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感悟:</b>自然的颜色是最美的颜色,纯净的风景是最好的风景。选一抹颜色,看一片风景,换一种心情。一次远足的旅行,秋约甘南之旅接近尾声,这是一次追随心灵的旅行,也是一次人生的圆梦之旅。拓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愉悦了身心……</p><p class="ql-block"> <b>2024年8月14日“秋约甘南”第七天:</b>昨天“打卡”甘肃临夏“八坊十三巷”文化街区后,驱车四个半小时赶往甘肃天水市入住秦州区蘭莓•羲华酒店。今天的主要行程都在天水市内,但要看的景点多,行程依然安排的很紧凑。</p><p class="ql-block"> 早上8时,准点从蘭莓•羲华酒店出发,9点半到达到达第一站,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石窟景区。到达景区大门停车场后,大家换乘景区摆渡车直达石窟广场,听导游讲解。10点一刻进入石窟栈道,人挨着人一步步往山崖上走,跟着游人大军沿着一号栈道兜了一圈。中午12点乘景交车回到去往仙人崖换乘点集中,中午12点半在仙人崖途间的克强庄苑用餐。</p> <p class="ql-block"> <b>麦积山石窟:</b>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桂冠于一身。它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南北交界地带,介于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之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质地貌类型多样,以丹霞地貌为典型,动植物资源丰富,山水景观壮丽,拥有“麦积烟雨”“仙人送灯”“石门夜月”“净土松涛”等著名自然景观,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p><p class="ql-block"> <b>麦积山石窟,</b>始建于公元384—417年。鞭北朝时期便被开凿,历经数代逐渐形成整面崖体布满石窟的奇观。麦积山石窟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尤其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1961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确立为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b>麦积山石窟的佛像主要由石胎泥塑和石刻碑像两种制成:</b>石胎泥塑,先在崖面上雕凿出大体形状作为石胎,然后在石胎表面等距凿出大小、深浅不一的桩孔,插入缠有丝麻的木楔。之后在石胎上敷泥塑形,进行精雕细塑并加以妆彩。这种工艺既能减轻塑像的重量,又可以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其代表作品有第13窟的“东崖大佛”,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正中为释迦牟尼,高15.7米;左侧为普贤菩萨,高13米;右侧为文殊菩萨,高13米。还有第98窟的“西崖大佛”也是石胎泥塑,造像正中立佛高12.2米,北周、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均做过维缮。而石刻碑像,只有极少数造像碑是从外地运来的石材雕成的。</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属丹霞地貌,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所以古人因地制宜,以精湛的泥塑工艺闻名于世。其保存的造像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b>麦积山石窟的佛像艺术风格独特。</b>如,北魏早期的佛像面型方圆,高鼻深目,身躯健壮,具有云冈早期风格,又受外来因素影响,与莫高窟北魏彩塑相比更古朴。到了北魏后期,佛像风格变为“秀骨清像”,菩萨身材修长,细颈削肩,面相清秀,身着汉式服饰,121号窟的菩萨与弟子像体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而到西魏时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加生动。123号窟的女侍童天真烂漫,富有诗意;男侍童面相浑圆俊美,身穿“胡服”,体现了西魏时期的民族特色。到了北周时的佛像造型逐渐珠圆玉润,44窟正壁主佛有“东方的微笑”之称,面部慈祥,极具女性化特征。</p><p class="ql-block"> 再到隋唐时期,佛像丰满圆润,第37窟右侧胁侍菩萨,高髻饰花环,宝缯于胸前,脸庞丰满圆润,双手轻抚胸前,帔帛搭于手臂,胸前挂有璎珞,腰糸百褶长裙,跣足站立于圆形莲台上,给人一种自然、朴实、和谐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发展到两宋时期,佛像在写实上追求变化,注重人物神态和情感。总之,麦积山石窟佛像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从北魏的粗犷健壮、秀骨清像到西魏的俊秀清朗,再到北周的珠圆玉润、隋唐的饱满圆润、两宋的写实求变的演变过程。这种风格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上午游览了麦积山石窟景区后,中午12点半在麦积山前往仙人崖景区途中的克强庄苑用过午餐。