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代风云下的淮阴汽车改装厂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作者 庞进亮</p><p class="ql-block"> 重视人才,是企业的成功之道。那时改装厂属于集体性质的小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人是关键因素。企业确实是想了很多办法,一方面从外单位“挖”人。从当时的市农机研究所挖来了高级工程师孙伟,先担任了厂工会主席,后担任了技术负责人;从武汉船研所调来了年轻的技术专家林伟,直接进入技术科从事研发工作;从兰州引进的高级工程师许维英,先从事技术工作,后成为了企业的副书记,走上了领导岗位;此外,从南京汽车制造厂、清江拖拉机厂调来了施开林、陈永顺等工程师,还从太原、宿迁等地引进了夏荣振、张行倬等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大批量招引学校毕业生。从1983年开始,每年都向交通局组织人事科要新来的毕业生,不管什么学校毕业的全要。那时的大学毕业生十分金贵,这种企业能分到一二个就是十分幸运了,改装厂动脑筋,打通“任督”两脉,每年都有学生进来,1983年就引来了本科生朱卫海,还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后来陆续进来了严洪、方明霞、纪效勇、赵建业、方锦堂、胡健、胡国龙、王树明、杜松、张明扬、李建军等毕业生;我是1988年进厂的,那一年竟然一下子来了10位毕业生,创了历史记录,除了我,还有叶和林、王浩、陆凯、徐玲、左祎文、顾春叶、孙长保、戴宏宇、孙琴等;此后又陆续进来了刘金柱、王军、邹国勋、张惠扬、陈丰、周斌、端木芹、周宏、苏艳坤、刘绪标等。事实证明这些同志,经过岗位的磨练,后来都成为了企业的骨干,甚至成为企业副厂长,有的后期当上了公司总经理。此外,企业内部培养人才也非常重要,除了前面提到的任技术副厂长的,还有任经营副厂长的吴金元,任财务副厂长的刘慧,都是响当当很有水平的人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精明能干的设备科长单怀朗、干事历练的销售科长刘勇、聪明美丽的财务科长吴冰、严谨认真的统计科长戴家祥、热心负责的劳资科长端乐侗、勤奋踏实的生产科长张丰喜、多才多艺的供应科长刘庆福、务实干练的工艺科长张天生、爱厂如家的行政科长陈志仁、任劳任怨的厂办主任王立国等等都是内部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代表。</p><p class="ql-block"> 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助推企业走向兴旺的重要因素。记得在改装厂的那些年,虽然工作繁忙,但业余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厂里工会两位主席应该是功不可没,一位是孙伟,一位是吕志滨,都是很有水平的好领导,其中吕志滨后来还成为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资深的摄影专家,作品屡获全国大奖。当时,工会千方百计组织各种活动,有各类球类比赛,歌咏比赛,还有体育趣味比赛,奖品也很丰厚。我印象深的,我参加了演讲比赛,是一个车间到一个车间现场去讲,真的是与工人打成一片;我还参加过桥牌比赛,是全市交通系统组织的,我代表改装厂队,当时由于忙,只是带了几位工人临阵磨枪,练了几次就上场比赛了,竟然取得了全市交通系统第三名的好成绩,连自己都不敢相信。改装厂那时加入了一汽集团,有了全国性的组织,工会还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活动,记得我当时参加了征集歌词比赛,也是年轻不知高低,自己悄悄写了一篇《汽车工人之歌》,害怕水平太低,偷偷地投了稿,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到现在还有两句歌词记得:“汽车工人的年华,在焊花中绽放”、“汽车工人的年华,在汗水中挥洒”,确实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想的!后来这首歌,加入了改装厂的企业精神等内容,又请了市里著名作曲家谱了曲,最终成为了汽车改装厂的厂歌,逢年过节举办活动或参加市里歌咏比赛,成为了必唱的节目。</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工会在职工过生日前,会送上大蛋糕和鲜花作为祝贺,还会赠送大毛巾、肥皂、牙膏等日用品,企业员工之间关系特别和谐,彼此团结友爱、热心助人,满满的正能量。我印象深刻的有做车间统计工作的范玉芹、严德敏,计量员杨国云、描图员金丽玲、张慧玉,工会的金红、厂办的范新宁等,车间工人费少彬、左毅、陈效英、沈海波、杨和平、茆燕文等等,厂里的两位医生翁玉华、陈琳也是热心的老大姐,助人为乐的好典型;那时还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市的大事,企业职工王士军,夜里起来抓小偷,紧紧地扭住小偷不放,被急了眼的小偷连捅数刀,抢救无效而不幸离世,后来被追认为见义勇为的烈士,成为全市学习的英雄楷模。</p><p class="ql-block"> 企业变革的风云</p><p class="ql-block"> 时代风云变幻,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1999年—2013年,淮阴市汽车改装厂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变革,逐步走向鼎盛,又从辉煌中走向衰落。这一阶段,我在市交通局科技处工作,正好从事交通工业管理的具体事务,需要经常向市经贸委上报工业统计报表和经济形势分析材料,与改装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见证了全部的过程。1999年—2004年,是走向鼎盛和辉煌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改装厂在此阶段出现了两大变革:一是企业改制,二是成立合资企业。</p><p class="ql-block"> 从1999年开始,我市全面推进“国退民进”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革,市直交通企业陆续进入改制时期,市汽车改装厂被列为第三批改制企业,2002年开始企业正式启动改制程序,确立了以经营层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持股会的股份制改制方案,职工全部置换身份。</p><p class="ql-block"> 2003年8月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至2003年12月,企业完成了全部改制程序,成为一个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与市交通局脱离了隶属关系。</p><p class="ql-block"> 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提倡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引进外资,快速地发展壮大。改装厂陆续接触和洽谈了不少家外资单位,从2001年开始,初步确立了比利时的STOKOTA公司为重点合资对象,经过多轮谈判,终于达成合作协议。