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论从规模、藏品数量等方面来考量博物馆,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城市比得过伦敦。而伦敦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大英博物馆。我们的英国之旅,和世界各地的游人一样,是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希腊复兴式建筑。该馆成立于1753年,于1759年1月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五大综合性博物馆之首。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众多文物珍品孤品及名人手稿,拥有藏品800多万件,藏品之丰、种类之全、等级之高,实为罕见。由于空间限制,仅有1%的藏品能公开展出,每年入馆参观人数600万人左右。</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建立的起源来自于王室御医、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1660年–1753年)的捐赠。斯隆一生共收藏了7.1万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故后还可以完好地保存它们,便将所有收藏遗赠给了国家,回报是要求给他的继承人2万英镑。国家接受了他的赠品和要求,1753年国会法案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在大英博物馆拥有的800多万件藏品中,仅有不足10%来自英国本土,90%以上藏品主要是18-19世纪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文化掠夺及其私人捐赠、国家购买而来。大英博物馆共有70个常年对外开放的固定展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一楼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中国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有2.3万多件,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可谓门类齐全,珍品如山,美不胜收。有人曾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还有人说,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在观众普遍认可的十件镇馆之宝中,有三件就来自中国。它们分别是中国大维德花瓶、《女史箴图》和敦煌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维德花瓶在三楼的95号展厅。该展厅展品现属于伦敦大学,由大英博物馆托管,于2009年出展。这一集合了“半部中国瓷器史”的展厅,展品来自大维德爵士的个人收藏,所以该展厅又称为“大维德瓷器展厅”。从1930年开始,喜爱中国艺术的大维德爵士就资助伦敦大学开设中国艺术课程。1950年,他将大维德基金会连同个人收藏品全部捐赠给了伦敦大学。他最热衷于收藏我国明清的御用官窑器物,重点是带御铭的宋元器物,多为乾隆帝旧藏的最顶级瓷器。展厅入口处的一对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又称“大维德瓶”。因瓶颈处有1351年及62字铭文,标出了制作时间,由此改写了中国“元代无青花”的历史,成为元青花的断代标准器。95号展厅是按照中国陶瓷发展史来布展的,除了大维德瓶,展厅内还有数不清的国宝级瓷器。包括宋代的钧窑胆瓶、宋代定窑梅瓶、元代龙泉窑瓷器、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清代康熙雍正御制瓷等精美瓷器。展厅并不很大,但展品个个珍品,值得细细品味欣赏,去大英博物馆参观时,千万不要错过这里。但此馆不是经常开放,得碰运气。大英博物馆我去了两次,一刷时赶上开放,一饱眼福,但二刷时就吃了闭门羹。</p> <p class="ql-block">《女史箴图》为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原作已失,现存的唐代摹本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乾隆去世后,《女史箴图》一直被收藏于紫禁城建福宫花园,慈禧太后时期被移往颐和园。八国联军时期,被英军约翰逊上尉获得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低价收购,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中国文物的“镇馆之宝”。此画卷一年仅对外展出40天,这次我有幸在91a展厅里,一睹了《女史箴图》真容。画卷平放在特制的展柜中进行展出,91a展厅只展出这一幅画,馆内灯光调的暗暗的,特别提示拍照不能开闪光灯。入口处站了几个保安,没有预约的不得入内,它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涵盖了佛像、佛教史迹、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美术史上的瑰宝。中国馆的中央墙上,陈列着至少几十平米的敦煌壁画,它只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壁画的一部分。据说,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文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它们基本上是在20世纪初,被那些打着考古名义的外国人盗取出国门的。这些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部分画作经过修复后重新展出,尽管经历千年的尘封和远渡重洋,仍然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中国馆入口有幅明代琉璃龙纹墙,色彩大气、浮雕精致,原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后被盗取。