ql-block">第98窟 摩崖雕造于西崖崖面的中心部位,石胎泥塑,北魏造像,经宋、元重修。</p> <p class="ql-block">第76窟 位于西崖东下部,平面梯形小型平顶窟,北魏,正壁塑一主佛,左右壁各塑一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壁画 第76窟顶部现残存隋代重绘璧画,色彩鲜艳。正中绘圆莲,周围绘飞天绕莲飞行于碧空之中,飞天上身皆白色,裙装饰以石绿,或草绿,或赭石色,帔帛饰以石绿或石蓝色。这蓝、绿二色本人最爱。</p> <p class="ql-block">第78窟 北魏造像,具有典型的早期外来风格。</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的普通通票每人80元,另有15个特窟,需单独收费。特窟分大、中、小三个规格,大窟每人每窟180元,中窟160元,小窟100元。限于钱包和时间的双重压力,此次选了2个特窟,大的133窟、小的44窟。当时在现场感觉另选特窟的人不多,选2个以上的没有。等了大概一刻钟,来了个小伙子也选了133窟,然后讲解员带我们一行四人从东崖上,沿途挨个讲解,原以为讲解员只讲解另选的特窟,所以哪怕只选一个特窟,也会有专业人员全程讲解,就不用专门请讲解员了,讲解员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非常专业。</p><p class="ql-block">如果来麦积山石窟,即使不选特窟,也一定一定要请讲解员;如果只选一个特窟,首推133窟;如果时间和钱包允许,可用两天时间 ,一天东崖,一天西崖。</p><p class="ql-block">(因特窟不允许拍照,下面2个特窟图片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第44窟 东崖西部,西魏代表洞窟,平面方形四角攒尖顶庄,前部崩塌,现存正壁龛,正壁的主佛,有“东方美人”之称。有人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讲解员说这说法并不准确,造像可比蒙娜丽莎早了一千年哦,有研究认为造像依照了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的形象,讲解员也给我们讲了乙弗氏凄美的爱情故事。造像整体比例准确,线条简练,造型优美,艺术水准极高。东方美人,浸润时光,窥见千年,超越尘世,绽放芳华。</p> <p class="ql-block">第133窟 位于西崖东上部,北魏时期开凿,此窟俗称“万佛洞”,窟内复室叠龛,结构复杂。是麦积山石窟中内部空间最大、精珍品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窟内现存麦积山数量最多的石质碑刻,其中千佛碑、佛传故事碑、造像碑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碑刻精品,艺术价值极高。</p><p class="ql-block">释迦会子</p><p class="ql-block">宋代重塑罗睺罗授记,造像极富感染力,为宋代佳作。</p><p class="ql-block">造像把父子相会定格在佛祖右手停顿在罗睺罗头顶的瞬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和自己的儿子相见,佛祖慈祥柔和的目光俯视着自己的孩子,伸出柔美纤细的手似乎要抚摸罗睺罗,既有见到儿子的激动与喜悦,又有对儿子未曾养育的愧疚,同时还要保持佛祖的威严。而儿子罗睺罗却双手合十,似在问候父亲,又似在向佛祖敬礼。</p><p class="ql-block">同一件雕塑作品,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甚至会产生令人感到神奇的变化。当讲解员关掉灯,打开洞窟门的时候,霎时被震惊到了,我们看到了佛祖蓝色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而从侧面也看到了儿子的眼里噙着泪水。</p> <p class="ql-block">小沙弥</p><p class="ql-block">第9龛佛座下龛底右侧,高0.88 米,为一少年形象,被称为“小沙弥”,为麦积山石窟最有魅力的造像之一。整身造像,造型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刻画,不论是外型塑作还是内心情感的刻画与表现,都属北魏时期的精典作品。</p><p class="ql-block">他静静地伫立佛陀身侧,头略微下低,眉眼间发出甜甜的笑容,让看到他的人都忍不住跟他一起笑,这抹东方的微笑在这里凝固了一千五百多年,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感染我们。</p><p class="ql-block">好想每天都能看到这发自内心深处自然纯净的笑容,听讲解员说文创店库房有八十年代的复制品,跑了几个地方都沒有找到,现在机制的仿制品形似而神不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造像碑 </p><p class="ql-block">第133窟又称“碑洞”,窟内内保存北魏院期至西魏时期造像碑 20 余件。其中 10 号造像碑为精品,北魏晚期。圆首方形,碑阳分格雕刻表现大乘思想的三世佛、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 及佛传故事。佛传故事有燃灯授记、乘象人路、诞生、剃发出家、树下思维、降魔成道、鹿野苑说法、涅祭等内容,是北朝时期保存情节众多、雕刻精美的佛传故事造像碑。</p> <p class="ql-block">避坑</p><p class="ql-block">检票之后,有请讲解的地方,一看有专门的房子,有统一的服装及耳麦,估计是正规的,迫不及待地请了一个,价格倒还便宜,人均十几元吧,原来也是野路子,讲点正史也讲点野史,只走到麦积烟雨石碑处,是不登崖的,极不专业。</p> <p class="ql-block">题麦积山天堂 唐(五代)王仁裕</p><p class="ql-block">玉堂闲话云。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冈峦崛起,一石高万寻,其青云之半,梯空架险,有散花楼,由西阁悬梯而上,有万菩萨堂,并就石凿成。自此室之上,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至此万中无一人敢登者。仁裕独登之,乃题诗于天堂西壁。前唐末辛未年也。</p><p class="ql-block">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p><p class="ql-block">簷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p><p class="ql-block">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p><p class="ql-block">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