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春风送暖

<p class="ql-block">来洛阳怎能不来龙门石窟呢?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自古以来,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有成千上百的佛龛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西山和东山两大石窟群,是龙门石窟中最完整、最精华的部分。西山石窟有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古阳洞、药方洞等著名的洞窟,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和古阳洞“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门大桥</p><p class="ql-block">进入龙门石窟景区,首先看到的是龙门大桥又称龙门石拱桥。建于1960年的龙门石拱桥仿河北隋代赵州桥而建,是一座三孔空腹式石拱桥,横跨于伊河之上。</p> <p class="ql-block">在桥西端涵洞上端刻有醒目的“龙门”二字,为陈毅元帅所题,这里也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个拍照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核心和经典奉先寺更是建在高高的山上,站在山下抬头仰望,除了一级级的石阶什么也看不到,要看到神秘的卢舍那大佛和精美的奉仙寺群雕,就只有登上这段长长的台阶,唯心诚者方可见得佛面啊。</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像龛</p><p class="ql-block">唐高宗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4米,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迦叶持重、阿难温顺、二菩萨盛装艳服、天王雄伟、力士勇猛。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p><p class="ql-block">“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p> <p class="ql-block">宾阳三洞</p><p class="ql-block">宾阳洞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窟工程。据《魏书》记载,宾阳洞是景明初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所开凿的功德窟,永平时中尹刘腾又为宣武帝开凿石窟一所,合为三所,分别是现在的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合称宾阳三洞。工程始于景明元年(公元500年),终于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历时24年,用工802366个,后因宫廷内乱而未全部竣工,仅完成了居中的宾阳中洞,南北二洞主体造像由唐代雕凿而成。</p> <p class="ql-block">宾阳北洞正壁主尊佛像的特殊“剪刀手”手势其实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结合双手的姿势来看,高举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拇指、无名指与小指屈起,其他二指伸直,左手掌心向下,屈无名指及小指,伸直其他指,这是一种颇能传达强烈意志的手印。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类似,故而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p> <p class="ql-block">陈抟碑</p><p class="ql-block">此碑为五代北宋时期著名隐士陈抟手书墨宝的摹刻。陈抟先后在武当山、华山栖息隐逸数十年,周世宗、宋太宗待之甚厚,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碑石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即要像开天辟地奔赴天边的神马,要像老子一样与众不同成为人中之龙。书写潇洒飘逸、自由奔放,恰如陈抟一样非同寻常、个性不羁。</p><p class="ql-block">据碑刻左下题刻可知,此联原为陈抟华山隐居期间书写并留存华山,北宋真宗年间被盗后几经辗转,清代同治年间洛阳陈肇镛得其手摹卷,请龙门僧智水将其刻于石碑并镶嵌龙门崖壁。</p> <p class="ql-block">摩崖三佛</p><p class="ql-block">摩崖三佛龛是龙门石窟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雕凿有三坐佛,四立佛,共七尊造像,石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所以称为摩崖三佛龛。</p><p class="ql-block">崖壁上为三坐佛,以弥勒佛为主尊居中,左右各结迦坐佛。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位于西山中部北端,在山崖之上,得沿栈道而上。</p> <p class="ql-block">万佛洞</p><p class="ql-block">万佛洞开凿于唐永隆元年(680年),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p><p class="ql-block">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面向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p> <p class="ql-block">在洞内南北两壁上雕刻有15000多尊高约四厘米的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因而得名万佛洞。</p> <p class="ql-block">惠简洞</p><p class="ql-block">惠简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是西京(长安)法海寺僧惠简为唐高宗、武则天等皇室成员所修的功德窟。因洞内主佛及右侧弟子阿难面相酷似龙门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造像,又俗称“小卢舍那大像龛”。</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p><p class="ql-block">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名。在中国佛教中,莲花象征着纯洁和超脱。</p><p class="ql-block">正壁为释迦牟尼佛立像,北侧迦叶手握锡杖,似经长途跋涉。</p><p class="ql-block">南壁上方高仅2厘米的小千佛,是龙门石窟最小造像。</p> <p class="ql-block">老龙洞</p><p class="ql-block">老龙洞因与传说中曾有龙居住的老龙窝紧邻,因此得名老龙洞。老龙洞是利用自然溶洞开凿的,洞壁凿满小像龛,造像题材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大多凿在半山,蜿蜒的栈道盘绕在峭壁之上,真难为当年的工匠们是如何悬挂在山崖上一锤一锤地把顽石雕成有生命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火烧洞</p><p class="ql-block">北魏开凿,主佛被毁,窟楣尖拱火焰纹上雕有东王公、西王母乘龙图像。</p> <p class="ql-block">药方洞</p><p class="ql-block">药方洞开凿于北魏,经东魏和北齐,到唐初还有雕刻,是龙门石窟中较复杂的一个洞窟,药方洞因甬道两侧刻有百余个药方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一扫北魏清瘦秀劲的形貌,这是北齐造像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古阳洞</p><p class="ql-block">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时期(493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较早、佛教内容较丰富、书法艺术较高的一个洞窟。</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龙门石窟时,龙门二十品都在修葺中,游人无法参观,是有点遗憾,不过为再次来龙门石窟找个理由。</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精美的佛像、壁画和石刻,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运。不仅如此,龙门石窟所在的伊阙风景秀丽,山水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注:主要石窟历史介绍来自于龙门石窟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的欣赏和支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