因为砖瓦太大不好带走,被切割成了支离破碎的20块拼装而成,令人扼腕心痛。馆内墙壁上有一幅十几平方米的河北省行唐县清凉寺明代壁画,其切割痕迹仍清晰可见,但却难掩三菩萨的雍容华贵和衣着鲜丽。在壁画前方正中央,端坐着一尊辽代三彩罗汉,他身穿袈裟,双手结禅定印,表情平静祥和,巍巍然深具禅意,仿佛如真人一般。资料显示,这尊辽代三彩罗汉是一组十六尊三彩罗汉中的其一。这组造像现存于世的只有十尊,流散在世界各地。这尊佛像荣登英国纪念邮票,足见其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彩绘木质菩萨慈眉善目、气定神闲,一副普渡众生、逍遥自在的慈悲模样。大厅中或站或坐着多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材质不同的人物雕塑,商代双羊尊、西周康侯簋和邢侯簋等众多商周青铜重器,以及明清金制品,个个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令人震撼。在33号b厅是《中国玉器七千年》专展,晶莹剔透的玉琮、玉壶和玉斛、玉碗,无不显示出中国工匠的奇思妙想、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在上楼的转角处,蓦然见一巨大的隋代大佛像,脚踏一楼头顶二楼,屹立于两层楼之间。看来,大英博物馆中来自中国藏品,并非全是小巧玲珑,如此高大上的佛像,着实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时间跨度长达数百万年,地域覆盖欧亚美非四大洲,可以说地球上每个角落的文明遗存,都可以在大英博物馆找到踪影。我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了破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密码本”的罗塞塔石碑、气势磅礴的埃及法老石像、优雅迷人的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雕塑、长达百米的亚述《猎狮》浮雕、神形兼备的阿兹特克绿松石双头蛇......,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使我们真切感到大英博物馆的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馆是大英博物馆中最大的陈列馆,展陈着10万多件各种类、各时期的古埃及文物,包括大型人兽石雕、庙宇建筑、大量木乃伊、碑文壁画、镌石器皿及金饰品等,展品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馆的罗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碑上刻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埃及草书和古希腊文三种文字。近代考古学家对照三种文字版本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了千余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与结构。石碑是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于1799年在埃及罗塞塔获得并因此而得名,在英法战争中又易手英国。</p> <p class="ql-block">走出埃及馆展陈巨大雕塑展品的展区,来到另一个存放大量的埃及法老棺材、木乃伊的展区。虽然游人如织,但仍感觉阴森森的。</p> <p class="ql-block">色彩丰富鲜艳的埃及壁画,描绘了生活日常、祭祀、战争等场面。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亚尼的死者之书》,是距今3200年前画在莎草纸上的画,堪称古埃及美术中的极致作品。</p> <p class="ql-block">进入古希腊馆,首先遇见的是大英博物馆里最美的海仙女神庙。这座完整小巧的希腊神庙是一座古希腊时期的贵族古墓,建于公元前390-380年代。1838年被英国人旅行时发现了这座已坍塌的古墓遗址,挖掘后将这些文物被大英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帕特农神庙修建于公元前447年至438年间,毁于1687年的一次战火。当时希腊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正与拿破伦打仗,无意无力保护这些古物,并希望获得英国财力支持。于是,英国人艾尔金花费约7万英镑,购买了帕特农神庙的部分残存构件。英国政府命名为“艾尔金大理石”,在大英博物馆杜维恩勋爵展厅中向公众展出。</p> <p class="ql-block">在古罗马展馆,抓人眼球的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古罗马雕像---维纳斯。她身材高大健硕,姿态和谐优美,富有舞乐动感,充满艺术魅力。爱神在罗马神话中称为维纳斯,在罗马各处都有爱神雕像。罗马金币世界有名,各式各样的货币不容错过。</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参观大英博物馆是与家人一起去的,因为事前准备不足,3个多小时参观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心中留下不少遗憾。</p><p class="ql-block">二刷我是单独去的,事前做了功课:购买了中文版的《大英博物馆导览》图册和中文语音导览套餐,下载了中英文翻译软件。上午10点前进馆,一直泡到下午闭馆才恋恋不舍离开。重点看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中国馆、埃及馆、希腊馆、罗马馆里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免费的参观,海量的展品,历史的沧桑感,文物的残缺美,让我上了一堂厚重的历史、人文、艺术的实景大课。收获满满,但意犹未尽,如有机会还想再来!</p>