下午1点一刻,我们起程前往仙人崖景区,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到达仙人崖景区,而后徒步从南崖(千佛殿)到东崖(罗汉堂、观音泉),再登上玉皇峰(玉皇殿),下午至娘娘殿,而后进入西崖(大雄宝殿、财神殿),最后下山到景区公交站台乘车到达大巴车停车场,如期顺畅地结束了仙人崖景区游程。</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始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宋代这里称作“华严寺”,到了明代永乐皇帝赐名“灵应寺”。相传,过去常有高人在此隐居修行,故而得名仙人崖。</p><p class="ql-block"> <b>仙人崖景区,</b>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五大子景区之一。该景区由三崖(东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东崖峰、西崖峰、宝盖峰、献珠峰)、六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灵应寺)及仙人湖组成,有“仙人送灯”“净土松涛”“仙水湖光”等知名景点。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下车沿着公路上行过仙人湖坝堤沿石砌小路上行。仙人湖,犹如一面镜子镶嵌在群山之间,湖边垂柳依依,微风摇曳,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这里的古老故事。上到半山腰只见崖下有一几间房,这便是仙人崖三崖中的南崖。</p><p class="ql-block"> <b>南崖,又名千佛崖</b>,著名的“秦州八景”之一“仙人送灯”出自此处。南崖燃灯阁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但仍残存着北魏晚期的一些石窟与塑像。这里的崖窟上雕刻有众多的小佛龛,所以也被称为千佛崖。这里曾经依崖修建了燃灯阁,每当夏秋深夜,会出现一种奇特的景象——天然磷光与阁中的油灯和烛光浮动辉映,仿佛神仙携灯往来。这虽已毁于火灾,但残存依旧,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和古代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南崖下还有一石岩洞,明末肃王朱炽宏(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大剑侠汪士墉、大书法家王了望均曾隐居于此论道。</p> <p class="ql-block"> 看过南崖遗迹后,我们接着沿山腰约里许来到东崖,这里有一幢罗汉堂,供奉着大佛及十八罗汉,系明代的建筑和塑像。罗汉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武庄严,仿佛在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游览东崖再返回往右侧道的山凹上走,到了景区监测服务中心,从这里的左侧登上山顶便是玉皇峰。玉皇峰顶有几处明代建筑,踏进“天台胜境”山门,站在山顶俯瞰整个仙人崖景区,四周群山连绵起伏,翠峰高耸,宛如仙境,自然美景一览无余。玉皇峰上的标志性建筑——玉皇阁,阁内保存有唐代的壁画,这些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是古代艺术的珍品。还有燃灯阁和玉皇峰下的卧佛洞。天然卧佛洞,浑然天成。洞中塑卧佛一尊,身长3.17米,姿态安详,头枕石枕,天然生成,和石座相连,找不到半点缝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卧佛身后塑有十大弟子,弟子身后正中塑有座佛一尊,看着涅槃的佛陀,形态各异,富有情趣。这些佛像的雕塑工艺精湛,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仙人崖景区玉皇峰下山去往西崖的途间,有一处红墙灰瓦,飞檐斗拱,在青山映衬下格外庄重的娘娘庙。庙内香烟袅袅,清静祥和,让心灵得以慰藉。</p><p class="ql-block"> <b>娘娘庙</b>,历史悠久,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多次修缮,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庙内供奉着三霄娘娘,即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女神。她们被视为送子娘娘、护佑儿童的神灵,也象征着慈悲、善良与母爱。</p><p class="ql-block"> 娘娘庙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承载着当地百姓的信仰和希望。每逢重要的节日和庙会,这里都会聚集众多的香客和游客。他(她)们怀着虔诚的心来到这里,祈求娘娘的庇佑,希望家庭幸福、子女平安、生活顺遂。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宗教神秘的色彩,是仙人崖景区的热奉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b>仙人崖景区西崖</b>,是仙人崖的主峰,山势奇伟;也是该景区的精髓所在。山崖下有一天然半月形洞穴,长约90米、深约10米,洞穴内一字形依次开凿洞窟和建造殿宇楼阁14座36间,现存有唐、宋、明、清历代佛像100多尊,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这里除佛教造像外,还有道教和儒教造像,艺术价值极高,明显地表现出这一时期三教融合的倾向,是仙人崖景区的精髓所在。