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苍岩山小记

米虫

<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酷暑难耐。在连续几天35~36度的高温中,做了一个决定——找一个山区避暑去。</p> <p class="ql-block">于是,仓促间选择了位于河北石家庄市的苍岩山。各位,这便有了后面一个啼笑皆非的局面~~待我后续解释啊!</p> <p class="ql-block">凉爽舒适的大巴车,先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地方——土门关。这里,曾是汉代“背水之战”的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土门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西五里,即古代的井陉口,是“太行八陉”中第五陉井陉的东口,也是连接山西和河北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土门关自古为东西必经之道,遗留到三座门楼上,仍保留有“三省通衢”、“晋陕通衢”、“土门关”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却没有找到这样题额,据说是被有关部门收藏保存了</p> <p class="ql-block">早在战国时期,土门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是“秦皇古驿道”的重要一段,并见证了汉代著名的背水之战。</p> <p class="ql-block">背水之战概述</p><p class="ql-block">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破赵之战,就发生在以土门关为中心,西到今井陉微水,东到获鹿县城,其间约三十华里范围之内。由韩信、张耳率领的不足三万人的汉军对阵由赵王歇、成安君陈余率领号称二十万的赵军。</p> <p class="ql-block">汉军采用背水列阵的策略,将主力部队置于河边,形成“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局面,激发士兵的斗志。</p> <p class="ql-block">韩信同时派遣两千轻骑绕到赵军大营后方埋伏,准备奇袭。决战时,汉军假装战败撤退,诱使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此时,埋伏的轻骑迅速占领赵军营垒,并插上汉军旗帜。</p> <p class="ql-block">赵军久攻不下背水阵,欲回营时发现营垒已被汉军占领,顿时大乱,被汉军前后夹击,最终大败。此役汉军大获全胜,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p> <p class="ql-block">韩信以少胜多,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背水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韩信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背水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韩信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走在土门关千年的石路上,犹似看见当年的金戈铁马、滚滚烽烟,马嘶人吼,刀光剑影,仍能体察古代战场的残酷和悲壮。</p> <p class="ql-block">在土门关的旁边,还有一件珍宝——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行草书《祭侄文稿》。</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谋反,安史之乱爆发,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并先后遇害。颜氏一门被害30余口。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到季明的首骨携归。颜真卿悲愤交加,含泪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祭侄文稿》。</p> <p class="ql-block">此帖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是极具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书法珍宝,原作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因土门关而复建的商业小街上行人寥寥</p> <p class="ql-block">倒是因适逢正午,悬挂的灯笼被垂直的阳光在地面上打造出一幅独特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小街的拐角处,两株并肩而立的槐树与众不同,据传说,它们是在金末元初时期被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命名为“情人槐”。</p> <p class="ql-block">看了介绍得知:曾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随”千古名句的元好问,在公元1205年应试途中,听闻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在雄燕被捕杀后,雌燕悲鸣三日,自空中栽下,殉情而死。元好问被这生死之情所感动,便将它们合葬在一起,题名“雁丘”,并写下传世名篇《雁丘词》,才有了上述绝世佳句。</p> <p class="ql-block">元好问晚年隐居在土门关,曾梦到那对大雁双宿双栖,化成一株双生槐树。梦醒后,他便将财神庙前的双生槐树题名“情人槐”。</p> <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这株情人槐历经几度枯荣。据土门关老一辈村民回忆。如今的情人槐已是古槐树的第四代子孙了,依旧保持默默相对,共荣同生的姿态。每一对到土门关游玩的情侣们,都不忘在这株情人树上系一条祈愿情比金坚、白头偕老的红丝带。</p> <p class="ql-block">除了元好问,还有一些名人志士也都在土门关留下了家国情怀诗篇。</p> <p class="ql-block">来到土门关,竟能使人抚今思昔、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翌日,我们到达了苍岩山。