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我也记不清楚,反正当下如果不静下心来了解一下宁远文庙,于我个人来说,觉得从学识上是很肤浅的,从家乡情感上来讲也是不亲切的。永州这个潇湘之地孕育出的文化不比别的地方少,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它是属于偏僻的南蛮之地,朝廷中若有被贬官员,其最佳流放之地也就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被贬的文人仕官在此地就记录了他们一生的孤独与寂寞。于是,文化的发展,就留存了不少的先辈思想光芒,造就了今天永州一个文化厚重的历史载体。而宁远文庙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湖湘明珠,陪伴着宁远的古今之事。</p> <p class="ql-block"> 宁远文庙,又名学宫,它座落在县城北边一隅,门前是潇湘之源泠江河。起初是建在汉泠道故城(今冷水东城),后在宋朝乾德三年(965年)随县城搬迁才建在现在的宁远舜陵镇。说到宁远,按地理位置论,它可能是永州南六县的中心区域,也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大后方,现在不叫南蛮之野了。但它的命名由来却是十分的有趣味,而且也是宋代乾德年间的皇帝挥墨一题: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于是,以宁字开头故叫宁远,宁静致远。况且又有舜帝南巡葬于九嶷,他的道德思想感化着宁远人们。因此,宁远也是中华道德文明发源地之一。而文庙建立在此,从客观上分析来看,那是自然而然之事,但它的意义却让宁远小县城有了更大的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踏进文庙,那种怀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感是难以形容的,有的时候眼睛只一味的瞪着三米红墙默默地环顾四周,手指仿佛一点儿也不敢乱触摸着文庙内的建筑古物,因为那是古今的隧道,一旦触摸,会让你产生不尽的想象。于是,沿着文庙侧门慢步前进。第一入眼帘的便是有一口小池塘,池塘呈半园形,古代的人称之为泮池,那是官学标志,意思是官方建的孔子学校。泮池上有一座桥,据说是古代考试学生前去祭拜孔子的必经之桥,又叫“入泮”。想必古时候的宁远县几位状元都入泮拜了孔子吧。池塘的水不深,但亭亭净直的荷塘一色,增加了千年学宫的几分静谥与和谐,衬托了受孔子儒家思想影响的另一派理学的生命延续与墙内的文化丰富性。</p> <p class="ql-block"> 与泮池相互辉映的建筑是棂星门。我抬眼直望,只见上面镌刻的麒麟狮象,跳跃奔突、栩栩如生,并且独立地蹲在大成宫门前数米远。我实在忍不住用手触摸了一会,真想感触一下这千百年来的历史见证物,想象古时候读书人的那种满口都是“之乎者也”的场景。而棂星门它是历史文化留下来的古物,代表的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这里的文曲星便是孔子。孔子的一生是教书育人的一生,特别是孔子的后半生几乎是以周游列国为主来传教授业的,他周游列国十四个,传授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位;创建了儒家思想,并被历代帝王视为正统思想。后世尊称为孔子,是“万世师表”之楷模。而且,今天的宁远县每当教师节来临之际,还在这里举行教师“开笔礼”,隆重极了。</p> <p class="ql-block"> 当看见不远处的前方有一扇高大的红色之门时,我又立马走上去,上面豁然出现三个大字“大成殿”,它将文庙分隔成前院与后院两进院落。这是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风格,是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祭祀孔子的文庙,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可以想象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宁远百姓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多么的重视与践行。而更引起我注目的是那高约8米,直径约40公分的灰色大理石雕柱,蟠龙舞凤、惟妙惟肖,艺术价值极高。我双手抚摸,又不敢高声语,身怕惊动了这守护孔子一千年的石柱灵气。据讲解员说,这精美的石柱总共有20根,每一根都有极高的观赏品味,堪称中国石雕艺术的瑰宝。因此,我在想:能用高浮雕镂的精湛手艺琢出这众多的石雕艺术,本身就是奇迹,也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什么叫做巧夺天工的概念,何况陪伴的是影响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孔子,那自然是星月生辉了,也间接的衬托出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之重要性,难怪中国五千年前的舜帝早就已经选择此地来等候孔子。</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内是整座文庙的主体,也是祭祀孔子的场所,突然进去会有一种像北京故宫的感觉,魏峨、庄严。它场地不宽,但可容纳上千人。这时,我整理好衣裳,小心翼翼地边看边思考。说不紧张,那是不正常的。但正大成殿的石雕还是一幕幕地映入我眼帘,我只有双臂直放两侧轻轻地拜看走过。进入殿内,我向孔子行了一个迟到了的“千年之礼”。因为儒家思想的“仁”学就是倡导着我国周朝的礼乐制度里的“礼”学思想。这种文化,在我们今天发展的中国来看,影响世界的其他国家很多。所以,我的内心对这种经久不衰的思想是充满着无限崇拜的。但今天的人们在取舍这种历史文化时,何尝不有方法的去使用,曰之:取其精华。孔子尊像的左右两侧是其几位弟子,也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里闪烁着光芒,影响深远。然而,我不由得心中发出一些感慨: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确实是令人惊叹的,它能把一种正确的文化价值影响着世世代代,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自我丰富与完善。而殿内供奉着孔子神位的上首牌匾“斯文在兹”与篆书写的“万世师表”也集中体现了孔子一生的光辉形象和历史地位,真乃光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 宁远文庙,这座在整个中国南方仅剩不多的祭祀孔子的学宫,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足以证明了儒家思想的顽强生命力。它教化了宁远当地的百姓,使得这片肥沃的文化之地在历史的岁月里不断地人才辈出,群英荟萃。它像是潇湘源泠江河上的一盏黑夜里的指明灯,总是在改朝换代的历史中提供正确的选择路线,使当地的人们免受社会动荡所带来的灾难。因此,这里祭祀孔子的游客常年络绎不绝,它与九嶷山舜帝陵是遥相辉映的文化瑰宝,给本地的人们创造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正是这种宝贵的文化价值,当地老百姓们几千年来都矢之不渝地遵循着他的“仁”学思想。若是你想到此感受一下这种文化洗礼,就很快地让你的思想恍然大悟,并结合那久远的“道德”文化,更是让你如沐春风。你会突然觉得,换一个角度与视觉来考虑问题,会别有一番开朗的景象。你不再怀疑人生的短暂与孤独,不再怀疑社会的复杂与无奈,它完全让你如何能在闹市中静谥地保持着清静与清醒。</p> <p class="ql-block"> 是啊!潇湘源上的泠江河,能孕育和汇聚出如此大的正能量,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老百姓。他们安居乐业又勤劳朴实,敢于担当又永葆正义,在和平与动荡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始终怀着道与仁的初心。就如我们从侧门而进的门上方牌匾四字一样“道贯古今”,不变本色。用道与仁的思想标准来衡量一切事务的发展,用道与仁的思想来处理一切事务的评判,使其福泽当地一方。游赏到这里,我缓慢地离开了文庙,但又一次次的回望着它那红墙背景;一次次的感叹,千百年来的宁远文庙经历了多少的历史沧桑和社会变化。而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宁远文庙也见证了这让世界瞩目的盛世中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