这些殿宇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浑然一体,堪称“洞天福地”。</p><p class="ql-block"> 西崖有座灵应寺,始于南北朝,距今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宋代时寺名叫华严寺,明代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为灵应寺,受朝廷敕赐为灵应寺后,成为天水秦州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佛教活动场所。灵应殿(大雄宝殿),庄严肃穆,吸引着众多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相传此处常有高人隐居修行,仙人崖因而得名。西崖灵应寺内曾发现明代中期的西游记与水月观音壁画组合,这是现存唯一一例明代此类图像组合,具有重要的艺术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如期顺畅地结束了仙人崖景区游程。4点1刻上了大巴车返回天水市秦州区蘭莓•羲华酒店。晚上大家自由组合游玩天水古城,品吃天水特色“八大碗”,一览古城夜色,午夜时分步行回到蘭莓•羲华酒店。</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一到酒店,放下行装,乘着天未黑,打的去了天水古城。该古城始于南北朝,迄今约1700余年历史。它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内有众多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遗存。古城区内有大小街巷11条,院落229座,其中保护院落132座,重点文物保护院落55座。天水古城修复项目建设中,遵循“修建如旧、复建如旧、新建如旧”和整体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由澄源巷、自由路、三星巷片区构建成“一街十巷”“三坊八庭”,集吃、住、购、娱、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区。街道上店铺林立,有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店、古玩店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美食选择。</p><p class="ql-block"> 天水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人文始祖的伏羲文化:人杰地灵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长廊陈列着各个时代的38位名人;有诗词文化,诗圣杜甫寓居秦州,写下数十首《秦州杂诗》;三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到天水的故事雕和丝绸之路雕塑等雕塑文化,还有从腊月到正月,天水独特的民间习俗与像捣蒜罐社火传统表演艺术等传统民俗文化等等,这些为天水增添了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天水古城的主要看点有:启汉楼、名人长廊、水城赋、古城餐饮街、汉将军府、寓园、玉泉巷、荣氏福新天水办事处、风云雕塑、葛霁云故居、丝绸之路雕塑、华严街、古玩城等,以及兼具北方院落的雄厚和江南园林的秀丽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b>“华夏第一庙”——天水伏羲庙,</b>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列三皇之首。他发明创始了八卦、刻划文字造书契、结网捕鱼、确立婚姻制度筹,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影响涂远,被华夏儿女世代尊崇。伏羲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被誉为“华夏第一庙”。遗憾的是,我们赶到伏羲庙景点时,已不售票,接近下班,故只能在外围观观这盛大建筑群了,但伏羲城较大,东西两边建有高大的城门牌楼。从伏羲庙前一块铜制地标上清晰可见“天水零公里标志”,说明天水市以伏羲庙为中心,向外扩展。</p><p class="ql-block"> <b>伏羲庙</b>,国家4A级景点。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成化十九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后历经多次重修与扩建。清光绪十一年历时三年进行了第九次重修。该庙坐北向南,临街而建,四进四院相套,采用廊庑式布局,建筑宏伟幽深。庙内古建筑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的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76间,占地13000平方米。整个庙宇建筑群沿纵轴线依次排列着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层层向纵深推进。</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有“开天明道”“继天立极”“开物成务”三座牌坊。