</p> <p class="ql-block">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苍岩山以38度的高温接待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同团的团友们无不摇头哀叹:“本可以在家中开着空调抵抗35、36度的高温,怎么就一拍脑袋大老远的顶着大太阳冒着38度高温爬山来,真是个大笑话!”</p> <p class="ql-block">懊恼归懊恼,抱怨归抱怨,人们还是走向了山门。</p> <p class="ql-block">一入山门,满眼皆是葱茏,蔽日的绿荫瞬间拂去人们身上的燥热,内心也随之清净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苍岩山为太行山支脉,风景优美,草木繁茂,上山处处有景,景景观奇,景景有典,自古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盛誉。</p> <p class="ql-block">苍岩山景观丰富多彩。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涧幽谷,古树名木,清泉碧湖,构成了奇特、幽静、秀丽的自然景观。千年古刹福庆寺以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艺术构成奇异壮观的人文之美。(遗憾的是福庆寺正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福庆寺建于1400年前的隋代初期。据碑文记载,隋朝隋炀帝女儿南阳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度过了62个春秋。山上主要建筑有书院、万仙堂、桥楼殿、大佛殿、藏经楼、公主祠、碑亭等。所有建筑依山就势,小巧玲珑,或建于断岩,或跨于险壁,斗拱飞檐,构造宏丽,云蒸霞蔚,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沿山路行走不多远,一块巨石上非常醒目的字体“跨虎登山”</p> <p class="ql-block">再前行几步,便有一尊女子骑虎的塑像。据传说是南阳公主到苍岩山出家时,行至此处无路可走,幸得一只猛虎相助,将公主驮上山去。如今,这里已成为景区内的一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顺着山路继续前行,感觉两侧山峰之间的峭壁愈来愈窄,危崖千寻,青天一线,极目仰视,只见桥殿飞架崖间南北,金碧横空真可谓天下奇观。人们望之惊叹,为之赞美:“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p> <p class="ql-block">此便是苍岩山景区的核心是“苍岩三绝”之一:“桥楼殿”。桥凌驾于百仞峭壁之间,仰视蓝天一线,俯首万丈深渊。形制如同赵州桥敞肩拱式。桥上建楼,云飞楼动,楼内建殿,殿内三尊大佛。真是不是仙境胜似仙境。桥楼殿现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移目桥下,耸立的石磴直通桥殿之后,高悬三百余级。拾级而上,涧风吹来,透胆生寒,此时真是一登森然一动魄,若遇云低雾重,崖间风吹云涌,攀登者简直即可直入云端。人们称此石磴为“云梯”、“天梯”,并名此景为“悬蹬梯云”。</p> <p class="ql-block">登上云梯之时,迎面便可看到一小庙,旁边醒目标明了“峭壁嵌珠”</p> <p class="ql-block">小庙名为“灵官殿”,所谓“峭壁嵌珠”,指的是小庙其后两崖嵌一略呈圆形的巨大黑石,悬于殿顶上方。听工作人员说,每遇山洪形成瀑布飞流直下时,一到此石处瀑布便踪影不见;灵官殿建于此石之前,正当洪口,竟也安然无虞。这一奇怪现象,极似黑石有特异功能,因而以前被人视之为山灵,称它是“避水珠”。</p> <p class="ql-block">所谓高手在民间,当初填塞崖涧修筑天梯时,能工巧匠们有意留下了一条暗道,以便于泄洪。黑石正好嵌于两崖最窄处,同灵官殿一起遮住了暗道。飞瀑即从石后的暗道宣泄而下,故而黑石有“避水灵通”。由于游人所处的位置看不到石匠暗隧,才难解这一奇异的现象。因此,飞流直下的壮观,由而不见的玄妙融合一体,构成峭壁嵌珠之景,在此的确独具特色。在灵官殿东南有传说中的水帘洞,那是崖隙中溢出的山泉。</p> <p class="ql-block">自灵官殿转身回看,建造年代可以追溯到隋朝的桥楼殿扑面而来,它甚至比赵州桥的历史还要早。这座建筑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位置,被誉为“天下奇观”,成为苍岩山的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桥楼殿是一座二层重檐楼阁式建筑,其金色琉璃瓦顶和朱红色殿柱在蓝天绿峰中各显辉煌。殿内供奉有佛、菩萨、十八罗汉像及壁画,展现了丰富的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桥楼殿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桥、楼、殿的建筑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桥殿飞虹”壮观奇绝!使其成为游客和信众争相观赏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  沿桥楼殿左侧,有一条从山体中开凿出来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这条路通往隋代隋炀帝女儿南阳公主在苍岩山出家修行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此即南阳公主修行之处——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未料想有一群善男信女正在此做法事且拒绝拍照,只能看看外观了。</p> <p class="ql-block">在圣母殿的后方,是修葺一新的南阳公主居所——南阳公主庙</p> <p class="ql-block">在艳阳下静静的迎接到访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苍岩山“三绝”之二是这里的白檀树。白檀树是苍岩山的标志性植物,树龄千年,形态奇特,被誉为“檀奇”。</p> <p class="ql-block">白檀树据宋碑记载就有,有的已有千年树龄。它们不仅心空皮脱,而且树形因地而异。</p> <p class="ql-block">岩壁上,有的横生侧出,有的倒悬翟伞;涧底里,有的躯干洞开,依然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有的只剩弯弯的树干,又发新枝,是难得的“盆景”。</p> <p class="ql-block">更有的如巨蟒钻缝抱石,势欲拔山;有的瘿瘤密聚,像貌狰狞。</p> <p class="ql-block">有的如群龙翻腾纠葛,争欲破壁而去。真是无奇不有,世所罕见。人们赞美它们是“长生石上种真魂”。</p> <p class="ql-block">“山腰绮柏”是苍岩山的第三绝。