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焦”是中医特有的一个名词术语。什么是三焦呢?为了更好的研究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医把五脏六腑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称为三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等。另外,肝脏在三焦的划分中,按部位来说,应属于中焦。但是,由于肝与肾的关系密切,在一些理论中,肝也常与下焦一起讨论。因此,肝脏与中焦和下焦都有关联。从功能上讲,“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的输布功能,“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传输功能,“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尿功能,并包括肠道的排便作用。</p><p class="ql-block"> 三焦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通行元气、运化水谷和运行水液的功能。(1)通行元气: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例如肺气主肃降主收,肝气主升主发,我们常说的左肝右肺指的是肝和肺的升降功能,而不是指它的位置。升降出入是三焦亦是人体的气机所在,气机正常则脏腑功能正常,人体也正常,反之,则会有疾病产生。(2)运化水谷:三焦参与水谷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等全部过程。这里主要指脾胃大小肠及肾的功能,(3)运行水液:三焦作为人体最大的腔体,是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这里的水液不仅指人体吸收和排泄的水液,还包括人体的血液津液等水液。例如三焦中通过心火温煦肾水,使肾水上升温濡全身器官,同时肾水上升制约心火亢盛,从而使人体达到水火既济的平衡状态。如果心火不能向下温煦肾水,肾水不能上升制约心火,就会导致心肾不交,心火过盛而上炎,出现口舌生疮,面生痘痘等现象,或者因下焦虚寒而出现小便频数,宫冷不孕等症状。</p><p class="ql-block"> 此外,关于三焦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即“三焦相火”。中医认为心属火,主一身之阳,除肾脏之外,其他各脏皆有火,故称心火为君火。在三焦中,心火统领其他各脏之火,温煦全身四肢百骸,称为三焦之火,为区别于心之君火,中医称之为“三焦相火”,因其聚藏于命门(后背两肾之间),又称为命门之火。心之君火正是通过三焦相火来发挥它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作用的。</p><p class="ql-block"> 三焦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三焦不通,其原因有三。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焦不通,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胃出现了问题。中焦不通直接阻断了上焦与下焦的联系,最终导致整个三焦不通。解决方法是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第二,上焦心火偏弱或偏盛,偏弱不足以温煦肾水,偏盛则灼伤肾水损伤肾气。解决方法是加强锻炼,调整心态。这个原因也包括“肝郁”,肝郁则心弱,则降低整个三焦的活力,影响三焦通畅。第三,是下焦不通,表现为下焦泄泻或阻塞,如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下焦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在上焦或中焦,所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下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总之,三焦五脏是一个整体,五脏协调三焦才能通畅,身体才能健康。</p><p class="ql-block"> 最后补充一下,三焦功能的发挥是以三焦具体的形质为基础的,但这个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腑,而是所有脏腑及其功能的概括。因此,三焦有时被认为是无形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不妥之处敬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