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出北京前门地铁站东南口,再东南行百十米,就到了仅与正阳门箭楼一路之隔的西打磨厂街。</b></p> <p class="ql-block"><b>“打磨厂”这个带有时代特色的胡同,形成于明初,因石匠开磨盘和石器作坊而得名,曾是京城著名商业街之一。打磨厂又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打磨厂满目高楼大厦,老街已空有其名;西打磨厂经过修缮整治后,老街重新焕发出生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寻根了却多年愿</b></p><p class="ql-block"><b>来打磨厂寻根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直到今天,受我的同事好友、军事新闻史研究专家张弛主任之约,得以终于走进这条很有历史感的胡同。</b></p><p class="ql-block"><b>退休前我所在单位解放军报社是约70年前从这条胡同迁出的。资料介绍报社原址在“223号乡村餐厅”,来到这里一看感觉不对劲儿。经一位土生土长的老人指点,才知街道号码几经变更,我们要找的“乡村餐厅”在“肖公庙”的斜对面。一番周折,最后终于从不起眼的“肖公庙”原址门脸,找到了这座不起眼的民国风格古朴二层小楼,楼西边角上 “乡村餐厅”几个繁体字依稀可辨,现在的街道号码未加标注,循序可推断为“202”。据称,这里早年是一个澡堂子,后来改为当年还算豪华的“乡村餐厅”,再后来改为部队一个招待所,现修缮后正在招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的前辈就是蜗居在这里“打磨”出一篇篇有影响的军事新闻的,最初创刊的报纸就是在这里用改装的印布机印出来的。抚今追昔,多么令人感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会馆文化耀京城</b></p><p class="ql-block"><b>来到修缮后的西打磨厂105号临汾会馆,正赶上“会馆文化宣介周”举行。馆内展出的众多实物、照片和音像资料以及会馆本身的影壁、扁额、集贤堂等,引起市民和游客的兴趣。</b></p><p class="ql-block"><b>南城的会馆文化源远流长。如同今天的“驻京办”,因靠近帝都内城和北京旧火车站,明清时期自发形成了许多旅店、会馆、银号等,打磨厂一条街就活跃着粤东、潮郡、宁浦、应山、钟祥等八大会馆。孙中山、毛泽东、梁启超、谭嗣同、鲁迅等伟人、英烈,在湖南、绍兴等会馆留下了组织和参加革命活动的足迹。造福乡梓、泽被四方的会馆文化,成为北京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除临汾会馆新打造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老街还保留了粤东会馆的遗址。北京名作家肖复兴就是从这个会馆旧址大杂院里走出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国医文化泽众生</b></p><p class="ql-block"><b> 提起“乐家老宅”,老北京几乎无人不晓,此宅就位于西打磨厂街46号院。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家先祖乐显扬在这里创建了前店后厂的“乐家老铺”,后改名“同仁堂”,现为誉滿京城的同仁堂中医医院。进到院内,还能看到古色古香的乐家老宅西楼和北楼中医大师工作室等建筑。“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八字传为康熙所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百年老字号漳州片仔癀药店,凭借药品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同样在打磨厂街赢得一席之地,并建起一个国医馆,因采访当天闭门未探得究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金融文化贯古今</b></p><p class="ql-block"><b>晚清时期,打磨厂街坐落着乔家票号、谦和泰等四大银号,现修缮后的银号变为民智文化研究所等。毗邻银号的天府店这座民国时期的标志性旅店建筑,原为人民银行招待所,现打造成全新的“红色金融教育馆”。这里展出的苏维埃币、抗战币、边区币等实物和历史资料,系统展现了党领导的金融事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史。 </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建筑文化展风采</b></p><p class="ql-block"><b>西打磨厂街220号院原是协和医院旧址,现为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在保留老建筑基本框架基础上,经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重新设计,揉入近代壁柱、珐琅彩玻璃、镂空挂檐等装饰元素,别有一番美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漫步这条老街仿佛走进时光的隧道,不同样式、风格的建筑,烙下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国粹文化流韵长</b></p><p class="ql-block"><b>走进西打磨厂街62号街道文化动中心,这里正举行迎中秋京剧演唱活动。街道</b><b style="font-size:18px;">京韵前门艺术团京剧队</b><b>在南城一带小有名气,演员表演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非一日之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打造文旅新地标 </b></p><p class="ql-block"><b> 百年老店焕发青春。由西打磨厂街210号老牌瑞华染料行和长巷三条1号 “义诚店”旅店两个旧址改造而成的“打磨场·共享际”,将“民宿+共享办公+咖啡餐饮+娱乐”一体化共享空间引入传统胡同中,为正阳门脚下的老“厂”街巷注入新“场”的勃勃活力。老染坊的金蝉石墩(八国联军侵华时从颐和园盗移至此),见证着这里乃至整条街道的世事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南山有玉,既琢且磨”。胡同的整治改造,其实是自己“打磨”自己的过程,绝非一拆一建那么简单。溜达打磨厂长街,仍发现不少遗留下来的破旧大杂院和居民腾退后尚未修缮或修缮好未能招租的院落,还需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笨功夫、细功夫、长功夫,才能“打磨”成“南山之玉”的样子,而时间终会证明一切。</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资料图片源自公众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