</p> <p class="ql-block">无论在两峰断崖的绝顶,还是在两谷崖顶的危缘,都生长有千年以上的古柏。</p> <p class="ql-block">远望团团簇簇,欲坠不堕。</p> <p class="ql-block">更奇者,它们植根于万丈崖畔的石罅内,伸出千姿万态的枝干,供人鉴赏;最险绝处,象虬龙狂舞;最开阔处,如碧绿的礼花,晴空怒放;最陡峭处,又似青凤展翅欲翔。今人凝神注目,奇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且景区内的古柏树,虽树形各异,却均宛如朝拜之势,颇具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苍岩山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建筑艺术构成奇异壮观的人文之美,令人印象至深。</p> <p class="ql-block">经历了苍岩山上超38度的炙烤暴晒后,终于迎来了众所期盼的甘雨,而此刻,我们到了秦皇古驿道。</p> <p class="ql-block">秦皇古驿道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距离井陉县城向东5公里。</p> <p class="ql-block">这条古驿道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曾是古代燕赵通向秦晋的交通要隘,控制冀晋两省的咽喉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古驿道就是当时的主干线上的重要一段。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伐赵之战;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以少胜多的背水之战;公元756年唐将郭子仪、李光弼歼灭叛将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乱;公元1900年清将刘光才打响抵抗八国联军的庚子大战等等战例都发生在这里。这条古驿道能完整无损的保存下来,是因为清末修筑正太(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铁路后,这条险恶、难行的地段就渐渐地被人遗忘了。古驿道旁边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驿铺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邮政、公路史提供了重要物证,</p> <p class="ql-block">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考证:秦皇古道至少比罗马古道早100年。</p> <p class="ql-block">白皮关,又称井陉口或东天门,是秦皇古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白皮关位于‌白石岭上,自古以来就是‌山西、‌陕西通向北京的唯一通道,有“太行八陉第五陉,天下九塞第六塞”之称。</p> <p class="ql-block">绕过一个山口,一座雄关豁然出现,这就是扼守古驿道的东天门。</p> <p class="ql-block">东天门是一座关城,分东阁、西阁,两阁相距不足50米。</p> <p class="ql-block">两阁如同两把铁锁,牢牢地封锁着关隘。</p> <p class="ql-block">接近关城,古驿道渐渐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铺路方石呈淡淡的青色</p> <p class="ql-block">历经多少的车轮碾轧、马蹄踩踏、风雨侵蚀,石块已经变得光滑如镜了。</p> <p class="ql-block">两行车辙痕从门洞下穿过,又长又深,足足有50厘米,深深地镶嵌在厚厚光滑的基岩路面里。</p> <p class="ql-block">路面上每隔20米左右便砌有一道高凸而起、近30厘米厚的石槛,这一道道石槛是供重车上坡时停歇和沿坡缓慢下滑而设的石坎。</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想像出当年的辎重车通过这段路时有多么艰难、多么危险。</p> <p class="ql-block">城楼下有一段基岩石面,明显的低于两头。</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于在长年的车辆碾轧下,车痕深到一定程度阻碍了通行,又因有城关在上不能翻修,只好将其铲平。</p> <p class="ql-block">无奈新的车痕形成又继续阻碍通行又要铲平,周而复始,路面自然要降低了。</p> <p class="ql-block">即使这样,现存的车辙痕也有30多厘米深。</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以交通为例,各地车辆的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就是“车同轨”。也致使城楼路面上留下深深的辙痕。</p> <p class="ql-block">这条秦皇古道是中国仅存的古道陆路交通道路的实物,见证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交通建设,是“车同轨”历史的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古道边保留的古代递铺建筑,是中国古代驿传建筑中的重要类型。</p> <p class="ql-block">话说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巡游全国,10月动身,11月到达湖北、湖南,遥祭虞、舜,在长江乘船东下,经安徽、江苏折入浙江杭州,东去绍兴,登会稽山,祭大禹,刻石颂其功德,然后向北再次到山东,又登泰山、峄山,下山去曲阜,此后便感身体不适,到7月行至河北广宗县沙丘时病情加重,终至身亡。</p> <p class="ql-block">随行的赵高与胡亥、李斯共谋,秘不发丧,匆匆起程,在尸体旁放置臭鱼,以掩盖尸体臭味,一到咸阳便发动宫廷政变,逼太子扶苏自杀。当时秦始皇死后便经由此道。</p> <p class="ql-block">此处是歇灵台,装殓秦始皇的棺材曾在此石台上搁置,等待四处收集臭鱼的官兵。</p> <p class="ql-block">秦皇古道不仅是曾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还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p> <p class="ql-block">苍岩山一游,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到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