其中“开天明道”坊立于大门前台基之上,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通高11米,面阔3间计10.5米,檐楼三架,两级庑殿顶,历经多次重建,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伏羲庙会和公祭大典远近闻名,每年正月十六,伏羲庙举行“朝人宗”,即伏羲庙会,隆重而盛大。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b>天水地名的由来说法有三</b>:一说“天河注水”,流传最广。据说在秦末汉初,天水地区长期征战加上干旱,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过地上现出红光,大地连续震动,在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天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缝中,形成一湖,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们认为这湖与天河相通,便叫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郡,起名天水郡,天水从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二说“与西汉水有关”。汉朝以前,西汉水和汉水是同一条河,汉水的源头在天水,古人将天上的银河和地上的汉水对应起来,称为“天汉”。而天水正处于西汉水流域,所以被称为天水,意为“天河之水”。后来,汉朝初年武都大地震,导致山体崩塌,阻断了汉水,迫使西汉水及其支流嘉陵江不再东流,而是向南流入四川盆地,西汉水反而成了嘉陵江的支流。</p><p class="ql-block"> 三说“与秦人早期活动有关”。秦人早期活动于西汉水上游,他们依据生活所依靠的汉水,将天上看起来像河一样的星带命名为“汉”,又将天汉边上最亮的一颗星命名为“织女”,以纪念其始祖女修。随着秦人的东迁,西汉水上游的早期居住之地便成了秦人的群体记忆,后来竟以“天水”为名称之。即先有“天水”,后有天水郡。</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天水一名的由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说法,这都反映了天水地区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地理、文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从漫逛了天水伏羲和天水古城,一览天水城夜色,已是夜幕降临。玩了过后,肚子空了,到了天水城,总要吃点特色大餐,大家一合计,找了天水古城北端的天水八大碗特色名店,坐下来喝点小酒,尝一尝特色美食,为这次天水甘南之旅划个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 天水特色美食丰富多样,但以面食为主流:如,“秦州第一美食”呱呱、浆水面、猪油盒、杂烩、打卤面、羊肉碎面、鸡丝馄饨、石佛挂面、秦安辣子面、清水扁食、棒棒面、肉夹馍、酸辣里脊、杂粮凉粉、荞面饸饹、天水面鱼、天水搅团及天水八大碗等。</p><p class="ql-block"> “八大碗”是天水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菜肴。据传,八大碗最早是满族人待客的菜肴。清乾隆期间,“满汉全席”中八大碗被纳为“下八珍”,得到广泛推崇,成为宫廷菜品侍奉皇家贵族。“八大碗”的菜品有:四荤(酸辣里脊、红烧肉、酥肉、黄焖鸡)四素(杂烩、豆腐、粉条、八宝甜饭)。天水八大碗多采用炖、煮、烩、炸、烧、蒸等烹饪手法,最大程度的保证食物营养,令口感更清爽。它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和传承,承载着天水人记忆中的传统味道,也是天水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宾待客中特别讲究的传统名菜,用“八大碗”待客的风俗流传至今。品吃了“八大碗”菜肴后,口味还适合南方人,价格也较实惠,大众美食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b>2024年8月15日,“秋约甘南”第八天:</b>早7点半大巴车司傅和地导送我们到天水南站,我们乘坐G1904次和谐号列车,于9:13从天水启程返回安徽黄山,到达歙县北站已是18:28分,徽龙户外安排大巴车送大家到各下车站点同,“秋约甘南”八日游如愿收官。</p><p class="ql-block"> <b>“秋约甘南”八日游感:</b>这次甘南之旅,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官鹅沟的清山绿水天瀑令人向往,腊子口革命事迹激励我们初心不忘,迭部扎尕那的蓝天净土回味无穷,若尔盖花湖纯净自然映如镜,黄河九曲如巨龙蜿蜒水天相接,则岔石林形态各异诉说着远古故事,藏传拉卜椤寺的金顶闪耀着信仰之光,广袤的甘加草原牛羊成群渐入秘镜,临夏雕艺精妙绝伦手抓羊肉回味醇香,麦积山与仙人崖佛缘深厚佛光普照,拜谒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创文明,天河注水育秦人一统华夏振雄风,祖国大地多壮美高铁出游一日还,蓝天白云绿草镜湖民族风情令人陶醉,“秋约甘南”八日行留下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2024中秋次日午夜撰篇园艺寒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