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闫吉瑞(悠然)</p> <p class="ql-block">一直喜欢李苦禅、李可染和宋文治先生的中锋用笔。在茫茫之中,觅得他们的几个绘画视频,爱不释手,阅读无数。</p> <p class="ql-block">中锋用笔在绘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吴昌硕和齐白石先生在花鸟画中,常常使用中锋用笔,使之他们的花鸟画在缤纷和色彩之外,又增添了苍劲、坚跋和刚毅。而在绘画中,使用中锋用笔较多的,当属李苦禅和宋文治先生。在趵突泉公园有苦禅先生的一个纪念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那儿观赏一次,目染那栩栩如生的画面,寻思老先生的用笔如神。苦禅先生的中锋用笔盈布在画里画外,落笔收笔果断而神速,他用中峰渲染的雄鹰,拙朴、雄劲和遒道,形神兼备,举世无双。他在画中的枝叶上,也常常用中锋布局、勾图和周密眷顾,使画面如苍海之阔,如山岳之凌,如大地无垠。使花鸟画有了经纬,有了天宇,有了画外之画。他有一个画鹰的视频,画鹰嘴和鹰翅的节点了上,我反复看了几十次,那中锋用笔可谓娴熟神驰,得心应手。正因为有了中锋的支撑,他的鹰更有苍穹之下,山峦之上的感觉,立有钢筋之力,形有伟岸之神,韵有未尽之味,脱庸而独树。宋文治先生的山水画多有中锋用笔,在塑形和渲染上,处处见锋,笔笔苍劲,大石与小石,整石与碎石,主峰与次峰,石见之地中锋毕现,使他的画有层峦叠嶂,雄阔遒劲,挺跋如松之感。有两个宋先生的绘画视频,在学习中反复研读他在主次峰上的用笔不同,尤其在中锋用笔上的巧妙变化,每次读每次不同,每次读每次有心得,可谓百看不厌,千读不烦。李可染先生有个画水牛的视频,他在牛的局部和全局上,尽显中锋用笔之韵,笔笔顿挫,锋锋如刀,在劲道之中挥洒自如。他画出的水牛有朦胧之逸又有力量之感,迥异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中锋用笔的魅力在于它的苍劲、坚挺、拙朴和刚毅。在山水画中使用中锋,更让山石鲜活和凌厉,更能衬托出山在画中的主体和中心位置。如主峰的勾图,如用侧锋就会松软无力,就会挺不起立不住。使用中峰就会立杆见影,顿有坚挺和苍劲的味道出来。前几天看一位画家的山水画,一看如浴春风,再读味道渐消,深品精髓全无。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中锋用笔,侧锋和涂抹占据了大部,使画少了精气神,读不住审不住。</p> <p class="ql-block">我神往中锋用笔的余味不尽,我追随中锋用笔的气势如虹,我烙印中锋用笔的神彩飞扬。争取在学习前辈的中锋用笔中有所得,有所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