在此期间,改装厂又在我市经济开发区的韩泰南路东侧新征了一块土地,用于合资新项目建设,至2004年初全部建成投产,企业注册为江苏安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04年4月举行了隆重而浩大的庆祝竣工开业剪彩仪式。时任比利时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时任市委书记丁解民、时任政府副市长陈杰、时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唐道伦都参加了这一仪式,这也是改装厂历史上最辉煌、最高光的时刻。这一年企业引进了城市环保和环卫车辆产品,又研制开发了HYG5260GXW吸污车,逐步成长为从事高端市政维护、应急排涝抢险、环保、环卫行业等各型专用车辆制造的企业。 </p><p class="ql-block"> 2005年—2013年,是逐渐衰落和消失的阶段。历史是有一定周期律的,企业的变革也是如此。改装厂经历了前期30年的快速发展,也积聚了不少隐患和矛盾,特别是1999年到2004年的合资和改制阶段,留下了很多隐患和矛盾,从2005年开始显现和爆发。合资的比利时STOKOTA公司是一家实力并不强大的私营家族企业,而与改装厂签订的合作协议却以双方各占50%股份形式,双方都不是大股东,也都不是小股东,有不同意见时争吵时,很难做出决策。初期公司以比方出负责人经营,但比方明显不谙中国国情,经营急转直下;后期虽由中方出人负责管理,但限于股份制的掣肘和对中方的不信任,矛盾不断,经营也未出现较大起色。最终矛盾剧烈爆发,最终以比方撤资,合作彻底失败。与此同时的改制中,哪些人作为经营层持大股、那些人作为骨干中层持股、哪些职工持股?这些问题在企业内部产生了很大矛盾,严重挫伤不少职工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从2005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不少骨干员工离开了企业,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2007年还发生一起“政变”风波,由多位股东联手,召开特别股东会并形成决议,最终更换了法人代表。由于企业矛盾的频频爆发,优秀员工的流失,企业的经营每况愈下,至2008年,整个企业资产被浙江宁波的民营企业家胡兴定全部收购,至2013年因经营不善,企业陆续解散,消失在时代的风云之中。后来,部分原企业职工为了生存,也为了延续改装厂的火种,相继成立淮安市翔龙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江苏吉宏特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汽车改装企业,继续从事相关业务。</p><p class="ql-block"> 纵观改装厂的发展历史,其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也抓住了历史的发展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淮安工业发展史上的耀眼明珠,也必将载入史册。但其后期却没有能处理好企业的矛盾,解决好企业发展的隐患,在国家汽车产业大发展的最好时机,没能很好地利用自身发展优势,去更进一步发展壮大,却因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的短视,而让企业丧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p><p class="ql-block"> 如果当时能与中国一汽集团实现更好的联姻,靠大靠强,共同驶入汽车产业蓝海;如果能够找到真正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去合作,汽车改装厂这个产业链极长,有极大发展潜力和空间的企业,或许也能像盐城悦达起亚集团一样成为全市的支柱性主导产业,继续续写着改装厂的辉煌!但世界没有如果,历史也不可能重现,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不免一阵怅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四年九月十八日完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庞进亮系民建淮安市委会副主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鸣谢:此文形成过程中,得到多位改装厂老员工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照片,大家感同身受、热情澎湃,共同回顾那火红的年代,燃烧的岁月!也衷心希望能够让那段历史较好地记录下来,以资后人!但限于时间久远,不免有所错漏,敬请谅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提供资料及热心者名单</p><p class="ql-block">韩 浩 时任技术副厂长;</p><p class="ql-block">吕志滨 时任工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单怀朗 时任设备科科长;</p><p class="ql-block">薛新生 时任销售公司副总经理;</p><p class="ql-block">林 伟 时任技术科工程师;</p><p class="ql-block">赵建业 时任技术科负责人;</p><p class="ql-block">吉 林 时任市交通局科技处处长</p> <p class="ql-block">工厂于一九九四年陆续搬迁至市和平东路10号新厂区。</p> <p class="ql-block">工厂于一九九四年陆续搬迁至市和平东路10号新厂区</p><p class="ql-block">干净整洁的厂区外貌。</p> <p class="ql-block">与比利时斯塔科特公司合资成立的江苏安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竣工剪彩仪式。</p> <p class="ql-block">与比利时合资的江苏安特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p> <p class="ql-block">车间工人在焊接罐体。</p> <p class="ql-block">工厂引进了进口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p> <p class="ql-block">生产车间运装罐体。</p> <p class="ql-block">工人在生产车间装配检验。</p> <p class="ql-block">工人在生产车间装配厢式货车。</p> <p class="ql-block">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城市吸污车市。</p> <p class="ql-block">公司生产的下水道疏通车。</p> <p class="ql-block">公司生产的散装水泥运输罐装车。</p> <p class="ql-block">工厂生产的框架式半挂车。</p> <p class="ql-block">工厂生产的自卸车整装待发。</p> <p class="ql-block">工厂生产的半挂自卸货车。</p> <p class="ql-block">工厂生产的侧翻式半挂货车。</p> <p class="ql-block">工厂生产的栅栏式半挂货车。</p> <p class="ql-block">当年工厂生产的各式半挂车畅销祖国各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